目前分類:單車器材 (1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Nov 20 Sun 2011 22:48
  • C24 TU



 


           東西來得有些曲折,就不提了,跟我預定的不一樣,我本來以為不會再看到它了。


           


           真的是很低調的輪組,乍看都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早上才拿英國情報員去小格頭測試,下午心血來潮在市區騎騎,試試平地暴走的感覺如何,結果加速從1xkm/hr一口氣加速超過45km/hr衝過紅綠燈,我只能說踩踏能量不流失,加速感一流,過紅綠燈的利器(誤),一路在敦化北路南京東路衝刺至市民大道,沿路掛大盤抽車衝刺,輕鬆破40km/hr,可以跟老阿伯的摩托車尬車,還滿爽的,比起情報員超過30km/hr就很吃力的感覺,我覺得這才是我的菜啊。


 


             長相很平凡,可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很對我的味。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宅即便送來的箱子,一天就送到了,真快。


 



 


          Garmin 500 黑紅限量版,這次的方案還包含一個軟式心跳帶,便宜1000元。


 



      裡面一堆東西。


 



               黑紅配我的TCR ADV3 剛剛好,黑色還是碳纖維紋路的。



 


 


              接下來就是等功率計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DT Swiss R1800快拆是一個有問題的東西,一個被我鎖爆,另一個鎖固後軸會是歪的,造成異音,所以毅然決定要換掉它。


 


(圖:DT R1800快拆)


 


                右邊兩支就是今天的主角啦,外觀美觀又大方,難得GIANT會出好看的東西,不用秤重就知道比左邊的Dura-Ace快拆輕了許多。


             


 


                 借用C35來當一下展示,果然是不錯看。



 


                     另一邊來一張,也很不錯。(不過C35還是配原廠Dura-Ace才適合)



 


              定價1000元,相當物有所值。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SL ISP S號)


           為什麼說:「作夢都在騎這台車呢?」,因為我前一天睡覺時真的夢到在騎這台車,更妙的是阿弟仔也做了類似的夢。(為什麼我作夢要夢到腳踏車?我可不可以夢到跟少女時代的妹妹一起約會?)


           這次的試乘每人只能試騎三台車,我腦子裡飛快的出現第1、2、3號,分別是:1. TCR ADV SL ISP。2. TCR ADV。3. Rapid。(至於想問Rapid 是三小的請耐心看到最後)


           這次試乘的路線在明潭國中旁約2公里的小坡,坡度不算太陡但抽車也算是夠了,也能試到下坡,不過要是能再來個像沿河街五公里的平直路就更完美了。(然後會看到我們整群人在平路瘋狂衝刺)



 



TCR ADV SL ISP




             對這台車的第一印象是:好輕,這支820g的車架是GIANT向世界宣告,他們的製作水準不僅是世界一級大廠的水準,還極具競爭力,我試的這台重量應該小於7kg以下,有人說碳纖車像是「塑膠車」,我倒是覺得這台車像是「紙」做的。


 


             這台TCR ADV SL ISP搭配的是P-SLR1輪組與GIANT牌輪胎,先前已經說過,軟軟的輪胎向來不是我的菜,平路加速衝刺會黏地板,不過這次路線只有短爬坡,應該也沒差,只是高低差與我的車差距太大(10cm---6.5cm),只是我嫌排隊的人太多,就不想調座管高了,這麼大的落差我居然也能騎,如果是長距離下來腰部會陰都會掛掉吧XD。



 


阿淼也同時試騎TCR ADV SL ISP,他等會兒會提醒大家一件重要的事。



 


             調整完畢後,接下來馬上就上路了,出了會場沒多久就先來個很陡的小陡坡,大家話不多說馬上抽車而上,當下立刻就感受到輕巧的車身與輪組帶來的攻坡優勢,大力踩踏帶來直接的速度反應,完全沒有缺乏剛性的頓重感,這兩公里的小坡顯得相當的輕鬆。




 


           到這段路的末端有一個約200公尺較陡的上坡,大家紛紛在這上坡反覆攻坡,這台輕巧的TCR ADV SL ISP在這時的優勢顯露無遺,以我超過90kg的體重,不論是站立抽車或是坐著騎,,與我的2010 TCR ADV3相比,完全感覺不出剛性的缺乏,此時對於ISP座管的疑慮與剛性降低的疑慮應該證明是多餘了。


          然後阿淼在第N次攻坡時,突然掛大盤直接攻擊,大喊:「掛大盤比較好騎耶!」,說時遲那時快,全部的人都變檔掛大盤暴力抽車,果然是比較好騎(感謝GIANT老闆贊助!),然後下一次攻坡,阿淼又用相當囂張的搖車姿勢抽車,當然大家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


(見下圖,看到阿弟與阿淼的鍊條在大盤上嗎?)




