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有錢沒錢買個好車好過年,看看數字測試結果也不錯,參考參考

FRAME-1.JPG  

第一張圖是各家車架的物性測試,第一欄是「車架+前叉」的重量,第二欄是「行駛穩定度」(測試方式改天我貼一下好了),第三欄是前叉剛性,第四欄是五通剛性,第五欄是車架舒適度,第六欄是前叉舒適度,第七欄以後不用看

第二張圖是風洞測試後,然後「數值模擬」75公斤的車手以 200W 前進100公里需要的時間,差距大都在1分鐘左右

FRAME.JPG

 

 

 第三張則是輕量化車架的測試,看得出來為了輕量化犧牲的剛性還不少,而超級六更是自從去年開始鐵了心不回頭

1655728_10152148961967866_1774806962_o  

 

這裡附註解釋一下好了,對於剛性的測試結果,今年與去年數字上的差異,我會認為是車架個體本身由於製程上的些微差異造成的,如果拿10支車架測試後的平均也許會比較準,但是這成本就太高了,當然也可能存在製程的變動的因素,不過同一批次的測試,我想至少趨勢會是一致的。

而在我的騎乘經驗中,BB剛性(Power Transmission )低於60N/mm的都不是很令人滿意,而高於65N/mm的車架,我認為才能稱得上所謂的「一級車」,無論是平路加速的直接或是在坡度上輕快的表現,都會有物超所值的快感。

或許會有人覺得「空力車架」並不突出,不過測試的方式是以200W的行進去模擬,如果速度再快一些,我想差距會更清楚一點,至於車手適不適合空力車架或是比賽的優勢是否真能突顯出來?我想這就很複雜,畢竟比賽瞬息萬變,單一個變數很難主導全部的結果。

至於所費不眥的輕量化車架是不是有同等的價值?我想這見仁見智,畢竟輕量化的本身就是要犧牲一些,至於騎乘感每個人的體能狀態不同,未必「硬」就是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