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訓或是Off-season 的概念,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是必須的,一整年的激烈賽事下來,身體需要長時間的恢復,這樣大小傷勢就會復原,用來因應明年的賽事。

 

但是,對於業餘的車手來說,真的是必要的嗎?一年才騎個一萬出頭公里,用不著休息吧?(笑)

 

對於LSD或是EM 6HR這種科目來說,冬天是一個很適宜執行的季節,主要是騎到中午也不會太熱,,對於身體中的水分與電解值的損耗,相較於夏天實在是好太多,心率也很容易控制,夏天光是什麼都不做站在陽光下,心率就有120……..

 

我覺得一週一次或是隔週一次的EM 6HR是不錯的,而且休息週也可以練。

 

不過這不意味著我主張「冬訓應該純有氧」,我只認為冬訓應該把有氧的比例盡可能的增加,純有氧三個月以上,你什麼比賽都別去比了,恢復到可以比賽的水準,那起碼又是三個月以上的事情,這種銜接的不順利,造成在賽事上的失利,進而打擊選手的信心,以我看來,「純有氧」對於業餘車手來說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況且,耐力、肌力、速度技巧,或是彼此結合的肌耐力、無氧耐力、爆發力,本來就是競爭三元素的基本,有什麼理由只偏一邊訓練?

1954a0f7e24aaf69b64dd42132ad96fd  

 

台灣北部,冬天下雨的機會大,跟訓練台培養感情,是必須的,這樣可以保持訓練不中斷,下雨天在家也不會發霉。

 

但是一般來說,我都會建議車手把「預定的科目縮短」,比如說週六的爬山,可能就改成類似的LT 10min*3搭配低迴轉,就有類似的效果,或者原本要騎EM 6HR,在訓練台上就改騎 TEMPO 3HR2.5HR。大部分的人在訓練台上無法待太久,而且我認識訓練台騎很多的傢伙,總覺得從他後面看,動作都怪怪的,在集團中騎乘也是常是危險份子,騎車的 Form跑掉了。

 

反正就是騎有氧的,不妨考慮一下滾筒。

 

關於SST與極性

 

大概去年寫SST的東西多了,很多讀者一開口都是問我「SST課表要怎麼排?」,其實我很久都不太給朋友排SST為主的課表。

 

原因無他,就是騎沒兩個月,大概就會卡在某個瓦數範圍,SST剛練的第一個月進展會很快,第二個月時間可以順利拉到很長,第三個月之後就會變得很難有進展,團騎會變得「很會帶,但沒威脅性」。

 

SST我認為對於剛開始頭一兩年開始訓練的車手,是合適的科目,但是等到騎個幾年後,它對FTP的成長,沒有想像中的有效,說到底還是「限定能力」的問題,對於限定能力的直接加強才是根本之道。

08e9264aeabc329dd04e8f0c7cf709e3   

 

所以即便是冬天,我也只採取極性的課表,一週練兩次而已,與進展期的差別是,著重在間休時間的漸進縮短,強度時間稍微增加,間休的心率恢復程度,不急著往上Push瓦數。

 

老實說,能夠PUSH到哪裡,這幾年下來心裡都有數了,如果還要更上一層樓,勢必要大幅增加騎乘時數,但能不能在工作、家庭與興趣之間取得平衡,車手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arrow
arrow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