 


          不過這不搖還好,抽車一搖我就覺得這輪組好像有點變形,阿淼也是同樣感覺(70kg以下),大概輪組側向剛性較弱(平常我的輪組是R1800與 Dura Ace C35 CL,阿淼是 Shimano Ultegra),不過輕量化輪組很難沒有這個問題,比起我試過的跑0分與C24-CL好一些,20根鋼絲低框能這樣算不錯了,這支輪組雖然花鼓是DT的,編法卻跟Mavic一樣在傳動側直拉,非傳動側為一交叉,鋼絲好像也是DT的,我想跟Mavic SL應該會很像才是。




 


            回程時的下坡其實不長也不彎,速度也拉不到60km/hr以上,感覺不出新的頭管OD2有什麼不凡之處,倒是略為不平的路面突顯出ISP車架的舒適度,後三角傳來的震動較不明顯,尤其是試了第二台TCR ADV後,相較之下更為突出。


             結論:不愧為GIANT一級成車,物超所值。(阿弟!衝吧!)


 


TCR ADV


             第二次試乘,來個2011 vs. 2012 TCR ADV大車拼。



 


          稍事休息後,第二場試乘就開始了,照例工作人員仍然細心的為我調整,我也照例懶的動座管高。這支TCR ADV 0配的是跟TCR ADV SL ISP一樣的輪組,龍頭總成為碳纖材質,全套Dura-Ace,比我的2011 TCR ADV3還要輕上許多(廢話)。



 


             這次騎乘就沒有第一次這麼驚喜了,倒不是這台車有什麼不好,而是前一台ISP驚豔的感覺還沒消失,所以也就是單純的騎乘比較罷了,不過我自己的TCR ADV輪組大盤設定跟這台0號完全不一樣,坦白說也很難比較什麼,但是至少我可以說,這前後兩個年份差上100g的車架我是騎不出剛性的差別。


              到了那個200公尺的陡坡,一樣是很盡責的掛大盤抽車搖車什麼都來爬個幾次,收工!


(圖:抽車)



 


(圖:只顧看鏡頭,錯誤的過彎)




 


              結論:還是非常棒!


 


Rapid


          Rapid是Giant的平把公路車,我早就想騎看看三盤的平把公路車騎起來怎麼樣,而為什麼不是Defy ADV SL ISP or TCX or TCR SL?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這三台我都不會買,鋁車我一向敬謝不敏,死硬的路感曾讓我吃過苦頭,TCX我還在觀望,但是應該還是不太可能,而Defy容後再談。


         這次就休閒騎,但是休閒騎反而就累多了,還是TCR ADV 比較好騎啊啊啊~~







 


Defy ADV


          這台我沒騎,是我們車隊大牛騎的,大牛跟我一樣是重量級大出力騎士,對車的敏感度與要求很高,他表示Defy的確非常舒適,但是也犧牲了部分騎乘的效率,較直立的座管角大概不利於背肌與腹肌的使用吧,踩踏加速略遜於TCR,但是腰部壓力下降,適於長途騎乘。


           總而言之:不是我的菜。




Shimano Dura-Ace Di2


           這個嘛,要問小邱,只有他騎過,我們這種窮苦人家看看就好了。



 


               總結:Giant 2012新車重量更輕,剛性只有猩猩才騎得出差異,塗裝略顯樸素,性能車與國民車的取向,物超所值。


 


後記:2011 TCR ADV3 + C35 CL


            回家之後,我把我車上水壺與工具包拆下來,衝出去騎個20公里,我的車其實也很輕很好騎。



 


            PS. 還有,我不想再跟阿弟一樣夢到騎腳踏車了,我想夢到少女時代啊啊啊~~~~


(圖:YoonA)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應新竹Giant竹蓮店與竹蜻蜓車友邀請來參加GIANT 2012年的新車賞遊會,說真的,出發前相當期待,連作夢都夢到騎著 TCR ADV SL ISP 在日月潭狂奔,畢竟 TCR ADV SL ISP 是我「肖想」很久的車子,在我的「終極兵器名單」中的頭號目標,能夠試乘真是太爽了。


         


            試乘會辦在日月潭旁的明潭國中,一進入就看到DH 與 FR的登山車,氣勢非常好,可惜都不能試乘。







 


