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O+裡面的分析數值指標有一項VI值,VI的定義是Variability index Normalized Power/ AVG Power

 

這個指數的意義,在於「在整段騎乘中,變動的幅度有多大」,數值越大意味著騎乘輸出的「變化」很大。

 

舉例來說,如果是ITT(個人計時),VI的理想值會是1~1.05,表示從頭到尾的輸出都很穩定,如果大於1.2,表示你的輸出忽大忽小,這樣就有待改進。

 

公路賽因為比賽中會有許多的速度變化,包含間歇、逃脫、追擊….等,所以VI值會略高,而以同一集團的人來說,VI值越高的人,大概表示他的「作工比較多」,可能他常常出去頂風或是一直試圖逃脫,可以說是「採取比較積極的作為」

 

所以登山賽、平路賽、繞圈賽、TTVI值都會有所不同,指數的優劣要「因時制宜」。鐵人跟TT要控制在1.05上下,而公路賽正好相反,你能做出的VI越高,表示你的「競賽能力非常強」。

 

假設體重相同FTP相同的兩人,在「競賽能力」上能夠決定勝負的,就是NP/AC/VO2MAX的能力,包括能夠輸出多少?輸出多久?以及回復能力如何?開一次無氧一分鐘就掛的人,捉對廝殺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對付你了。

 

所以為了在賽季增加自己VI的能力值,VO2MAX以上的區間是「必練」的,尤其是你的推力比指標是具有「競爭力」的時候(不具競爭力的人就老實打底吧),能不能夠上台就看你的VI能力可以到多少,因為「有沒有咬住」的那個moment,可能就是123789名的差別。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訓練科目之於賽季/非賽季的規劃是不一樣的,非賽季以有氧打底為主,而賽季要「多增加一些」無氧科目,就是這個道理。

 

TT則是相反的邏輯,嚴格控制 強度係數 ( IF ) 與變動係數 ( VI ) 是鐵人賽與計時賽的重要指標,平地計時也許比較容易一些,如果是山地計時,要考慮的就比較多,如果是陡坡比較多的地形,VI值能不能控制在1.05~1.1,可能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我自己爬宇老來說,AVG Power=186W,但是體重太重又要對付陡坡,所以NP246W,這樣VI來到1.33,這就是太胖又沒用輕一點的齒比造成的。

 

所以這也是一個好的「自我檢視」的指標,如果你武嶺ITTVI值大於1.1以上,也許你該考慮用CT.

Yoona-Eider-CF-kpop-4ever-32813590-1160-159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