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榮幸的,從一位市民組前段班的車友拿到他的訓練記錄與功率資訊,雖然說他有功率記錄的部分僅限於室內訓練台,但是如果以 「心率-功率」曲線來看,我們還是可以對他的FTP做一個合理的預測,其分佈如下圖:


 



 


藍色的點是高手的Data,紅色的點是某市民組後段班的肉腳,我以對數曲線去Fitting,然後跟CP30_LT的值交會再減10W,大概是FTP (CP30_LT),對數不必說,人體的心率-功率輸出不可能會是「線性」的,我只是暫時拿一種曲線來試試,而減10W是來自於所有的曲線都是完整一小時左右的訓練記錄,跟我們 CP30_LT的實際測驗方法有落差,我們可以從高手與肉腳的資料得到一些驗證。(歡迎其他人踴躍提供資料)


 


至於LT,是從某次比賽的資料做為參考,符合CP30_LT的測驗方式與測驗精神。


 


這樣的結果,我們可以推估高手的FTP300W,體重為已知,登山能力指標「FTP輸出/體重比」是市民組中有競爭力的 4W/kg,以這兩項指標來說,絕對是市民組前段班的水準。


 


但是這樣我們就得到完整的資料了嗎?恐怕是還差得遠,因為只是知道CP30其中一個點,而完整的競賽能力仍然是付之闕如,完整的競賽能力可以看下圖肉腳的資料:


 



 



 


這是一個完整的 CP0.5CP300的資料,其中紫色的部分是CP0.5,其代表的意義在「爆發力」,紅色區域CP3CP10,昭示著「無氧能力」,藍色CP30CP180,是有氧能力的代表,而後面CP240以後,是4HR之後的有氧能力,也就是肝糖燃燒殆盡的時間。


 


功率訓練有盲點?


 


其實,一般都會誤解:「功率訓練就是拿著功率計量測與提升FTP的訓練」,其實這只對了一部份,事實上,FTP之所以會被這麼被重視,在於FTP的大幅提昇的確可能會讓 「功率-時間」曲線全面上升,因為這表示有氧能力的改善,但是對於紫色與紅色區域是否會跟著移動?這恐怕還是要看訓練內容而定,如果都沒在練無氧騎乘科目的人,這兩區會上升也很奇怪吧?況且每個人的有氧能力衰退指數與肌力並不相同,所以當你的FTP增加30W時, 「時間-功率」曲線並不會平移上升,事實上,CP0.5就是一個不太會跟著動的單點。


 


事實上,每一區的能力要上升,都需要專門的訓練科目,才能有效率的提升,所以有盲點的不是功率訓練,有盲點的是一知半解的人。


 



而不同的比賽,可參考的區域不一樣,比方說花東賽,4HR的有氧能力與登山能力很重要,北宜賽則是FTP的完美呈現與登山能力的表現,環府城賽三小時內的丘陵地形,FTP與無氧能力很重要,登山能力會在最後搞死你,以及無限期停辦的北海岸賽,Well,你知道我要說什麼。



 



 


肉腳要練什麼?


 


因為後段班的車友,有氧能力通常都相當貧乏,而俱樂部聯賽的比賽,登山能力格外重要(很少有全平地戰,頂多是繞圈賽或是計時賽),所以FTP與推力比會是一個很簡易的指標,也容易設定訓練目標,以肉腳來說,FTP大約是270W,而登山能力不足3,如果想要與市民組的高手一爭雄長,那就是要練到跟高手接近的指標數據才行,至於無氧能力,我想掉隊的練無氧能力沒什麼用,練爆發力更是可笑,還是減減肥比較實際一點。


 


 


高手要練什麼?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當一個肉腳說話還是保留一點,高手的事讓高手自己去煩惱就好。


 


 


 


 


 


 


 


 


 


 


 


 


 


PS. 還是多嘴一下好了,每一個級別的選手,真正的差異,來自於「有氧能力的差別」,市民組/菁英組、Cat1/2/3/4/5,怎麼分?訓練小時分的,而訓練時數越長,有氧訓練的時數佔比例就越多,因為第一,人不是超人,老是無氧容易造成訓練疲乏/OT/心臟受損。第二,大部分的競賽時間,都遠大於30分鐘以上,也就是說,真正支持你的競賽能力,在於有氧能力,當大家有氧能力差別不大時,無氧能力的強弱才會主導你的成績,但是當有氧能力差異甚大時,無氧能力毫無用武之地。


 


但是,練無氧科目,不太會增加有氧能力,練爆發力,拿無氧科目來練也收效有限,光練FTP附近的範圍,4HR的比賽未必能佔上風,不知為何大家都以為高強度就是好?


 


心率-時間曲線,雖然存在一定比例關係,但是不是「絕對」,這涉及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


 


而登山能力,在台灣的比賽格外重要,但是登山要是每次都要靠無氧,後面的比賽怎麼辦?比賽中乳酸一旦累積幾乎不可能立即恢復,所以心跳管理在LT附近很重要,但是這樣一來就是「推力比指標」的展現,可以說,如果差異超過0.3鐵掉隊的,所以說到底,還是要靠有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