            一進來還有宣傳車,內容播放之前48小時環島活動的花絮。



 


       這次試乘的車種主要還是公路車,GIANT不愧為是本地最大的廠商,一口氣拿出55台各式型號與尺寸的車供車友試乘(如下圖)。除了往年的主力車款 TCR ADV SL ISP、TCR ADV、TCR SL、DEFY ADV、DEFY外,這次還有新的DEFY ADV ISP與搭配 Dura Ace DI2的頂級車款,還有最近剛開始流行的TCX 系列,當然也有女性車款。


 





 


TCR ADV SL ISP:本次來的主要目標物啊啊啊~~~



 


TCR ADV 0



 


TCR ADV 0



 


TCR SL1



 


DEFY ADV0



 


Rapid2



      


           當然今年GIANT大力推的TCX系列也不會缺席,這次還有TCX ADV SL ISP這麼特別的車可供試騎,公路越野賽事在國外也正風行,其中一個特色是使用小時候才看過的吊煞,有人說台灣因為公路鋪裝品質不佳,TCX會大行其道,這點我就保留,畢竟我認為台灣的路況大多並沒有這麼糟,只是我們鄰近的國家日本馬路鋪太平了,我去法國騎車的時候,路況也沒好到哪裡去。另外TCX系列是不是可以直接與其他700C高階輪組直接置換,我也不清楚。只是TCX幾何與TCR相去甚遠,立管角度較為直立,我認為踩踏加速不會比TCR好。


TCX 1



 


久違的吊煞



 


TCX ADV SL ISP



 


          還有一個不能錯過的重點就是電子變速,不過我對電子變速興趣缺缺,一來我不會選購這種剛出爐又沒什麼人用過的東西,二來我覺得電子變速需要消耗電力不太環保的作法,似乎與自行車的環保形象不符,如無意外我應該都不會選用電子變速。


TCR ADV SL ISP Di2



 


Shimano Dura-ACE Di2 變把:跟Campy一樣好握.............



 


         今年Giant還有一個重點是:自有品牌的輪組,Giant與DT Swiss合作,共同研發專屬於Giant 車系的輪組,據現場工作人員表示,P-SLR系列的花鼓是 DT-240(驚!),高框的碳纖板是航翊的傑作,我試乘只有騎到低框的P-SLR,以我的體重,騎乘時能夠有不明顯的力量流失,爬坡抽車加速又相當輕巧,算是相當不錯,只是我大力抽車左右搖擺時,感覺到輪組有些變形(軟),應是側向剛性較弱,不過比起我之前騎過的跑0分與C24又好一些,以重量約1400克的輪組來說,算是擠身於高階鋁框之林,只不過,外觀看來很不起眼,拆車品會很難賣,這輪組光是配色與LOGO,我就不知道除了Giant的車主誰還會想買?


         除了輪組,輪胎也是掛「Giant」品牌,按下去軟軟的,不是我的菜。



 


這支Giant P-SLR1 我用過後覺得很不錯,等拆車品



 


看到沒?傳動側是直拉鋼絲!我真是孤陋寡聞。



 


           另外,現場還有展示車隊版塗裝的TCR ADV SL ISP、Defy ADV SL ISP與三鐵車系,供「參觀」用,要是可以騎就一次可以試到Dura-Ace C50 CL了!不過試騎又騎不遠,試不出所以然的。






 


          廢話這麼多,下一篇就來寫我作夢都在騎的「終極兵器」---TCR ADV SL ISP的試騎心得。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reat wheel test 2008 – Intro


http://www.rouesartisanales.com/article-15441821.html


Great wheel test 2008 – Part 1 – Aerodynamics


http://www.rouesartisanales.com/article-15505311.html


Great wheel test 2008 – Part 2 – Inertia


http://www.rouesartisanales.com/article-15988284.html


Great wheel test – Part 3 – Stiffness


http://www.rouesartisanales.com/article-23159755.html


 


重要的文章,常常找不到,貼在自己的格子上。用這個評比找輪子,雖不中亦不遠矣。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的尾燈跳車損壞,後來到G牌店想隨便買一個便宜貨,結果被這支燈閃到,馬上決定買下來,適用刀型座管,裝上去沒有突兀的感覺,感覺還不賴。


            跟座管貼合得相當好。




 


          與車融為一體。



 


           從後面來一張。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izik 座墊系列中,比較特殊的就是Aliante這個產品,這張座墊其實在Fizik 的產品分類中,屬於公路車「Road」,不過由於他厚實的設計與寬度,使得在登山車不適用GOBI系列的人,也就是坐骨較寬的騎士,可以有多一樣的選擇,事實上不少登山車原車配的座墊就是Aliante。


