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騎了三五年比賽的騎士來說,大都我都會給肯定的答案:YES,因為比起傳統心率或是體感RPE的系統來說,功率訓練比較直接與直觀,而近幾年獲得功率訓練的資訊也比起幾年前容易的多,所以如果負擔得起的話,買個功率計也不錯。
但是,不少剛開始騎車的騎士,也會考慮是否購入功率計,因為店家都會一直推銷訓練是否一開始就始用單一系統會比較好。
如果是剛買公路車的騎士,有心想要把車騎好,我倒是認為比起功率計或是輪子,有一些公路車的面向會更重要:
1. 建立良好的騎乘姿勢與踩踏習慣:
自行車是一個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如果一個不良的騎乘姿勢或是踩踏習慣(比如說姿勢過高、或是膝蓋外八嚴重),容易造成運動傷害,這可能是永久性與不可回復性的傷害。
最理想的作法,是請專業的人士 Fitting,Fitting並不是資深騎士或是PRO的專利,它是一個運動防護的概念,所以每一個想要長期投入自行車運動的人,我認為都應該請人來 Fitting才恰當,畢竟比起後續開刀復健的費用,Fitting並不算貴。
坊間 Fitting 的服務店家,也有幫忙替騎士選合適的車與尺寸的服務,這一點還滿方便的,避免花冤枉錢買不適合的車架。
2. 建立長足的有氧耐力的輸出:
「有氧耐力輸出」其實可以量化成KJ,不過我認為在此之前,讓自己可以輕鬆的騎乘一兩百公里,甚至更長的距離,是有必要的。
自行車運動需要大量的有氧耐力與有氧騎乘,這也是自行車運動對身體最棒的地方,我自己也是透過自行車運動,大幅改善「代謝症候群」。
3. 建立良好的控車技巧
自行車最大的運動傷害,還不是膝蓋壞掉,而是車禍。
或許也有人會質疑卡鞋的安全性,不過我想當你用時速70公里下坡時,不管是飛下山崕或是撞上對向來車,穿不穿卡鞋都不是重點。
重點還是在於過彎、選線、重心還有安全至上的概念,騎車不是慢就好,也不一定快就會危險,危險的是危險的觀念與行為。
4. 建立體感與強度的連結
新手往往對於「體感」很難掌握,怎樣的體感可以撐完三小時?那現在這個很想吐的感覺可以讓我撐過5分鐘嗎?
不管功率計或是心跳計如何盛行,到頭來比賽的時候,仍然是要大量的依靠體感的判斷,不太可能一邊騎車一邊看功率計,這樣也很危險。
5. 塑造合適於自行車運動的體態
如果你有心參加競賽,過重的體重就讓你注定與凸字台無緣,雖然說不乏大支佬奪冠的例子,但是畢竟那是天生神力的怪物才有辦法。
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加上適度的飲食控制,是必須的,對於健康也大有好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