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不約而同看到幾個車友現出疲態,其實沒什麼「不約而同」,因為都是同一隊一起練車的伙伴,一個比一個練的還要大,大概每個月都會逼近或是超過1000K以上的訓練量,當然,對於菁英組的選手來說,這也許沒什麼,但是我們這票人清一色都是市民組的,面對這樣的訓練量,必須要小心謹慎,避免Over Training的問題。


 


一般玩家車友,大都沒有這類的問題,但是對於「直到靈魂燃燒殆盡」才要罷休的熱血單車客而言,可不是這樣的,為了讓大家活的健康又快樂,我提出一些我個人的觀點與建議。


 


1.  聆聽來自身體的聲音


 


    當你感覺到:一上車就很厭煩,揮之不去的疲累感,即便是休息幾天也沒辦法完全恢復,面對高強度騎乘時,疲倦如影隨形,失去追逐的動力,那麼,沒有錯,這就是OT的前兆之一,身體與心裡是一個互相影響的兩個東西,當身體疲累的時候,心理層面也會受到影響。


 


這時候最佳的方式,就是適度的休息與降低訓練強度,而不是妄想用「意志力」突破,我們受日本漫畫的荼毒太深了。


 


2.  週期性的訓練,恪遵訓練紀律


 


    下圖是一個訓練量與週的圖表,事實上,我們不是超人,人不會一直練一直練就直接變強,身體需要適度的休息,漸進式的訓練穿插休息週是正規的訓練方式,除了休息之外,心理層面的「新鮮感」也是很重要的。


 


     該休息而不休息,跟該練車不練車一樣糟糕。


 



 


 


3.  高強度就是好?


 


      訓練量越多,在「有氧區」的騎乘就要越多,職業選手的有氧騎乘佔超過八成以上,就算是像我們一週在1015小時訓練量左右,高強度(這裡指會超過LT的騎乘)應該只佔24小時左右,其餘包含長距離騎乘都應該小心控制強度,要知道,你的實力是靠累積的,而非一蹴可及。


 


      事實上,支撐你的「競賽能力」,還是以有氧能力為主,常常超過LT去練無氧,不見得能收到效果,還會冒著OT的高風險,要知道,在LT附近騎乘一小時(ZONE-5A),疲勞感大概是LT-10的兩倍(ZONE-4, sub-LT),LT-204倍(ZONE-3, tempo),如果拿TSS Training Stress Score)來量化會比較清楚,而耐力騎乘應該是以LT-30 (ZONE-2) 為主。


 


4.  高強度的次日,請作「恢復性騎乘」


 


       請記住這個公式:體能=訓練+恢復。一直訓練不讓身體恢復,身體就會越疲憊,需要恢復的時間就更長,最終將會迫使你一定要休息,但此時會打斷你訓練的連貫性。所以恢復性騎乘會有效幫助你恢復。


 


       疲勞對於訓練一無所用,該拿出強度時卻拿不出來,訓練會有效才有鬼。


 


5.  避免「自虐式」的路線


 


       有一些知名的路線常是單車客熱愛挑戰的大熱門,如:雙北、宇老大滿貫、雙塔,一日北高,這些路線TSS動輒超過400,會影響你一整週的訓練課程,為了訓練上的連貫性,基本上我賽季中我都盡量避免。


 


          不過進入冬季基礎期,跟車友一起出門玩一玩無妨。


 


 



6.  TSS的管理


 


          有功率計的人,可以搭配WKO+或是GARMIN內建軟體(GARMIN 500近期就會更新),也許每個人能忍受的TSS值不一樣,但是我會說一週累計超過1000,你就要小心了。


 


7.  晨騎別搞太硬


       


        對於業餘車手來說,晨騎是最能利用的時間了,Dr.蕭也認為以台灣聯賽的開賽時間來看,晨騎者比較有利。


 


        然而,我們隊上最近很愛搞晨騎爬坡ITT,我在這裡吐槽一下,我的感覺是「很不好」,我的理由如下:


 


1.      時間太早,睡眠時間被壓縮,車手應該睡89小時,然而早上5點起床,除非你平常晚上9點上床睡覺,不然一定會壓縮睡眠時間


2.      你必須「每次都熱身的很好」,基本上起床後,肌肉都是比較僵硬,關節也比較少關節液,如果拉高強度,要擔負較高的受傷風險


3.      ITT,原則上就是要卯起來騎,大家又在比時間,所以心跳一定要拉到LT附近,剛才說過,一小時連續的LT附近騎乘,疲憊感是我晨騎ZONE-2的八倍,然後,你要帶著這八倍的疲憊感與睡眠不足去上班,除非你上班可以坐著不動又不用幹嘛,不然疲憊感會持續累積到第二天,連續幾天下來當然疲勞不堪。


4.      如果說要「減肥」,應該以有氧ZONE-2騎乘為主,燃燒脂肪的效率才會高,高強度爬坡燃燒完糖元之後會燃燒蛋白質,如果騎完汗水有氨水的臭味,就表示你已經開始燃燒蛋白質,長期下來體重要是減輕,大概是肌肉被消耗掉了吧,這樣應該是不會變強才對。


 


又不能好好睡,又搞這麼累,還要上班,疲憊感會快速累積,甚至影響工作狀態,所以我對晨騎ITT一直持保留的態度。


 


 


8.  安排比賽


 


        有比賽就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不過,安全第一。


 


 


最後,強者我朋友林伯翰說:「騎車是興趣不是職業,興趣是釋放身心陶冶性情用的」,競爭之餘,還是要想想騎車的初衷是什麼,弄到本末倒置就不有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榮達 的頭像
    黃榮達

    落入凡間的科學怪人遊記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