           而在Fizik的設計上,Aliante原意是要給柔軟度較差的騎士使用,所以稍微翹高的尾端就是他的特色。而兩端用較光滑的皮質,是避免踩踏時產生摩擦,相當有設計感。


 



 


            當然,我在公路車上會「麻」的問題,在登山車上一樣也會發生,所以我還是將原來的Aliante換成 Versus 系列。


 



 


              Fizik 家標榜 「 Hand made in Italy」的字樣仍然會在座墊底部看到,看得出做工精細。









 


             而原來的座墊我拿來當備品,以確保又發生座墊損壞的慘劇時,陷入無墊可坐的窘境。





 


                 多坐幾次之後,再來分享使用心得。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一開始是預定拿 Dura-Ace C35-TU 當作決戰的輪組,但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先入手了這隻Dura-Ace C35-CL


坦白說,我起先對 C35-CL 這一類的高階鋁框輪組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不知道定位為何?如果要比賽,應該以碳纖管胎板輪為優先選項,如果是平常練習,拿便宜的OPEN胎輪組即可,高階鋁框介於其中,不上不下,買來不知道要拿來幹嘛?供起來嗎?


 


況且以我的體重與輸出,舉凡 C24-CL、Racing 0 與瞎貓這類1400g左右的低框輪組,騎乘感覺都偏軟(其實以我來說,跑系列少於等於五分的,我都覺得很軟),別人的「爬坡輪」對我而言難爬的要命,踩起來都是一樣的感覺:沈重、加速緩慢、反應遲鈍、速度拉不起來,還不如我原廠附的 DT-SWISS R1800輕快,對胖子來說,剛性真的比較重要啊啊啊啊~~


 


在達芬奇岳老闆的推薦下,換上了這隻 Dura-Ace C35-CL,平路與爬坡的效能相當令人驚豔,這隻Shimano家的高階鋁框輪組,重約1625g,框高35mm,使用扁鋼絲,空氣動力優勢明顯,而高框帶來的高剛性也是可以預期。


 


騎乘的第一印象是踩踏變輕鬆了,平地加速感與維持速度所花費的力氣,絕不是 R1800這種「中階輪組」可以比擬的,帳面上 C35-CL比R1800輕了250g,如果考慮Dura-Ace花鼓較的特性,輪框就少上200g,平路加速相當容易,踩踏輕快,毫不費力就可將速度拉上40km/hr,維持住速度也相當輕鬆,在團騎中輪車與逃脫都變得容易。我自己的平地極速也從原來的50km/hr提升到56km/hr。


 


而跟車隊的人團騎爬坡,從原本的一上坡就被海放,到可以咬住直到中段,也不會再「爆橋」,車友們都看到我「脫胎換骨」的表現,紛紛跟我尋價,人客啊,我不是車店老闆啊,C35-CL的高剛性並沒有因為較輕的重量而犧牲,相反的,又輕又硬的特性讓我覺得相當物超所值。下坡時的穩定度與安心度,也明顯遠遠優於低框輪組與同級高框輪組,以我的重量,「沒有任何過彎軟腳的跡象」。如果拿來長程騎行,如武嶺或是雙北這種路線,相當適合。


 



 


至於有人說C35看起來比較低調,我怎麼每次騎出去都被其他車友行注目禮?看起來大家都很識貨啊XD。而且,碳纖車+板輪看起來就是比較殺。


 



 


如果你是重量重、大輸出的騎士,如果你想找一支物有所值的全能型輪組,甚至是拿來比賽決戰,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Dura-Ace C35-CL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猜猜看,上下兩圖除了水壺外,有什麼不一樣?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zik Arione Versus



 


Fizik Antares Versus


 


        原本我的座墊是 FIZIK 的 Arione,是原車附的,雖然坐起來還算舒適,無奈超過30公里後小弟弟會麻,我爸說:「我寧願花錢,也不要吃虧。」,所以我只好花錢把兩台TCR ADV換成 Fizik Versus 系列,以確保家庭幸福。


       在網路上很少看到這兩張座墊,大概一來價值不斐,二來車店也很少販賣此款座墊,所以能見度不高。


        剛開始坐的時候,座骨一定會感受到它的硬調,要多坐幾次才會比較軟,這種中間凹下去的座墊都會有這種特性,因為本來要落在會陰的重量會分散給座骨,所以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跟其他直接開洞的座墊不同的地方,在於 Fizik Versus 強調是平均分散重量,所以座骨不會太痛,加上這種完整的座墊結構與 Fizik 厚實的座墊特性,適合重量級的車手,可以避免座墊被坐爆的窘境 (懷疑嗎?我就把 Specialized Romin 坐爆)。


