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把標題複誦20次,並把「恢復」列入週的訓練計畫裡。
下圖是一個基本的超恢復概念:
基本上,訓練本身的目的,就在於「適應」,所以身體的機制本來就是會透過所謂的超恢復,讓體能加強,以適應更高的輸出水平。
這張圖的橫軸,單位就是時間,所以時間才是恢復的主要因子,所有幫助恢復的手段:如按摩、飲食……..都是讓恢復的品質更好,也盡可能縮短恢復的時間。
但是不管再怎麼縮短,那還是需要時間,頂多是36HR變成24HR,絕不會變成1HR。
不肯花時間恢復,那就變成下圖:
徒然的操練,不待超恢復發生,又接著操,體能只有越來越下降。
有打課表的人就會知道,昨天LT打個一小時,今天如果又要打,能不能達標就很挑戰,如果明天還想來一次,恐怕剛上車就踩不動了,這樣是沒有訓練的效果。
這就是「訓練時數」與「TSS總量」的迷思,很多人以為只要達到某個訓練時數或是TSS/週到達某個值,體能就會增強,但是卻完全無視於「身體需要恢復」這件事,早也操晚也操,夜騎完接晨騎,晨騎完晚上又來個高強度,只為了要累積一週訓練20小時或是TSS/週累積到1000,結果徒然的消耗只有操壞身體而已。
那麼,到底恢復時間要多久才是夠的?下圖是某個書上的恢復時間建議,我認為還滿合理,大家不妨參考看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