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fJqjw7RMEkjQC0ZNRtuYg  為了跟隨今年的黃衫 Froome 的腳步,我也來加入「斧頭幫」的行列,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在陡坡狠狠的抽人(其實是只有被抽的份)

我是用 P2M BCD110 + 52/38 O盤這樣的組合,老實講這樣對我來說實在是滿硬,但是O盤小盤最小就是38,所以對應的方式最好是後飛輪可以用到30T,來彌補腳力的不足。

一開始裝上去的時候,因為O盤的橢率實在是太大了,有一種「忽快忽慢」的感覺,而且踩踏非常妙,過上下死點是用「滑」過去的,在九點鐘方向又是要稍加施力,如果換回圓盤,會很明顯感受到上下死點的「阻力」,這一點的確是會讓 人上癮。

雖然說,用的這幾天,大腿相當的酸,因為小盤38實在是滿大的,而且因為踩踏的方式改變,所以大腿的肌肉負荷比較大,但是由於過上死點變得輕鬆,所以爬山後膝蓋的感覺不錯,跟用圓盤時略微酸感覺不同。

至於「上鏈效率」或是「落鏈」的問題,其實讓專門的店家來施工,這兩點並不是一個問題,除非你讓不熟又不看說明書的店家土砲,那就會大有問題。

至於搭配功率計的情況,如果是SRM或是QQ,可以調校橢率把差異修正回去,如果是用P2M,因為硬體本身沒有這樣的功能,建議是用「重新量測FTP/VO2MAX/AC/ NP」的方式去校正,用心率與速度(由於速度非常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建議使用同一路段「參考」即可)連結功率區間,一樣可以有同樣的效果。

當然,使用O盤並不會讓你憑空產生功率或是改善效率,但是O盤使用上更接近「人體工學」,我想這是為什麼越來越多GC主將,在多日賽的賽事中都選用O盤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