        那會不會麻?其實如果你的姿勢一直維持坐在較前方位置,也就是鼻翼的部分,確實還是會麻的,但是跟原本的 Arione 比起來,改善很明顯,我會說,Fizik Versus 系列是適合我的。


       附帶一題,兩側皮製的部分是為了避免較寬的寬度,造成踩踏時與大腿的妨礙,算是相當細心的設計。


         老話一句,好的座墊也許不能讓你上天堂,壞的座墊一定讓你下地獄。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嗯~果然碳纖車加上高框版輪看起來就是比較殺,趕快把你的輪組換掉吧,不僅空氣動力效果絕佳,平地輕鬆維持高速,超高的剛性讓你爬坡不費力,下坡不軟腳,堪稱鋁框輪組的「神兵利器」。市面上能見度不高,「撞輪」機會極低。


 


Dura Ace 後花鼓 + 扁鋼絲



 


35mm 複合高框



 


Dura Ace 快拆



 


前花鼓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入手一支「神兵利器」:Shimano C35 CL,使用中,目前被它的性能驚嚇到目瞪口呆,心得敬請期待。


 


 



來自官網的規格:


Specifications































































































Model Number WH-7900-C35-CL
Series DURA-ACE
Wheel Front / Rear
Brake Type RIM
Freehub Body Material
Cassette Compatibility 8/9/10-speed
Over Locknut F: 100mm / R: 130mm
Axle Type QR
QR Skewer Length
Axle Length F: 108mm / R: 141mm
Axle Material
Contact Seal
Hub Shell Material
Hub Shell Finish
QR Lever Material
QR Lever Finish
Rim Type Clincher
Rim Size 622-15C (700C)
Rim Material
Rim Finish
Rim Height 35mm
Rim Tape Recommended Yes Yes
Rim Width 20.8mm
Spokes 16 20
Spoke Gauge/Shape F: Butted (2.0-1.5-2.0) / Bladed R: Butted (2.0-1.8-2.0) / Bladed(RH) Butted(2.0-1.5-2.0)/ Bladed (LH)
Spoke Material
Spoke Color Black
Nipple Material
Nipple Color
Spoke Protector (Option) for Rear CP-WH23
Spoke Configuration n/a
Reflector (Option) RR-550-WUW SW (CPSC/JIS/BS), RR-550-WUA SW (AS), RR-317-WUQ SW (DIN)
Average Weight 737g 890g
Note Can be used for 10-speed with an additional spacer.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redestein Fortezza SuperLight :



 


        為各位介紹一個好用到不行的輪胎,Vredestein Fortezza SuperLight ,原本我的兩台車輪胎附的是Michelin Pro3 Light and Lithion,這兩條胎的最大胎壓都不超過120psi,而Vredestein的這條可以打到175psi,相當於12Bar,(不知道那個鋁框輪組可以耐到175psi?)而我的「強壯」DT Swiss R1800標示只可以打到9 BAR(130psi),不過我試過打到150psi,拿去比賽都沒事,想試的人可以儘管一試,出事不負責。


       引用一下從別人部落格看來的一段話:「最具效益的(車輪)改裝,依序是 [1] 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2] 減少空氣阻力、[3] 輕量化,最後才是 [4] 改善軸承的摩擦力。降低滾動阻力的成本最低,調整胎壓以及校正偏擺即可達成。」,Vredestein這條胎不僅是可以打到超高胎壓,胎質也比較硬,滾動阻力極低,在平路用40km/h以上速度輪車與衝刺,也相當容易維持住速度。而我原本的Michelin Pro3 Light and Lithion在這種速度的時候,很明顯需要更多的體力才能維持住速度,訓練效果相當好。


       不過,老話一句,我覺得好用的你不一定覺得好用,瘦子用Michelin就好了,太硬的路感對瘦子不利,超過80kg的人可以用看看Vredestein。


 


 


Michelin Lithion:




 


Michelin Pro3 Light: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很質疑「練習輪」的這個概念,我認為所謂的練習輪除了成本考量之外,對練車這件事有多少幫助,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雖然也聽過有的選手平常爬坡都是拿2KG左右的輪組在鍛鍊腳力,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其中還是有很多弔詭之處,很難自圓其說


 


鍛鍊腳力?


