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滿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能夠練到多少的FTP水準,跟車手本身的天賦、年齡、特性有關,但是不可能無限的成長下去。

比如說,某車手的FTP現在是250W,在我們適度的調整訓練量之後,並且檢討強度分佈,或許可以增加到275W~300W之間的水準,但是要突破到330W甚至350W,那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尤其是當車手年齡越來越大,從RM30到RM35甚至RM40,到了RM40能夠守住現在的FTP,不錯了。

所以我都不太想幫超過RM40的車手訓練,因為RM35的都很難進步了,何況是中年大叔呢?(笑)

我過往的經驗裡,RM25~RM30這個階段的車手,還夠年輕,體能強,恢復力相對好,每週能吃的TSS可以衝很高,CTL可以上升到100+沒太多問題,一年下來FTP上升10~20%的比比皆是,只要是按照訓練計畫走,不是什麼太難的目標。但一過了RM35,除了老化的問題,或許是人生也出現轉變,比如說結婚、生子、工作......整體的訓練量沒辦法維持,或者沒辦法一直不間斷,加上習慣難以改變,大都訓練成效不彰,有一大半是外在的因素造成,另外就是能吃的每週TSS與CTL不能太高,到了某個安全界線,隔週立刻就感冒。

或許有人問,感冒這是偶然嗎?

我今天跑去買彩券中獎了,那的確是偶然。

我上週TSS創半年來新高,下週馬上感冒,這不叫偶然,這叫免疫力下降。這是必然,沒感冒才是運氣好。

 

安全界線與FTP的天花板

所以問題就來了,每週吃TSS的量,與CTL的值,與FTP之間,有著微妙的關係,如果訓練一切按照競爭三元素去加強,合理的分配有氧與無氧的時間,那FTP就會隨著CTL正比上升,可是一旦你超過「安全界線」,那就感冒一直來,訓練必須中斷,如果還勉強下去,那就是等OT來找你,事情就嚴重了。

因此,有了安全界線的天花板,不管你怎麼調整訓練內容,你的FTP永遠就是在某個範圍徘徊,我稱這個現象叫做:天賦。

直到我接觸了某個RM40的大叔,我才開始考慮,也許我原來的想法還是有漏洞的。

 

RM40的可能性

車手A是RM40組,剛認識他的時候,覺得他看起來很年輕,想不到還大我兩三歲,剛開始他說要跟著吃課表的時候,坦白說我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一來這個年紀的男人,往往在家庭、事業、小三(誤)中奔波,要跟年輕人一樣專注,並不容易,加上年紀也過了顛峰期很遠很遠......很遠了,能有什麼進步,我並不抱持太大的期望,只希望他別吃到身體過勞就好了。

也因此,我密切的注意他的總量管制(週TSS)、CTL、TSB,也參考他的歷史紀錄。

這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這大叔很能騎,一週的TSS常常破800,甚至到1000+以上,很固定,也都沒什麼異狀,比許多RM25的小伙子不遑多讓,CTL 超過100的時候,好像還可以加量,我就讓他一路加上去了.......

這是從火星來的人嗎?

 

個別的差異或是其他變因?

車手A的體能底子好,年輕時做過教育班長,現在的工作是以體力勞動為主,比我這種坐辦公室的弱雞強很多,平常天氣允許會騎公路車上班,從汐止翻過汐萬路下內湖上班,下班再翻回去,所以有氧騎乘量多到嚇死人。

備註:我認得幾個平常上下班固定騎單車的男人,每次通勤在90分鐘以上,換言之每天大概三小時起跳,FTP沒有低於280W以下的。

也因此他的有氧能力相當強大,加上他心肺能力不錯,登山採取高迴轉攻略,所以他本來的FTP就不低。

圖:車手A的PMC圖表

從去年來看,前期的訓練量固定,CTL恆定在70+,FTP也停滯,九月的CTL上升來自於五日環島這種超耐力騎乘,還有10月的武嶺準備,FTP雖然沒有明顯上升,但是變得更耐騎。

12月之後接觸「極性訓練法」,同步訓練量也增加,CTL上升就伴隨FTP成長,成長約15%,遠超過預期。

 

FTP、CTL與安全界線

以單一個體來看,FTP越高,要吃的TSS越多,CTL上升,這是因為有氧能力上升,恢復能力變強帶來的結果(這個前提是這個CTL不能是太多無氧騎乘堆出來的,過多的無氧騎乘,會造成脂肪酸的活化能力下降,還有紅血球數量降低,對有氧能力是一個損害)。

當然車手A本身的體能就很強,加上這麼多的騎乘時數,使得他能夠承受的每週TSS高於一般車手,所以我們在去年底跟今年的訓練,只是「把鑽石原石磨出光芒」,用無氧強度訓練,把表現墊高。另外附帶一題的是,因為無氧強度訓練的部分增加,體重也有下降,推力比出現長足的進步。

 

複製成果

那麼,車手A的成果,可以複製在他人身上嗎?還是這又是天賦決定的呢?

我必須說,如果你想成為PRO,那FTP大概要逼近400W,這就是我陌生的領域,如果說這完全靠努力可以達成,那我也不太相信。

但是從車手A與其他選手的例子來看,要突破300+,並不是不可能,不過前提是你的時間要拿得出來,家裡也要支持,客觀因素要具足的情況。

從訓練的角度來看,要能複製成果,我認為有幾個點是可以著手的:

1. 安全界線或許是存在,但是它並非完全不能變動的,有氧能力的培養,是用年來計算,換言之,要把TSS吃到越來越高,至少是要以「季」為單位緩步增加,逐步的改變體能條件,切忌操之過急,必須循序漸進找出安全界線的變動

2. 每週TSS增加,帶來的CTL上升,並不必然發生FTP上升,前提是「有氧-無氧」的時間配置要適當,訓練的安排必須合理,一昧的有氧騎乘雖然會更耐騎,並不會提升表現,反而讓心肺、肌力出現明顯的下降,而過多的無氧訓練,對於有氧能力是一種傷害,也讓你能吃的TSS相對減少

3. 在賽季時,必須增加TEMPO-SST-LT的時間,這可以依靠團練的方式進行,平常的訓練仍是以極性分佈為主,大量的堆疊TEMPO-SST-LT,可以在短期看到進步,比賽也能收到一時的效果,但把時間放長遠來看,對於累積實力沒有太明顯的幫助。

4. 進步並不限於年齡、天賦條件,重點是方法要對,時間要夠,訓練要持續,要堅持,要忍耐,該要達到的強度,就是要撐過去,該要騎到的量,就是要完成。

5. 考慮一下通勤,每天90分鐘以上的有氧騎乘,對累積有氧能力大有幫助,不一定要每次都6小時EM這樣一直騎。

6. 總量管制至為重要,這是功率訓練最強大的功能之一,TSS與PMC圖表能夠輕易的做到合理的總量管制,避免讓車手一下子吃太多訓練量,數值化的衡量是絕佳的工具。而找到選手的安全界線,是教練的責任,沒有教練的人,要自己多下功夫觀察。

 

從車手A的案例來看,對於運動員來說,所謂的極限,並不是劃地自限,與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