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Giant控,自從五歲那年,我媽買給我第一台黃色捷安特的童車之後,我就被巨大綁定了。以製車技術來說,沒有三兩三,GIANT怎麼能夠上職業三大賽?沒有經過職業賽洗禮的品牌,就算數據再出色,我也一樣不買單,畢竟會待在賽場上收集數據的公司,才算是有在「追求卓越」,即便是離「卓越」兩字還很遠,也應該給他們鼓鼓掌。


 


至於這支2012 TCR ADV SL ISP車架,我其實在第一次試乘完畢之後,就肖想很久了,而以數據來看,ISP雖不是頂尖也很漂亮,CP值非常高,剛性沿襲GIANT的風格,完全就是硬派作風(不要再跟我說什麼鋁車很硬了!!),比我現在的座駕TCR ADV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幾何更是不用考慮的部分,跟我現在的TCR ADV一模一樣,沒有適應的問題,買來鋸好座管上車就能騎。至於壓縮車架…………,抱歉,我騎登山車也騎的很習慣了……………….


 


那我猶豫什麼?


 


車子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比較多是來自於我自己,而我不希望買了一級車架之後還存在某些疑慮,或者這支車架還不是「最佳解」,至少這支神兵利器要陪我個35年,而不是買來隔年就與主流落差很大。


 


第一個疑慮:我的S號上管535S配上10cm的龍頭,對我來說只能說是剛剛好而已,事實上我的把手還往上翹以符合我略短的手臂,龍頭/座墊落差才7公分,雖然說這個設定之後我的腳就不再有傷痛了,肌肉的狀況也很好,但是我其實還是有點想往上再升高0.51cm,因為我的腳在踩踏的時候,有時候還是有點外八,但是我也不這麼確定,直覺上我會認為我的幾何還沒有「完全定下來」,當然也不知道我的ISP座管要怎麼鋸才對。



 


第二個疑慮:我是一個介於SXS車架的人,當初買車的時候,也有試過XS,但是當下的感覺覺得有些侷促,XS上管520,跟S號差1.5cm,但是座管角74.5就跟S號的73.5差異頗大,我現在的座墊退的還滿後面,換XS不知道要退到哪裡去,但是XS號落差會變大,龍頭加長,軸距增加(想不到吧!),看起來Trial會大一些,感覺上操控性會變好?所以我沒有結論,也許我該去量看看才知道。



 


 


第三個疑慮:雖然我的車齡不短,但是真正把自行車當作主要運動也不過這一兩年的事,對於器材的認識其實也還很粗淺,雖然玩過一些器材,但是除了我手邊的東西之外,其他也不過是走馬看花,觀察我身邊的騎車實力很強的人,他們大多都能說出:「我要399~405cm chain-stay」、「我討厭BB drop XXcm的車」、「這個頭管長xxcm不適合我」、「這個頭管角這樣反應太慢了!」這一類很具體的需求,這都是經年累月加上無數比賽的結論,我覺得我離這種程度還差的遠,也還不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第四個疑慮:我車騎的不好,實力在俱樂部聯賽市民組的選手中,屬於後段班,對於像是我這種程度的自行車手來說,其實器材的差異遠不及與前段班選手的體能差異,換上ISP只不過證明我比人家花比較多的錢而已,況且,等到我CP30_LT=300W的時候,需求會是什麼?可能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也說不定。


 


第五個疑慮:Shimano電變、BB規格與11s的改變是「現在進行式」,而不是「完成式」,我擔心現在買車架的人,會不會買到「過渡時期」的孤兒產品?有時候大廠說變就變,到時候無法維修豈不是欲哭無淚?GIANT會怎麼跟進也是關注的重點之一,直覺上,沒有12年可能還走不到完成式。


 


總而言之,想要得太多,實力卻太少,才是問題的根本,再練個1年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