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計畫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說,把FTP的瓦數練到很大,就可打掛一票鄉民,其實這意味著把有氧能力提升到某種程度,才能進入某些級別的門檻。


 


然而,當與你同一級別的對手競技時,能夠決定勝負的的能力往往在爆發力(7區)與無氧能力(6區),還有最後幾公里想要「火力全開」時,VO2MAX5區)的表現也是至為關鍵。


 


要建立這些能力,就是要常常強度要拉到這幾區「逛逛」(這逛的也太累了…..),下面幾張圖就是6區與5區的一些訓練菜單,大家有空一起練一練。


 


沒有功率計的人,用心率勉強也可以用。


 


不過,訓練是「循序漸進」為好,如果作不到要量力而為。


 


 


圖一是典型的VO2MAX課表,這我自己也滿常練



 


圖二這個科目「非常硬」,但是對於建立VO2MAX的能力很有助益,我自己是受不了.....



 


圖三光看名字就很屌,其實滿有實戰的感覺,一次作5-8組頗累人的




 


圖四,我也很常練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下圖分別是美國從 Pro~CAT12345的生理輸出分級表,上圖是男生組,下圖是女生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自己可以去騎哪一級,原則上,只要不是差太多(如:標準是3.5W/kg而你是3.4),你這區的能力就是這個級別的水準。


 


這個表的另一個重點是:如果我在CATX,但是有幾個能力不夠,或者我想要晉級,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可以依據這的表,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與差距,進而擬定訓練計畫與重點。


 


簡單的概念,卻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至於國內聯賽用「年齡」來分級,合不合理?我想這就很令人玩味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沒有時間看書,訂一下讀書計畫,不然永遠都看不完,一週看一章節,節錄一些重點分享


 


知識就是力量,而我們需要這些國外的好書讓我們增進力量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文摘要


Chapter 9 PLANNING WORKOUTS


1.    你不需要為52 周的年度訓練計畫中的每一周編制訓練內容。除了耐力保持科目之外,你只需要規定“突破性”的訓練科目就行了。這類科目能帶來身體壓力以及前面描述過的身體適應恢復過程。積極恢復性的訓練是你需要在兩次“突破性”訓練之間完成


2.    舉重階段


3.    公路比賽主要是一項耐力運動。在長距離騎行中延緩疲勞發作的能力是公路車手與場地賽車手之間的分野。


4.    力量一欄指的是詣在改善肌肉動力的車上訓練內容


5.    不要把速度技能和無氧耐力搞混了。在練習速度技能時,你不需要做間歇或者在團隊訓練中領騎。該欄的訓練內容的目標是改善你的靈活性――當快速地平滑地轉動曲柄時能夠更有效地更經濟地控車的能力。在基礎期這類訓練科目大多是在訓練台或滾筒上進行的,做這類練習時一般是以較小的齒輪比和較高的踏頻來重點訓練踩踏機制,從而使你的踩踏更流暢更圓熟。


6.    肌肉耐力是指那種能夠以相對較高的齒輪比持續較長時間,如同計時賽時所需的那種能力。


7.    無氧耐力是訓練身體在已經非常疲勞時仍能繼續強力做功的能力。在長距離衝刺和爬短坡時常常需要這種能力。


8.    如果運動員的限定因素是力度(POWER)能力的話,那麼是否進行這類訓練就意味著是否會在繞圈賽中成功或者失敗,因為這類比賽需要在出彎道時馬上加速,並需要比拼場地衝刺。力度能力依賴於速度技能和力量,所以這些更基礎的能力必須先得到改善。力度訓練可以安排在發展期和高峰期進行。


9.    在整個基礎期和發展期,需要每隔46 星期定期地檢查你的進步狀況。定期瞭解你的能力發展情況對你調整下一步的訓練非常重要


10.   在基礎期和發展期,你應該把第4 周保留用做休息以從前面3 周所積累的疲憊中恢復體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定期休息來解除疲勞,身體素質的提高就不會持久。


11.   在年度訓練計畫中的每個恢復休息周(R&R),對應的耐力,速度技能和測試欄裡畫一個“X”。………….其餘略


12.   9.1,附錄C


 


            買書的人有福了,看到這一章,就可以把菜單列出來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摘要:



 