最常見到的一個論點就是「鍛鍊腳力」,但是老實說,「鍛鍊腳力」是一個很曖昧的說法,騎乘的實力分為四個部分:循環、心肺、肌力與技巧,要有效率鍛鍊這四個部分的方法有很多,這裡不贅述,就算是練習輪可以對「肌力」的部分加強好了,但是真要加強肌力要靠重訓與減少體脂肪率下手會比較直接,況且,使用練習輪會比踩飛輪車有效?


 


訓練強度?


用神兵利器就沒有訓練強度了嗎?拉高速度與心跳數一樣有效果,如果說你用R1800可以爬中社15分,那用C24 TU就卯起來給他騎14分內不行嗎?


 


出門騎車,練什麼?


如果是團騎,應該是盡量模擬比賽的強度,逃脫、單飛攻擊、配速每一樣都要考慮進來,我不知道你拿跑7分或是R1800是要怎麼逃脫?
況且,不會說用Zipp 303 or Zipp 404的配速跟用 跑7分 or R1800是一樣的吧?更不要提下坡時輪胎與輪組的差異與適應了。


 


成本考量


唯一我覺得合理的就是成本的問題了,碳纖板輪與管胎都貴的要命,偏偏又是消耗品,一組不錯板輪的價錢可以比得上一台中階公路車了,管胎好一點的一對也要四千多,又騎不了多久,如果在外面不幸遇到爆胎更麻煩。


 


結論


對我這種只想減肥與頒獎台無望的車手,平常騎騎R1800就可以燃燒脂肪了,況且,我只要減重就會進步,用不著拿神兵利器出來火拼。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因為身居兩地的關係,我有兩台「幾乎」一模一樣的TCR ADV,只不過差別只有變速器與輪組,其餘舉凡車架尺寸、座艙設定甚至是輪胎都一模一樣,最近我換了 Rotor Q-ring 齒片,當然也是兩台一起換。之前因為座管差一公分差點要了我的小命,所以我現在會避免設定不同,產生不同的騎乘方式,我認為如果有不同的騎乘方式,會影響訓練與比賽的表現。


       這也帶來一個額外的樂趣,就是我可以透過這兩台車,瞭解更換某一項器材的差異,Rotor Q-ring 就是比較後的結論。


        更換齒片後,我明顯察覺到一個差異,就是我的ADV2起步與爬坡明顯不如ADV3,有一種「拖」的感覺,ADV3輕快的很明顯,高速也很好維持,反倒是ADV2沒一樣行的,輪組帶來的差異感,隨著我騎乘里程的累積,越來越明顯。


          輪組真的是不能只看重量數據,照理來說,R1700「應該」比較好騎才對啊,但是,事實上R1700剛性明顯不如R1800,不僅是起步,當我爬坡站立抽車時,後輪會磨到煞車,我想一是框高較低,二是使用扁鋼絲,三是用直拉而非勾頭,當然,這跟我過重的體重也有關係吧


          所以,當我找尋一個鋁框的決戰輪組,達芬奇老闆提出Shimano Dura-Ace C35 CL這隻神兵利器,我馬上就知道他完全瞭解我的需求,雖然這隻輪組重量1600kg,數據上並不突出,根據另一9X公斤的使用者表示,這支比跑7分還硬,看起來是相當值得期待啊!


          總結:R1700不適合體重超過80公斤的人, 我打算出清我的R1700,售價5000,意者請直接留言。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個想敗的是輪組,但是我的腳力不夠,體重也太重,目標放在明年(2012)與後年(2013),買什麼反而是傷腦筋的地方,基本上是第一優先是碳纖板輪管胎版,所以選項是以下兩個:


 


1. Shimano Dura-ace C35 TU



總重:1339g


限重:


報價:52xxx元


 


2. Equinox Super RT-033



總重:1000g


限重:


報價:5xxxx元


 


             基本上這兩組定位並不一樣,一是複合地形適用,另一個已經是爬坡輪的水準。預定明年購入。


 


             接下來想買的是:卡鞋,很想試一下Simano熱塑的鞋子,而我也只能穿Shimano的,所以是下面這款:


 


3. Shimano SH-R315E



報價:8xxx元


 


               其實很多人推薦Simano Dura-ace C24 CL,但是我實在很難給這組輪子有什麼定位,14xxg當練習輪不合理,拿來比賽大概不如C35 TU和Super RT-033吧,不知道什麼場合才適合他?唯一可以想到的大概就是一般無補給的挑戰賽吧,OPEN胎很方便,但是既然是挑戰賽,用我自己的DT Swiss R1800和R1700不是也挺好的嗎?所以先想想。


 


?. Shimano Dura-ace C24 CL



總重:1395g


限重:無(聽說是沒有啦)


報價:23000元


 


                    除了上述1號與2號以外,我也想試試「用過都說好」的Zipp303跟Zipp404,不過,有限重85kg,要買也是後年(2013)吧!


