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川)
大部分的台灣業餘選手很少討論踩踏效率,上圖是腿部肌肉與踩踏施力的示意圖,圖中的D/E兩塊肌肉,大部份人很難練到,許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在山路的平均功率會大於平路不少,所以會感到很困惑,到底我的FTP要怎麼設定?其實主要的原因在於使用的肌群不同,各肌群的負荷與出力狀態不同導致的。
(編者按:這張圖其實已經暗藏了「訓練臺、平路、山路測驗FTP不同」的解釋,而用山路測驗FTP往往會高估,對於計算TSB相當不利,畢竟騎平路的時間遠多餘山路的時候)
所謂的大肌群(B:四頭肌)是大家從小騎車都會用到的肌肉,騎到爆了最常酸痛的地方,可是很少人會感到肌群D/E會酸,原因是因為大盤的構造,為了達成最高效率採取左右連動的方式,所以上抬的分力其實靠另一邊下踩補償過去,D/E就會很少用到。
那有沒有練D/F這兩塊又有什麼差別?
1. 當你一直用四頭肌去負荷大部分的踩踏出力,四頭肌四自會消耗的比較快,需要終點梭哈的時候自然無力抽車。
2.腿部上抬的力道多寡決定踩踏效率:如果上抬過少,另一邊下踩要多一點出力,上抬過多也只是浪費力氣,所以要剛好克服「腿部的重量X曲柄長度」所需的作功(也就是說在下死點是完全測不到力量上拉)
那要如何訓練?一般認為「單腳踩踏」是最佳的訓練模式,在訓練台上或是找個2~3% 的緩坡,一開始先從迴轉60~70開始,單腳累了就換另一邊,很快你就會發現D/E這兩塊肌肉酸爆了,這代表你這兩塊完全沒有開發。
我個人的訓練方式是用PowerCranks這個左右獨立的曲柄機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ndlwulWXQ
原理跟單腳是一樣的,但是可以練比較久,我一次大概騎一個小時大概半年後就完全成型了,我的坐姿迴轉從130進步到180,下把抽車進步到150,距離整整多了一倍,可以從15秒全力下把抽車變成30秒全力
另外還有幾件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1.練習滾筒迴轉110,一小時有沒有用?(不看功率)
2.某功率計及時監控360度踩踏效率有沒有用?
3.大家平常腳踝是用平踝還是高踝踩踏?
個人覺得迴轉110練一小時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原因在於:
1. 110轉根本稱不上高迴轉,對照場地選手跟衝刺選手,在不是很高阻力的狀況下,迴轉超過150轉甚至200轉根本基本動作,唯有練到這樣才能稱做畫圓很順
2.衝刺選手在終點的最高功率,差不多迴轉都出現在130上下,此時每轉作功都超過10W,所以用低阻力練110轉(每轉不到1W),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因為只要阻力超過4W每轉以上,馬上就會暴露出轉不動的缺點。
備註:Dr Coggen在FB上針對此圖有comment:「Not correct. The hamstrings, for example, are both hip extensors and knee flexors, and are active during the downstroke as well as the upstroke.」,事實上當然大師是對的,不過這個圖只是一個「示意圖」,不夠精準只是讓你粗略的有概念,感謝 Dr. Coggen的指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