Chapter 8 THE TRAINING YEAR


1.    現在是開始設計一個年度訓練計畫的時候了。一年裡最適合做這件事的時機是在你的最後一個比賽期剛結束不久的時候,這時你正準備開始下一訓練年度的準備期。


2.    Pic 8.1


3.    第一步:確立賽季目標


4.    我們要做個現實的樂觀主義者。如果在上個賽季你還跟不上的俱樂部的團隊騎行,那麼在這個賽季取得一個分段賽的冠軍就是一個心願,而不是目標。


5.    你的目標必須是可以度量的。而是要說:“在58 分鐘內完成40公里的計時賽”。


6.    你的目標必須在你的控制之下。


7.    你的目標必須對你有壓力。


8.    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都要用肯定句來描述。


9.    第二步:確認訓練目標


10.   第三步:設定年度訓練小時數 Table 8.3


11.   第四步:確定比賽的優先順序


12.   A 級賽事是日程表上最重要的比賽,所有的訓練都要圍繞它們而設計。


13.   每經受一次身體壓力和達到高峰的過程,你都會損失一些基本的身體素質。所以如果A 級比賽發生地太過頻繁,身體就來不及重建最基礎的身體素質和能力,競技水準也會隨之下降。這就是為什麼A 級賽事必須要限制在3 4


14.   第五步:把一年按週期性分段 Table 8.4 (重點中的重點)


15.   第六步 分配每週的訓練時間 Table 8.5 (重點中的重點)


 


            可以把表列出來了,目標年度訓練500小時!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內容摘要:


Chapter 7 PLANNING TO RACE

1.    你的訓練方法和專業運動員一樣,不同的只是運動量。


2.    三種被車手們經常使用的訓練系統:以賽代練,長期性素質訓練,和週期性訓練。


3.    現在最成功的運動員都採用週期性訓練,我也建議你採用。Part IV 的剩餘部分都將描述如何將其融入你的訓練中。


4.    蘇聯的運動科學家發現運動能力的提升是通過在全年中不斷變換訓練強度來實現,而不是靠保持一個不變的強度訓練得到的。


5.    7.1 7.2


6.    把以上各個週期的建議時間段相加,你會發現整個週期是2138 周―― 不到一年的時間。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我發現車手們一年裡有23 個高峰期時狀態最好。多個高峰期間顧及到更頻繁的休息和恢復,這樣就不大會造成力竭和過量訓練,並有利於保持訓練和比賽的樂趣。


7.    7.3


8.    大多數週期性訓練計畫的共同點都是在賽季初期增加訓練量,然逐漸增加訓練強度,減少訓練量。注意恢復周―― 在基礎期和發展期裡週期性出現的訓練量較小的一周―― 它很重要


9.    7.4AI



 

 


       真是越來越硬的內容,我看完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排我的計畫.....


       不過還是在針對各階段的訓練闡明原則,下兩章將會幫助我完成自己的年度訓練計畫。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重點摘要:


Chapter 5 TESTING


1.           你有可能對你自身的強項和弱項做出不正確的結論。進行這種被誤導的訓練課程是對你的時間和精力的雙重浪費,而且最終你的問題依舊或者收效甚微。


2.           訓練中車手們把精力集中在錯誤的能力培養上的情況一點都不少見,比如車手們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他們的強項能力的訓練上。好的爬坡型騎手喜歡把訓練時間放在爬山上,而不是進行個人計時訓練,而這麼做的後果也許就是在A 級的多站式比賽中光芒黯淡


3.           我把這些和比賽相關的弱項叫做“限制因素”。瞭解限制你的比賽成績的因素就象找出一個鏈條的最薄弱一環一樣。一旦你加強了這“一環”,你的成績就會馬上進步。


4.           當然,你的限制因素也許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的強項,但你必須不斷嘗試,而且在改善限制因素時還要保持強項能力不會衰退。


5.           每年中有三次時機很適合做這些評估:1.在整個賽季最後一個比賽期臨近結束時,進行一次能力評估,從而建立一個高水準身體素質的基線。2.在基礎期開始時,進行能力評估和自我評估,從而確定在接下來幾個月裡的訓練重點。3.在基礎期結束時,再進行一次能力評估看看是否有進步,然後再開始發展期


