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的原則是:「循序漸進」與「持之以恆」,這個看似簡單的老生常談,似乎對於某些人起不了什麼提示的作用,彷彿只要訓練科目硬到爆表,通過地獄般的艱苦訓練,或是某種潛藏受傷風險的高衝擊運動,完成後就可以讓你飛天遁地,練成一身銅筋鐵骨。
我不知道「受傷」對於某些人的意義在哪裡?大概有的人沒有嘗過傷勢如影隨形的恐怖前,不見棺材不掉淚吧?
比如說,拿「掛大盤低轉速重踩」做為例子好了,這個科目好不好?我想不好的話,不會世界上到處都有這種訓練科目(不信的人去Google一下 Cycling Training Program好了),但是問題是,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練這個?低轉速是70轉?還是45轉?那要保持在哪個輸出功率?什麼時候該喊停?什麼時候又該堅持下去?是要天天操還是隔日操還是一週搞一次?一次要搞10分鐘還是3小時?
又著比說,VO2MAX/AC以上的「間歇」科目,你一週可以操幾次?操多了心臟會不會痛?晚上會不會睡不著覺?肌肉有沒有異狀?操完有沒有緩和?你練這個要幹什麼你知道嗎?練這個會有什麼效果?什麼時候要拿出來用?比賽中開了一次AC之後代價又是什麼?
我相信沒有人可以給一個答案讓所有人都通用,因為每個人的生理特性都不一樣,弱點也不一樣,用同樣的Program會不會很不合邏輯?
偏偏很多人就是不信邪,聽過XX肌拉傷/足底筋膜炎/臏骨韌帶發炎/半月軟骨磨損/十字韌帶斷裂嗎?有聽過心肌受損嗎?還有最恐怖的,聽過心肌梗塞嗎?不要以為這些都跟你沒關係,等到這些毛病找上你,大半年的表現都受到傷勢影響,在還沒練成「銅筋鐵骨」前,先變成「痛痛人」還比較有可能。
就算不把受傷的風險考慮進來好了,Training program必須是非常「個人化」與「針對性」的設計,用「某高手的訓練課表」來照抄的邏輯,就好像「打籃球會長高」一樣,到底是「高的人都去打籃球」了,還是「打籃球對長高有幫助」?以我打籃球20年的資歷與我矮小的身高來看,很顯然是並不是後者。
如果有經驗豐富的教練一旁幫助你,當然好,如果你只有你自己,建議多看看專業書籍,比較可以有系統的訓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