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公路車也玩了一年多,這一年認識不少人也認識不少「傢私」,上了一海票的單車網站查找資料,除了中文英文還有德文跟日文,拿去給Google大神翻譯完還是一頭霧水,又買了一海票單車雜誌與書籍,每天看了又睡、睡了又看,就為了找到一個「上山平路輕鬆無負擔」的車子。
其實,哪有這種東西,你騎什麼「神兵利器」,都嘛很累,想不累的去騎摩托車吧。
也許是廠商銷售技巧作祟,又或者是車友間人云亦云,往往有些東西被車友捧上天,某功率計要多準有多準,其他超過3%的精度就屬於「玩具」的範圍,有某牌功率計的人就說另一牌不準,自己的才是「公認」的準,而另一牌的人就說你那裝在花鼓是準在哪裡?醜的要命又重,可以拿去比賽嗎?(這就破梗了)某輪組裝上去要多快有多快,都不用人去踩是可以快到哪裡去?另一輪組裝上後要多兇有兇,它轉一轉是會罵你是吧?後輪24/28/32根編的輪子要多硬有多硬,花鼓用3000美金一對的要多順有多順。(又一個不用踩的神兵利器)高框板輪慣性有多好就多好,踩起來「重而不拖」(這三小?)。而某車架要多硬有多硬,五通剛性可以比得上超合金Z,人踩上去都不會斷,下次他們該叫大象來踩看看。而另一台車集合舒適/剛性/輕量/操控穩定/美觀/節能減碳於一身,簡直是曠世巨作,可以收進羅浮宮跟達文西的「蒙那力殺」擺在一起相互輝映。而另一鈦合金車架要多強有多強,鈦金屬是在托斯卡尼讓教宗加持過的,整車組起來比屁還要輕。
好啦,恭喜大爺獲得神兵利器,今年俱樂部聯賽我看你要騎第幾名?
我再一次強調,我不是鼓吹「腳力才是王道」這種反智的言論,相反的,我認為多認識一些器材的知識是一個車手的優勢,如果經濟許可的人,也不妨買幾個東西來玩看看,因為玩過東西看過數據,心裡就有底了,如果車友夠多,拿人家的器材來測試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樂趣,而跟國內網站比起來,國外的文章內容更有嚴謹的測試與數據,而加強一下語文能力也並沒有壞處。玩器材的確是騎車的樂趣之一,我也相當樂在其中。
你想買某些東西,目的很重要,你要去瞭解它也是對的,因為你心裡要「有個底」,它是甚麼東西?有什麼效果?對於你的目的有什麼幫助?而你的口袋有多深?你喜不喜歡它的長相?你喜不喜歡在賣的老闆?這都會是我們考慮再三的理由,所以,多去瞭解比較是有益處的。
我們也可以常看到,很多車友在網路上或是平日的發言,真的是瞭解到非常精通的範圍,他們對自行車的知識,恐怕連很多車店老闆都要汗顏。但是,對器材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一對1800g的輪子叫「太重」?上鍊慢了0.1秒叫「不順」?車架五通側向剛性低於60N叫做「很軟」?(騎的人到底是甚麼怪物啊?)功率計精度要小於3%?(你上武嶺的成績是要計較到用「分」來算的話,那我不否認你需要這麼準的,但是我是用「小時」為單位啦。)
對我來說,自行車最大的樂趣有兩個:1. 鍛鍊身體,減低體重。2. 交朋友。騎自行車是人在騎,不是車自己在跑,出去比賽也要靠車隊、朋友罩,一天到晚在網路上嘴砲不如把訓練計畫定一定去實行比較實在。
不要忘記你騎車是為了什麼?除非你想當「自行車製造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