6.           衝刺功率測試:使用功率監視器,電腦訓練台或者實驗室設備就能夠測量你的最大功率以及平均持續輸出功率。帶有衝刺功率測試功能的電腦訓練台會告訴你如何按步驟做此項測試;你也可以用功率監視器在騎行時做同樣的測試,測試距離大約322 米(0.2 英里或352 碼),路況為平路或很小的上坡。記下開始和結束的地點,這樣你就可以在將來做同樣的重複測試了。


7.           遞增出力測試:能夠得到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在你達到乳酸鹽極限閾值時的心率和輸出功率。


8.           在公路上測試乳酸鹽極限閾值: 你只需要在平路或緩慢上坡的公路上完成一次30 分鐘的個人計時練習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在室內訓練臺上做,雖然大部分騎手都覺得這麼做比在路上騎要更吃力些。如果你想找出或確認你的乳酸鹽極限心率(LTHR)的話,就在個人計時開始10 分鐘後按你的心率表進入下一圈。這樣你最後20 分鐘的平均心率就是對你的LTHR 的很好的估算。


9.           乳酸鹽極限閾值測試結果測試乳酸鹽極限閾值可以揭示你在兩方面的比賽能力――乳酸鹽極限輸出功率和無氧耐力,而且還能定出你的乳酸鹽極限心率――這是使用心率表進行訓練的人必須知道的一個關鍵元素。為了讓你的訓練給你帶來最大收益,你應該依據你的乳酸鹽極限心率從表4.6 中找出你的訓練區域,並以此為指導調整你的每次訓練的強度。


10.        關鍵功率測試:為建立關鍵功率曲線,你需要完成5 次個人計時測驗,時間分別是12 秒,161230 分鐘。每次測試都需竭盡全力,所以你最好是把它們分散在幾天裡面。


11.        雖然好的衝刺選手基本都是天生的,但並不是說你的衝刺能力無法改善。好的衝刺手都有一些相同點。首先他們都有在瞬間調集大量的肌肉纖維參與做功的能力,並能堅持到衝刺完成;他們全身的力量都很強因此也能夠向腳踏施加巨大的力量;另外他們都能夠以非常高的頻率轉動踏板。這些能力都是可以訓練的。


12.        一般來說騎手在達到LT 時,將無法在這樣強度下保持出力超過5 分鐘。所以你或許可以通過最後5 個採樣點的資料來估算出你的LT


13.        功率輸出也可以被有經驗的騎手拿來估算LT,因為在測試中LT 一般會出現在最大輸出功率的85%的時段。


14.        在公路上做一次30 分鐘的竭盡全力的個人計時測驗,在最後20 分鐘裡的平均心率就是很接近你的LTHR 的估算值。


15.        個人專長有三項:1. 爬坡2. 衝刺3. 個人計時,以上三項中每項得分都在45 分的車手相當少見。體形,身高,有氧潛力,以及肌肉類型往往決定了你的強項是其中的哪一個。


16.        一個騎手,如果他有很強的動機,很好的身體條件,又很自信,習慣於從積極方面思考問題,能夠在比賽中保持專注,能夠形象化地預想勝利,這種人是無法被擊敗的。


Chapter 6 RACING ABILITIES


1.    你該關心的是限制因素,而不是弱項。


2.    有三種基礎能力是所有的運動都需要的:耐力,力量和速度技巧。不同類型的競賽,爬坡或平路,短途或長途,需要這些能力的不同組合。這些基礎能力是運動員在他的年度訓練開始時就有的,它們同時也是新車手在開始的一兩年裡要培養的有氧耐力的發展首先在冬季通過對心血管系統(心臟,肺,血液,血管)的鍛煉打下基礎,在冬季的晚期,訓練變得更有針對性,最長時間的騎行至少要增加到兩個小時或是和最長時間的比賽一樣長,以其中時間較長的那個為准。


3.    對新車手,耐力是進步的關鍵。畢竟公路自行車競賽主要是一個耐力運動。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力完成比賽,任何其它方面的能力提升再多也沒有用。只有先把這個能力培養好了,你才能關注其它方面。


4.    力量,或者說力氣,是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自行車運動中,力量體現在爬坡和頂風騎行時。