 


4. Zipp303



總重:待查


限重:85kg


報價:待查


 


5. Zipp404



總重:待查


限重:85kg


報價:待查


 


                   然後到了2014年,我就想搞兩支一級車架來騎騎,首先當然是跟我的愛車TCR ADV一樣幾何的:TCR ADV SL,等這麼久是有必要的,因為今年各家才新改款,我想等三年後看看有沒有什麼大問題再說,相信那時候應該都搞定了。


 


6. Giant TCR ADV SL



報價:預估100k以內,輪子可以賣掉


 


               然後當然是也要敗一支Specialized Tarmac S-WORK SL4來騎騎囉。


 


7. Specialized Tarmac S-WORK SL4



報價:預估150k以內,輪子可以賣掉


 


            既然換了一級車架,當然是要用標準盤,我早就選好Rotor 大盤來當標準配備了,或者單換齒片也OK。


 


8. Rotor 3D+ and Q-Ring





報價:2xxxx元


 


              當然我也想騎很威的Cervelo S3 or R5ca,似乎有管道可以便宜進來,有緣再說吧,家裡不夠放了,我不是劉大哥可以搞天龍10部出來,老婆會殺了我。


 


9. Cervelo S3



 


9. Cervelo R5CA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題目還要加上Fitting + 重新走線 + Fizik手把帶,把TCR ADV3從新竹拖去台北達芬奇換裝很值得,在這裡要推一下台北達芬奇單車店,這是我見過最棒的組車技術的車店,以後我大概不會給新竹的車店組車或換裝重要零件。


          禮拜六下午車子弄好之後,剛好台北天氣放晴,我就趕快把車騎去平溪試試「傳說中好用的Q-Ring」,首先,通過軍功路時,我還沒什麼感覺,一過動物園進入直路的時候,開始對它滑過死點的感覺感到驚豔,但是,剛開始進入山路抽車上山的時候,才知道Q-Ring的妙用之處,抽車不再是單純的下踩,而是綿延不絕的動力輸出,因為抽車時的轉速拉高了。當一個坡爬完之時,不同於以往的慢速,而是更容易在平直路加速,相當明顯。爬到平溪公車站牌前,我用比以往重兩檔的方式抽車上山,結果也順利拉高轉速,但是也累的相當快,大概是心跳過頭了,以往都是腳先酸,看來是心肺跟不上了。


          而下山回到平路時,大盤檔位檔檔都準,這要歸功於達芬奇葉老闆的調校與走線,而每一檔都「層次分明」,也就是說加速變容易了,迴轉速更容易拉起來,而且,沒有什麼「上鍊效率」與落鏈的問題,可以放心服用。


      不同於O-System,下圖是齒片安裝在曲柄上的樣子,橢圓的軸心並不與曲柄垂直,而是有角度的。


 



 


平路:

         Q-Ring的特性在平路最能感覺的出來,轉速容易帶,所以會越踩越重,唯一的問題是你能踩多久?但是我還沒試過用高轉速逃脫有多少效用,這點我就保留,但是應該是有利才是。


 


爬坡:

           抽車時可以輕鬆保持轉速,但是我的心肺不允許我抽太久,坐著騎我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反正爬坡我就是很累,跟器材無關。而且這次平溪路段我騎的比較快,我比較會歸功於新的Fitting。但是我認為,歸根就砥爬坡就是一個你自己對抗地心引力的戰爭,也許以中社來說我可以快個20~30秒,但是不可能縮小到15分內,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用了Q-Ring你就飛上天?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橢圓齒片充其量幫助你踩踏與肌肉使用的問題,也就是技巧,其他如肌力、肌耐力、心肺能力它一樣都幫不上忙,而這三個不進步你就不可能進步,而且,以我初步使用的看法,我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受惠於橢圓盤。


1. 習慣重踩的人:橢圓盤對於高回轉速的區域相當有幫助,但是如果你不習慣保持回轉速大於100以上,大概對你幫助就有限。


2. 畫圓劃得好的人:當然,畫圓劃得很好,自然不需要橢圓盤,需要橢圓盤的人都是畫圓有一些問題。


3. 不上卡的人:廢話!不上卡哪來的死點?


