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兩支功率計要回德國原廠升級「溫度補償」與「左右腳平衡」的功能,大概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會過著沒有功率計的日子,這兩年已經習慣過著「有功率的日子」,面對沒有功率計要練車的情況,還有一點無所適從。




 




也許對於沒有功率計的車手來說,看著功率計練車似乎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但是習慣於
Workout Program
的人來講,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盯著「功率區間」做定功率騎乘已經是一種固定模式。(當然,比賽不見得會這麼做)




 




也因此轉回心律組訓練就變得很不習慣,一不注意心律就過頭或是不夠,而且無法注意到「脫勾」的情形,騎了半天就只是「誤會一場」。




 




心律比功率計的反應當然是比較慢,比如說是TEMPO來講,功率計會在「第一秒鐘」告訴你的輸出已經在TEMPO區了,但是心律會從你開始踩踏的點,大約1分鐘左右(因人而異)才爬到TEMPO心律區間,這個中間你需要靠「自覺強度感知」RPE去控制強度,但是我自己RPE是不太準(這就是有待加強的地方啦,比賽還是靠RPE比較好),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心律很難控制在該區間內,現在是會在熱身段15分鐘後,做一個差不多3~5分鐘的高強度騎乘(比如說,跟著一台摩托車後面「機引」一下),然後控制強度讓心跳慢慢回到TEMPO區域,之後心律就會比較容易控制住。




 




另外,當你過於疲勞或是本身轉速比較高的人,心律容易「脫勾」,看心律其實不準,以為自己開高強度的AC搞不好其實只摸到VO2MAX的低標,這就是「誤會一場」的意思。




 




所以,在沒有功率計的日子裡,我最多不會練超過LT這個區間,高強度課程通通暫停,打打TEMPO減減肥就好。




 




「功率訓練」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當你操作某個強度科目時,如果你因為疲勞或是其他因素,使得輸出無法「達到該功率區間」時,這時你應該停止而不是繼續硬踩,並適時做出調整,這才叫做有效的訓練。




 




使用功率計訓練,比心律組甚至RPE組的「效率」會高非常多,至於說:「我認識某某人也都不用就成績很好」,我只能說他本來就比一般人強,但是要更上一層樓去挑戰更高等級的賽事,瓶頸很快就會出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