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在拿似是而非的訓練方式問我了,其實我最近似乎也停滯不前,一小時的平均輸出一直在245~235W徘徊,體重也停在94kg這個可恥的數字,拿訓練方式大做文章似乎「恥躬之不逮也」,有趣的是,我的平均輸出功率一直都跟我的體重成反比,而體重沒有下降,平均功率就上不來,非常妙,沒有功率計的胖子買好一點的體重計也是同樣的效果。我想要改變一點點訓練方針,把有氧長時間騎乘訓練的扎實一點,平均輸出功率設定在210W,然後騎3~4小時,而原本的高強度團騎與機車引導則暫時停止,一切以有氧區訓練為主。無氧間歇就一週一次吧。
先回答最常聽到的問題,不約而同的,我聽到最少三個人說:「冬季練迴轉,夏季練重踩」,其實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這並不能說不對,只是沒說的這麼清楚罷了。
一般來說,冬季訓練是賽季結束後,開始要回歸到「準備期」與「基礎期」的訓練階段,這兩個時期以重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為主,務求將身體的攜氧能力再做進一步的提升,並且避免身體因為儲存熱量而試圖囤積脂肪,身體的脂肪含量會直接影響身體攜氧能力與乳酸耐受度(所以「瘦肉精」有用),而有氧訓練並不需要特意將「肌力+耐力」的肌耐力訓練導入,所以踩踏的方式還是以4區(LT值以下)的強度為主,而快速迴轉原本就是基礎期的一個訓練科目,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訓練,似乎就符合了所謂「冬季練迴轉」的說法。
過了基礎期到了春季與夏季的賽季後,這時進入所謂發展期、顛峰期與比賽期的訓練階段,這幾個訓練時期的標誌就是無氧間歇訓練,因為面對比賽的強度,無氧耐力、力量與肌耐力會變得很重要,在同一級別的車手中,比賽中能不能勝出往往都是這幾項能力決定的,無氧耐力、力量與肌耐力的訓練科目都是以爬坡、衝刺、間歇衝刺為主,所以「夏季練重踩」似乎也可以呼應這種說法。
不過,前提是,你要知道你在練什麼科目,亂踩一通是不會進步的。
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某教練說的:「前幾年的訓練,必須80%以有氧耐力為主,把底打到深不見底,間歇無氧訓練才有意義。」,
看了自己跟朋友在同一路段同時騎乘的數據,發現教練說的很有道理,如果平均輸出功率達不到基本的要求,勉強跟上也只是直接進入無氧區,然後10分鐘內爆炸,那練間歇根本毫無意義?因為人家在有氧區,你卻在無氧區,用不著間歇攻擊,等你自爆即可。
這也是為什麼當你超過2個月無法運動後,訓練階段必須回到「基礎期」,因為有氧耐力必須重新建立,不然光操強度,也是白搭。
所以優先把攜氧能力增加,才是正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