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這裡一併回答「高手」們提出的問題好了,因為大家問的問題都大同小異,「我怎麼練才會變強?」永遠是一個認真的自行車手追尋的課題,對於業餘車友來說,在沒有專業教練指導的情形下,必須自行摸索這個答案,但是,時間是不等人的,一兩年的錯誤訓練方針,可能就讓你的顛峰期就這樣過去了。


 


把事情作對,比把事情做好重要」,要能在競賽中獲得成就,一定要有正確的訓練方針與訓練方式,道聽途說胡亂練一通,會變強只能說算你矇中了,沒有進步也只是剛好而已,有沒有身邊的車友練幾年都沒進步的八卦?


 


而最讓我感到惶恐的,就是來問的人其實比我強很多(我也很想問你們是怎麼練的),以數據上來看,大都是聯賽中介於市民組前段班或是剛進入菁英組,推力比大約在4W/kg以上,FTP也都遠大於250W,當然,目的也都是想在聯賽中取得好成績,並且更上一層樓。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檢視一下「事實是什麼?」好了,推力比超過4FTP大於250W,這已經是遠超過一般業餘車友的水準,或許在你的級別當中這種數據不突出,但是請注意,這是「在你的級別」,我們放大到整個群體來看,這已經是前5%的頂級表現。


 



既然你是「前5%」甚至是「前1%」,你怎麼可能用單一的訓練方式,或是一個單純的答案,就讓你更進一步?你需要的,是一個有系統有效率的訓練模式,並且長時間持之以恆的決心與毅力實踐它。


 



像我們這種後段班的傢伙,答案都很明顯,體重計就會告訴你:「太胖」,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人一胖耐力就差,騎自行車就是要「又輕又強」,所以我的方針也很明顯:減重,只要變瘦就會變強,這對於絕大部分的體重超標車友,都是一體適用。


 


但是,那是我的「答案」,不是你的,你絕不可能跟我有同樣的答案,因為身體素質不一樣,「限定能力」不一樣,參加的級別不一樣,選定的比賽不一樣,會有「一樣」的答案也太不合邏輯吧。


 


況且,要在聯賽的菁英組討生活,單單一個「推力比」就能讓你長治久安?這也太小看國內的職業選手,「耐力」「肌力」「爆發力」「無氧耐力」「速度技巧」「肌耐力」每一樣都要有一定的水準,尤其是「有氧耐力」一項,沒有長時間的訓練時間,是練不出來的。


 


我以前說過,不同級別的選手,CAT1/2/3/4/5,菁英組與市民組,怎麼分的?訓練時數分的,我現在自訂的時數是一年500小時,換算成里程大約是1200015000公里,這大概是CAT3或是「市民組」選手的訓練時數,訓練時數直接決定你的「有氧耐力」的大小,所以黃金寶四年騎16萬公里成為「亞洲車神」,而我還只是後段班的。


 


那麼,要在菁英組待著,一年沒騎個30000公里怎麼行呢?換算成時數就是大約1000小時,換算成每週就是要20小時,對於一個有正當職業與家庭的人來說,一週20小時的訓練時數真的是靠北到不行,要「早也騎,晚也騎,假日平日都要騎,颳風下雨也不停」才有可能達到,還要擔負OT的風險,這樣對你的家庭生活、感情、職業會不會造成影響?這是你必須要考慮的。


 


再者,都已經騎到這個地步了,還在相信「腳力才是王道」真是反智到不行,對於一般車友來說,這句話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各位前5%的車手,就不是這樣,正確的選用器材會在比賽凸顯你的優勢,延緩你的疲勞,高手相爭,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效率差個1%,放大到100公里就是差一公里的力氣,選一台好車跟準備幾個好輪子是必須的,我已經看過幾個頂級車手換騎金屬車後的「落差」,多看數據少聽道聽途說的玄學是正確選用器材的不二法門。


 




 


 


我推薦「自行車訓練聖經」一書,有空花時間看一下,其實答案都在你自己身上,只是你要努力去追尋。並且想一想騎車的初衷是什麼,現在的目的又是什麼,騎車是興趣不是職業,興趣是釋放身心陶冶性情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