         況且,用Q-Ring會有一點「忽快忽慢」的感覺,敏感的騎士一定能感覺到,簡單來說,因為你畫圓的頓挫感轉嫁到你的速度表現上,但是我也不認為會對輪車會有影響。


 


選手有用嗎?

        Rotor最喜歡說嘴的,當然是西班牙2008環法冠軍Carlos Sastre(CSC車隊),還有今年的Cervelo車隊整隊都採用Rotor 的大盤(附帶一題,今年的Cervelo成車好像都是配Rotor大盤),而O家的愛好者也很多,如水瓦斯公司的Miller就是忠實的擁護者,所以橢圓盤對職業選手來說並不是一個稀奇的東西,至於說排名前面的QC車手都沒看到用橢圓盤,我只能說,他用瘦肉精可能更有用。


 


Rotor 防掉鍊器



 


同場加映:Fizik手把帶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去了一趟台北達芬奇換座墊+Rotor 齒片,結果好心的老闆「順便」解決我TCR ADV2的異音與座艙設定,真是感動到一個不行,所以我按照ADV2的設定,「大概的」調整一下ADV3,座墊向後4公分,把手調高,結果今天夜騎好像騎到別人的車,上把位很舒適(但是肩膀似乎有點壓力),下把位還算OK,抽車手部拉抬的力量明顯,但是最讓我驚奇的是踩踏,它變得相當暴力,力道變得直接,使得車架搖擺得非常厲害,上坡抽車明顯變快,但是累的更快。踩踏提的力道不足,畫圓的方式似乎要砍掉重練,但這問題不大,我上練習台採一個禮拜就可以搞定,也就是因為如此,今天換檔之間可以毫無困難的加速,力道卻浪費太多,沿河街衝刺時氣力不繼,一半就累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五天沒騎車有關?)。但是,最大的差別是,膝蓋的負擔明顯感覺變小,騎完相當舒適。


      這個設定加上Rotor橢圓盤會有什麼變化,我相當期待,反正砍掉重練是一定要的,膝蓋可是要用很久,沒備品得換。


 


把手太高了



 


座墊向後「四公分」



 


新的Specialized Romin座墊讓我的小小黃不再麻麻的,我現在只可惜當初怎麼不買Romin expert車隊版那張好看的紅黑配色座墊。


 


Speicalized Romin,中間開洞讓你不再蛋麻



 


同場加映:720 Armour Hitman 風鏡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Super-Six, Tarmac S-Work SL3 and GIANT TCR ADV 官網公布幾何:









 


我的朋友劉大哥說:「SL3不是他的幾何。」這句話引起我的興趣,剛好我也很注意SL3,選SUPER-SIX拿它做對照組來比較,因為在劉大哥家看到他有這台車。


 


我想,所謂不是自己的幾何,應該指的是座艙設定而言吧,不同的車架對上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設定結果,而座艙設定應該是如下圖所示ABCD四個結果。



如果說SUPER-SIX 最適合劉大哥的身材,假設B=100mm,那Super Six 的50吋車架得到的座艙設定諸元是:A=561.6mm, C=551.7mm(525mm+100*Sin15.5), D=562.5mm(Seat tupe length 480*Cos15.5 + 100)。


換到Tarmac SL-3的52吋車架呢?假設B還是等於100mm,那在SL3上得到的是:A=573.3mm, C=564.6mm, D=571.1mm,如果兩台車要保持同樣的A,那B必須下降3公分,但是這樣一來,D就變成541.1mm,與super-six差兩公分。兩公分看起來不多,騎上100公里應該會對膝蓋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兩台車保持一樣的D,A會相差1公分,姿勢會比較延伸,立骨盆會較困難,所以要把座墊向前1cm,但是這樣膝蓋與大盤的相對位置就變了,對畫圓會不利才是。


那如果是我的TCR ADV跟SL3比呢?我的TCR 的B=50mm,A=551.4mm, C=549.1mm, D=495.85mm,如果換到SL-3的52吋車架,D如果還是50mm,A=553mm, C=550.7mm, D=521mm,似乎也不適合,但是如果是49吋車架,B=50mm,A=532m, C=530.5mm, D=495mm,雖然少了將近兩公分,但是如果我為了大盤而將座墊後退一公分,而跟TCR的一公分我認為還不錯,因為我有一點覺得TCR把手有一點太遠,所以可能可以剛好。


看起來Super-Six比較適合腿長的人騎,而腿短身長的人適合TCR,介於之中的騎SL3。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