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有點時間,就跟朋友去北海岸來個 淡水---基隆來回,時間不算久,120公里的路程大概就花了一個上午,沿路我們都是「盡量」保持有氧騎乘,北海岸其實不少短坡,面對短坡我沒辦法保持 Zone-2 騎乘,所以我都會用大盤硬扛上去,當作是一個肌力訓練,果然做多了幾次,大腿就有酸的感覺。

對於有氧長時間騎乘,其實我不太建議從頭到尾都保持在ZONE-2,因為會讓這麼長時間的訓練變得很無聊,北海岸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以前騎士協會聯賽還在的時候,這個路線會是第一站,十八王公廟的架橋、風箏公園的連續短坡、白沙灣前的折返點,都是會有人攻擊的位置,我都會想像還在集團裡騎乘的時候,這些路段的強度會拉到多高?我就模擬一下當年的情境,然後就會很傷心的發現還沒到坡頂就沒氣了,沒認真練高強度課表就是這樣。

那會不會破壞了有氧訓練?我並不這麼認為,長時間有氧訓練我都把目標放在「作功數」還有「時間」上,已超過2000KJ甚至更高的輸出目標,你並不差這個強度訓練來穿插,重整一下又能將心律回到有氧區,再保持ZONE-2即可

況且太多的LSD,我是覺得即便是有氧能力有什麼進展,恐怕也很難在高強度上適應,一直以來我都反對過多的ZONE-2訓練,強度與有氧的兩端,偏任何一邊都不好

至於補給的問題,因為一般人也不可能有車隊動態補給,所以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就是趕快進7-11買個水吃點東西就好了,別坐太久倒是真的,持續的訓練時間會給身體帶來壓力,身體為了適應這個壓力,會做出反應,休息太久就讓身體冷掉了。

當然理想的狀態就是你自己隨身攜帶補給,邊騎邊吃也是一種訓練,只是說天氣熱,水分的補充還是要注意,而一直吃GEL還是挺貴的,每個人選能力所及的就好。

上班族的作息大都週休二日,所以有人會兩天都騎長途,瘋狂的累積TSS,但這種方法一來過於勞累,有OT的風險,二來必定會影響週一甚至週二的訓練,所以這兩天的TSS總量管制很重要,不是說騎的多就是好。

我認為比較合適的作法,是每三四天就能夠排一個長距離的有氧騎乘,但一般上班族大概是沒辦法這樣,所以只能遷就。

Zone-2 的訓練比較難看到成效,站在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也能夠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慢性病,騎車不要一昧速成只練高強度或是爬山,畢竟騎車是讓你身心健康,如果練出毛病,就得不償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