5.    速度技能是快速及高效移動的能力。它是以高踏頻流暢踩踏及沒有多餘動作快速轉動的能力。在這裡,它不是用來度量你的競賽時間和速度,儘管它們之間確實相關。改進速度技能,競賽能力也會隨之提高。這項能力的某些方面,比如200 /分鐘的踏頻一般都是天生的。我們發現擁有世界級速度的運動員,他們的快肌纖維比例較高――快肌能夠快速收縮,但會很快疲勞。然而可以通過提高運動效率――即減少能量浪費來快速移動――來提高速度技能。數項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依靠正確的鍛煉方式和持續的目標,腿的旋轉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6.    肌肉耐力(ME)是肌肉長時間承受高負荷的能力。它是基礎的力量和耐力相結合的一種能力。在自行車的世界裡,肌肉耐力就是持續長時間以相對較大齒比持續轉動的能力。對公路車手來說,這種能力非常關鍵。


7.    無氧耐力(AE)是用大齒比高踏頻運轉時耐受疲勞的能力。對高級運動員來說,它是速度技能和耐力相結合的能力。在需要長程衝刺來決定名次的比賽中,無氧耐力是勝利的基礎。


8.    但是對新手來說,無氧耐力訓練是要避免的,至少第一年是如此。這一類的訓練在導致受傷,過度訓練和生理/心理衰竭方面簡直太成功了。另外這類訓練對訓練後的恢復方面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9.    力度Power 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爆發出最大力量的能力。它來自於你所擁有的兩種高水準的基礎能力――力量和速度技能。在爬短坡時,以及衝刺和突然的節奏變化時,就能明顯看出你的力度能力是否培養好了。


10.   競賽的時間越長就越倚重基礎能力,反之,競賽時間越短,則高級能力就越重要。


11.   Table 6.1


12.   Figure6.2 and 6.4



 


         這兩章的重點其實是:1. 透過測試瞭解自己的「限制因素」2. 如何培養基礎能力與加強限制因素。以清楚的敘述定義出自行車選手所需要的能力與何謂弱項,這已經算是科學的範疇了。


         不過跟第四章內容似乎有些出入,我的LT算的怪怪的,下次試試CP30與85% Power測試好了,看這個月可不可以收集完自己的資訊。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重點摘要:


 


Chapter 3 THE SCIENCE of TRAINING


l  即便在很早的時候,車手們已經從試驗和失敗中得出結論,他們無法同時發展最大耐力和最大力量。教練們和運動員們發現,先建立有氧耐力基礎,然後增加快速騎行,這樣他們可以在適當時候達到高峰狀態。這種訓練方法常常是被天氣所左右的。比如冬天需要進行長距離的慢速騎行,而夏天則傾向於快速騎行,


l  仍有很多運動員好象還生活在1912 年一樣。他們日復一日無計畫的訓練,隨心所欲地決定如何騎車


l  大多數頂級運動員成功的原因是他們比普通人更有耐心。訓練成果是年復一年地積累的。只要方法得當,通過時間的累積,車手們應該可以看到自身的進步,但不要指望奇跡會一夕出現。


l  三種組成身體素質的基本指標―― 有氧代謝能力,乳酸閾值和運動效率。


l  有氧代謝能力是測試在竭盡全力的耐力測驗中身體能消耗的最大氧氣量。也被稱為VO2max(最大攝氧量)—— 你的身體為產生動能所能消耗的最大氧氣量。。VO2max 以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的氧氣量來表示(ml/kg/min)。世界級男性騎手的最大攝氧量大概在70+到80ml/kg/min 的範圍內。


l  乳酸閾值,有時被稱為“無氧閾值”,反應了一種運動強度水準,超過該運動強度時乳酸開始迅速在血液裡堆積。此時,新陳代謝方式迅速地從燃燒脂肪和氧氣供能轉換為依靠糖元——碳水化合物在身體中的儲存形式――來供能。這個閾值占VO2max 的百分比越高,在一定時間內運動員騎得就越快。


l  研究表明,如果做到以下幾點,耐力運動員的運動效率可達到改善


擁有較高比例的慢肌纖維(很大程度上由遺傳決定)


擁有較輕的身重(身高和體重的比例)


精神壓力較輕


恰當使用較輕的,風阻較小的裝備


減少在高速騎行時身體的正面擋風面積


去除無用的,費力的動作


l  每週訓練3 5 次獲得的收益最高


l  但騎手最關心的是:


乳酸堆積


糖元耗盡


肌肉失效


l   高強度的訓練,以致於在接下來的幾天中,肌肉一直酸疼,甚至連輕鬆騎行都無法做?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訓練違背了階段性進步的原則。身體素質並沒有因此變得強壯,反而下降了。這種訓練浪費了你的兩項寶貴資源:時間和精力。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身體產生積極的改變,


l   以便能更好地適應比賽時的身體壓力。為了給身體壓力,就必須施加目前身體素質狀態不適應的訓練負荷。這樣的負荷會引起疲勞,疲勞恢復後,最終將達到一個更高的身體素質水準,這被稱為“過量補償”


 



Chapter 4 INTENSITY


l  訓練三要素:訓練頻度,持續時間和強度――其中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強度。


l  輕鬆騎行的里程數是堅實的地基


l  能量供應系統――乳酸鹽肌肉系統――功率心血管系統――心率


l  LT:這是指某種出力級別,在這樣的強度下代謝系統從有氧方式轉換到無氧方式,表現為乳酸鹽的大量快速的產生以至於身體無法繼續這種程度的運動。乳酸鹽也會因此而在血液中堆積。我經常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乳酸鹽極限閾值。當我慢慢地向一個底部有孔的紙杯子裡倒水時,水流出的速度和我倒水的速度差不多。這就象出力程度較低時乳酸鹽在血液中發生的情況。隨著我倒水速度加快到某個程度時,杯子裡的水就會堆積起來雖然這時仍有不少水從底部流走了。這就象出力程度較高以至達到乳酸鹽極限閾值時的情況。乳酸鹽極限閾值是個貫穿本書的非常重要的概念。


l  訓練區間:訓練和比賽的強度可以基於乳酸鹽水平來定義(見表4.2)。


l  生理結構的進步:在不會堆積高水準的乳酸鹽的情況下,騎手的速度越快,或輸出功率越高,那麼他或她的比賽能力就越強。


l  踩踏效率:每次踩踏越圓滑,耗費體力就越少,因而肌肉中堆積的乳酸鹽也越少。


l  裝備選擇:最優的曲柄長度,座墊高度以及橫把調整都可以產生更好的踩踏效率,也使騎手肌肉中製造的乳酸鹽更少。


l  間歇恢復:在每組間歇訓練的恢復期間,乳酸鹽降低的水準反映了騎手的恢復程度,以及是否為下一組間歇練習做好了身體上的準備


l  科學研究已經發現輸出功率和比賽表現之間關係緊密。如果平均輸出功率增加,比賽時的速度也會增加。但是心率與比賽表現之間的關係就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去解釋。這也是為什麼功率監測儀是很棒的單車訓練工具。對認真的車手來說,這是監測強度的最有效的方法。


l  瞭解你的心臟工作負擔有多少重,是你在訓練過程中面臨做決定時的重要依據。有時候在高品質的訓練課中,你的訓練動機的強弱會影響個人感知發揮度的判斷。


l  瞭解自己的乳酸鹽極限心率(LTHR)就象瞭解自己的車架尺寸一樣重要。但千萬不要試探達到自己的最大心率。這不光需要勇氣――就象拿槍指著自己的頭一樣――而且最大心率對訓練的指導作用也不如LTHR


l  一個“簡單”方式戴著心率表進行個人計時測試。個人計時的距離可以是5 公里,10 公里,13 公里,16 公里,或40 公里。(要按照書中的表4.4計算)


l  你還可以在訓練時證實原先通過測試估算出的LTHR 是否準確。只要你感覺到自己剛剛進入無氧狀態時,關注一下這時的心率就可以了。這種強度下通常是感覺到大腿有灼燒感,並且呼吸開始變得沉重。


l  個人感知發揮(RPE),心率以及功率,每種訊息都能説明認真的車手在訓練和比賽時測量強度。……. RPE 應該是所有訓練中綜合測量強度的方法。在無法嚴密監視心率和功率的比賽中你應該多運用這種方法,RPE 是你“壓箱底”的本事――是所有強度監測方式的最高手段,所以你必須學會熟練運用。


l  不管你採用什麼方法計算,你都要把每天的訓練量記錄在訓練日誌中。


 



 

心得:


            這兩章主要建立兩個觀念:LT跟訓練量、訓練強度之間的關係,還有對於LT等其他訓練指標比較細節與詳細的描述,過兩天我要去算我的LT。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重點摘要:



Chapter 1 COMMITMENT


1.           幾乎沒有哪個冠軍不是計畫地訓練出來的


2.           更好的身體素質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它有三種成分:生理壓力,休息,和補給。


3.           你必須適當控制騎車的熱情;否則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疏遠所有那些不象我們同樣狂熱的人,並退化成不近人情的怪人。


4.           為了改善身體素質和比賽成績你能做些什麼呢?第一個事情是在你的生活中做點小的改變。平衡可能很難獲得,但是日常活動中朝著騎得更好的方向改變百分之十並不會沒花費多少時間,卻能帶來顯著的改進。比如每晚提早30 分鐘睡覺的承諾如何,這樣你就能獲得更多的休息?另一項能帶來健康飲食習慣的小改變是:你能否每天少吃百分之十的垃圾食品,而代之以真正的食物呢?


5.           你希望你的肌肉是由炸薯片,奶油卷和爆米花組成的嗎?或者是由水果,蔬菜和瘦肉所製成的呢?


6.           使冠軍們成功的特性。我相信總共有六種這樣的特性:能力,動力,機會,任務,支援系統和方向。


7.           大部分頂尖的自行車車手所共同具有的生理特質是什麼呢?最明顯的是強壯有力的雙腿和高的攜氧能力(VO2max)


8.           不管你從多大年紀開始這項運動,也不管如何來燃燒你的欲望,最重要的是你要把運動生涯中的輝煌看做一段旅程,而不是終點。你永遠不會達到讓你完全滿意的運動能力和狀態,這就是高度積極的人的天性。


9.           冠軍是不會無目標的訓練的。他們也不會盲目地遵循別人的訓練計畫。


 




Chapter 2 SMART TRAINING


 


1.           你不可能靠運氣訓練。――EDDIE BORYSEWICZ 


2.           成功的運動員,他們的訓練或許不是最科學的,但卻有一種從他或她的運動生涯早期就已確立了的合理的訓練哲學。


3.           結構化系統和方法對達到競技高峰狀態非常重要,因為這種高峰狀態不是碰巧發生的。


4.           沒有一種所謂“正確的”方法―― 沒有一種系統能保證讓所有人都能成功。


5.           在我所收到的全部2,036 項研究中,沒有一項顯示如果運動員經常感到疲勞的話,他的運動能力能變地更好


6.           我的訓練哲學就是:一個運動員應該為獲得可持續的進步而進行最少量里程數的,精心計畫的和特定的訓練


7.           當他們應該設法提高速度時,他們卻增加許多騎行的里程數。或者當他們應該建立身體素質基礎時,他們卻騎的非常的快―― 通常發生在團隊訓練


The 10 commandments of Training


誡律 1 ―― 適度地訓練


誡律 2 ―― 連貫地訓練


誡律 3 ―― 充分地休息


誡律 4――有計劃地訓練


誡律 5――不要經常跟團隊訓練


誡律 6―― 有計劃地到達高峰期


誡律 7―― 改進弱項


誡律 8――相信你的訓練


誡律 9――聽從你的身體


誡律 10――對目標的承諾




 

        頭兩章很容易就看完了,因為都是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沒有太難的觀念在裡頭:計畫式與有系統的訓練,如果你不信這一套大概也不會買這本書吧。但是我相信很多人的訓練觀念是跟本書相抵觸的。


         但是這也意味著我自己目前的方式有更動的必要,作者非常強調休息與補給的重要性,所以我第一個改變是:「睡飽一點」,現在目標是每天都要睡滿8小時,所以必須早點睡。還有少碰垃圾食物>_<


         第二章就比較深入,也是對原則性的東西做比較多的敘述,有一些東西比較讓人迷惑,像是「不要經常跟團隊訓練」,基本上我幾乎都是團隊訓練,所以要怎麼follow-up還不是很清楚,不過作者也提出:於冬天的基礎期跟輕鬆一點的團隊,而在春天的發展期要找「硬」一點的車隊,我想後面的章節會有相關的敘述吧。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必須說:這本書真是TMD的大本。大概跟我的「半導體概論」與「IC設計導論」差不多,雖然更大本的我也讀完過,但是由於這本書的內容還滿「硬」的,一次看完很不容易,所以以章節為單位,預計每週讀一章,寫一下心得,順便跟車友討論,互相印證。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