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位讀者在過年前發了一封 e-Mail給我,讓我的腦細胞在這幾天死了不少,我試圖用我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並且用大家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雖然說這實在是不是太容易……..

 

備註:基本上我會回覆所有讀者的信,但是有時候某些讀者的電子郵件信箱會擋信或者不收信,所以如果你一週內沒收到我的回信,那可能你要檢查一下你的電子信箱

 

讀者問到:

當我們某天或是某幾天大量累積TSS後,通常次一日我都會安排恢復性騎乘(RR),這樣我在當天與再次一日的感覺,會比什麼都不做要來的更好一點。

 

為什麼RR這種恢復性低心跳騎乘會比「什麼都不作」要來的更好?明明還是有產生TSS,對於TSB回復在PMC圖是不利的,這似乎跟我們的切身經驗不是太符合。

 

這樣是不是說,其實PMC這個概念是有問題或是錯誤的?

 6UWj_z4m2hUjLBWGkHr2Rw   

好樣的,這個問題真的是有夠難………..

 

PMC-TSS」模型,是用來預測選手的狀態與監控疲勞的方式,透過收集功率資料與FTP的基準點,去計算一個相對應的值,來表現選手的狀態。

 

我認為,PMC-TSS這個模型裡,對於預測血乳酸鹽濃度<2mmol/L這種強度的騎乘,應該是沒有辦法 Fit 的很好,也許他們需要一些修正項去處理這一類的問題,但是這就不是我可以回答與理解的部分了。

 

這裡先講「模型 Model」的概念好了,話說人類本身很喜歡從混沌的世界中,去找出一些固定的模式,可以解釋現在的現象,進而做出預測。

 

用個人的生日與出生的時間,用來預測你的將來,在中國這叫做「批命」,在西洋就是「星座」。也就是說,把你的出生年月日時分丟進「某個模型」當中,透過這麼模型,可以得到你未來的一些預測。當然,「面相」與「風水」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個模型要「準」,必須要有合理的理論基礎,以及嚴謹邏輯推論,還有確切的實證,並且縮小在某個限定條件下,才會比較容易接近事實。(比如說你很容易看到物理學習題上面寫:假定無摩擦力與空氣阻力……

 

「線性系統」比起「非線性系統」容易預測的多,但是偏偏這個世界是不折不扣的「非線性系統」,所以氣象局才會一天到晚都被人家抱怨。

 

這種「模型」的概念,在很多學科都很常見,舉凡物理、經濟、天文…….,因為解析自然現象,對於人類的科學進展有重大的意義,所以科學家們無不想盡辦法拿出合理的數學模型,去解析自然界的現象,這樣國科會的經費就有著落了人類的文明又前進了一步。

 

比方說,眾人熟知的牛頓第二定律 F=ma與愛因斯坦的質能相等 E=mc^2,是方程式也是一種模型。

牛頓第二定律敘述,當對於某個物體施以一個力量,它的加速度大小與它的質量大小有關。

質能相等則是表達,質量本身是一種能量的儲存形式。

 

但是「模型」這個概念,是要在「有限制條件」下才會準,比如說牛頓定律就無法處理原子大小尺度的物理現象,這時候就只能用量子力學去考慮。

 

所以,看問題,必須要考慮「尺度」與「條件限制」,所以我們也不會說:「只有量子力學才是真理」,因為放到我們正常生活到行星等級的尺度,只有牛頓力學才能處理這一類的問題。

 

「PMC-TSS」模型,是 Dr Coggen所發表,意圖用數字表示的方式,來客觀的反應選手的疲勞與狀態,當然這仍然是一個很有限度的看法,因為它不會把選手採用的恢復手段考慮進來,或者飲食這一類更複雜的因子,不過比起純粹以主觀感覺來認定疲勞狀態,PMC圖仍然是很客觀並且合理的模型。

 

前面我有提到:「PMC-TSS這個模型裡,對於預測血乳酸鹽濃度<2mmol/L這種強度的騎乘,應該是沒有辦法 Fit 的很好」,我的理由是,TSS的計算方式,是與FTP與強度NP的平方比值有關,這個公式來源,我想大概與乳酸鹽濃度上升的曲線有關,因為當強度越高的時候,血乳酸鹽的產生速度並不是線性增加的。

 20041011iat    

血乳酸鹽濃度<2mmol/L這種強度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區域的曲線「比較線性」,也就是說,PMC圖能不能夠處理心跳在120下以下的強度(甚至更低)的騎乘,對於生理上的的疲勞狀態到底是正數還是負數?還是需要其他的理論來幫忙修正?這個就需要科學家繼續去努力了。

 

但是,我絕對不會說,「PMC-TSS模型」是不準確或是不可信的,因為我們可以從TSS的公式知道,它並不是拿來處理整年都騎在心跳極低有氧恢復區間的人,而且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處理疲勞與狀態的理論,除非有人能提出更合理的模型,並且在受限的實驗條件下,拿出可信的數據,去挑戰這個現行的理論,否則的話,就這樣要論斷PMC圖是沒有價值的,我認為就太偏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