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舉一個例子好了,早上我練個車,前面15分鐘熱身,中間騎220W一小時,後面20分鐘 Cool Down 兼回家,得到我的NP201WAP180W,請問我的一小時實力是201W?還是180W?還是220W

 

答案是:400W,因為早上我只想恢復騎一下(唬爛)

 

言歸正傳,拿這個例子,是要告訴大家,NP沒這麼神奇,它的確是能夠反映一些比賽的狀態,但是它能不能反映你的「全部實力」,那要看情況。

 

我們看下圖,下圖是我早上騎車的功率分佈直方圖,工程師們應該對這個圖不陌生,簡單的講,它就是把這次所有的功率資料點功率由大排到小(X軸),Y軸百分比表示該區間分佈的比例是多少。而後面有一些尾巴「TAIL」,都是低功率的時候,包含一些下坡的0值。

 

直方圖  

 

NP的算法,這裡就略過不述(難懂也還滿難查,因為這個算式被公司註冊了),簡單的講,它大概比GARMIN的「不含0值」多篩掉一些點,偏高的離群值大概也被篩掉,它大概篩去五分之一的邊緣值。

 

但是這個算式沒這麼聰明,把所有的Tail都砍掉,所以早上的晨騎它不會得到220W這個我主要科目的值。不過也比AP更接近220W

 

這是平路的情況,因為一般的路段常常有下坡,假定說我有四個資料點是300W,一個資料點是0,平均功率就變成240W,但是實際上300W才更接近真實的狀況,主要是零點與低功率點對於平均值的影響非常大,而功率差異只要超過20W,對於生理輸出的狀態就無法明確的說明,所以NP的存在有其必要。

 

又,以武嶺來說,這座山幾乎都是在上坡,所以什麼推力比、作功會這麼線性的表現,是因為主要的能量幾乎都拿去做位能轉換了,也因此不會有太多的0點與低功率的點,假定說某甲,過了清境之後一整個功率低下,後段用低功率的瓦數龜上去的,得到AP 180W NP 210W(好慘烈),這時候AP會低於NP,但是如果你用NP來解讀成「他可以用210W騎完武嶺」,被砍掉的 Tail可能還包括昆陽停車場之後的出力表現,所以我想「NP反應你的真正實力」就偏離了事實。

 

數據就只是數據,解讀數據要靠人去看細節,用簡單的邏輯套用在每一個例子中,就會落入數據的陷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榮達 的頭像
    黃榮達

    落入凡間的科學怪人遊記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