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記錄,想跟其他一級車架比較看看
目前分類:單車器材 (114)
- Jun 09 Thu 2011 10:24
Giant TCR ADV and ADV SL 幾何
- May 10 Tue 2011 00:13
XTC Team 近照
最近看到有人回我的舊文,發現我的那張XTC TEAM還是舊照,龍頭是醜醜的長頸鹿,趁現在趕快更新一下。
XTC TEAM 全車照
FOX RL80
原廠XT輪組
Cat EYE V2C + 槍燈
縮短的龍頭
Fizik MTB 座墊
XT大盤
基本上,XTC TEAM現在是我的夜騎練習車,很有訓練的效果。
- Apr 06 Wed 2011 15:56
2010 Team Bike
- Mar 04 Fri 2011 18:13
我的百萬車庫
想想而已,別當真!
1. GIANT TCR Advenced SL
2. SPECIALIZED Tarmac S-WORKS SL3
3. Trek Madone 6.7
4. Scott RC
5. Cannonadale Super Six HD Team
6. GIANT TCR Advenced-2
7. GIANT TCR Advenced-3
- Jan 19 Wed 2011 00:21
一級車架列表
Trek Madone 6.9 Pro
Specialized Tarmac SL2
Scott Addict SL
Cervelo R3 SL
Cannondale SuperSix Team
Canyon F10 Ultimate
Look 595 Ultra
TCR Adv SL-->終極兵器
- Dec 17 Fri 2010 23:28
終極兵器---GIANT TCR ADV
騎了一個多月的終極兵器,從不會用卡踏到全面換裝卡踏(連登山車都換),從鋁車換到碳纖,從6小時多到五小時半,從騎的累的半死到「只是有一點累」,我想檢討一下我這近兩個月來,超過兩千公里的心得,順便看一下未來騎車可能的方向,當然,也包括「終極兵器」到底終不終極的問題。
首先最明顯的,莫過於騎車變輕鬆了,「卡踏+公路車」的組合實在是遠超過我以前騎登山車的速度,也省力多了,這的確增加不少樂趣,十五年前,在高三畢業的暑假,我騎著一台14kg的鉻鉬鋼登山車,繞行北海岸一週(台北-->基隆-->金山-->淡水-->台北),早上六點出發,騎到晚上快九點才回家,覺得差點死在路上。一年前,我騎著10kg的鋁合金登山車走同樣的路線,早上七點出發,下午兩點才到家,一樣是累得半死。今天,我騎著一台7.xxkg的碳纖維公路車,早上七點半出發,中午十二點整到家,只覺得腳有點酸而已。這次參加花東120K,也只騎了五個多小時就騎完了,前段爬兩座山覺得還滿輕鬆的,後半段幾乎剩我一人獨騎,下次應該開始要挑戰200K左右的長度。
這支TCR ADV 的碳纖車架真的不是蓋的,攻坡抽車硬度不輸鋁車,但是顛簸路面又發揮碳纖的特性,真的是很優秀的車架,輪組R1800算是有一點高框,轉動相當順,只是騎起來前輪有一點答答聲,不知道是異音還是怎樣?這次比賽完發現有一些刮傷,只要不影響車架壽命,我是懶得管它,不過還是拿去鐵騎給老闆看一下好了。
不過,回頭騎「登山車+卡踏」也另有一番新的趣味,目前我夜騎與登山賽都還是以XTC為主,夜騎是為了安全與訓練的考量,騎登山車做平路衝刺真的很需要力量才能勉強跟上公路車(看到車尾燈),但是也是訓練的好方法。登山賽則是考量到齒比與體重的問題,我想我若是沒有低於85公斤的話,我還是騎登山車去登山比較保險一點。
那麼,未來的方向,第一就是要能完成200K左右的賽事,並以不斷縮短時間為目標,均速目標要先以25KM/HR為第一目標,平地巡航也要能維持在40KM/HR,再來以+5KM/HR為目標,慢慢求進步。然後是爬坡的部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減輕體重,低於85KG我要去換Shimano的DURA-ACE C24 與C50輪組。
而「終極兵器」真的終極嗎?我想答案很明顯了!一級車架+一級輪組+一級變速器才是終極兵器,而且要把登山賽與複合地形分為兩台車,才是最終的答案,不過,前提是,我的體重要低於70KG,天曉得我做不做得到呢?
- Oct 26 Tue 2010 16:14
終極兵器---TCR ADV2 and ADV3 入手
TCR ADVANCED 2
TCR ADVANCED 3
廣告詞: TCR家族的COMPACT ROAD設計,常可見到追隨者仿效,但永不可能被複製。輕量的車架、先進ADVANCED等級碳纖技術、無可匹敵的精準設計,以及剛性超強的POWERCORE加大五通及OVERDRIVE車首及前叉設計,讓您每一分毫的能量完全發揮。
其實說是"終極"還不太終極,輪組不是用Dura-Ace的C50 or C25 or C35,輪胎還在物色,車架不是Advanced SL 的一級車架,但是我是覺得Advanced SL 的車架還滿醜的,尤其是那個細細的下管,從側面看GIANT的字樣只看得到一半,不太有大廠一級車架的氣魄,反觀TCR Advanced車架雖然略重,但是硬度非常夠,力道反應直接,抽車時非常有效率,但是又有碳纖吸震的特性,長距離騎乘比鋁車好很多,加上我的很重的體重,一級車架對我來說不太適合。
輪組跟輪胎就等騎爛了再換,至於變速器等其他的配件,相信我,那除了虛榮外就沒甚麼了,不值得投資。
上次小試身手從我家騎去華梵大學,雖然很累,但是比騎登山車快多了,只是要下坡還是很可怕,要多多練習。
- Oct 15 Thu 2009 17:47
關於Joe提出關於XtC車架的問題........
搜尋很久終於看到對XTC車架有深刻體驗的一篇文,
我最近買了公路車,在量完全身尺寸後對自己的長短才有點了解
原本是騎XTC Team車架S尺寸,龍頭100mm
也一直覺得短距離OK,長距離會很累(近期打算環島)
我身高171cm,腿長(胯下)72cm,
若換成xs(14.5)車架會比較舒服嗎?不考量陡坡問題!
請以您的經驗給一些建議!
ps.您有XTC Team的規格表嗎?我搜不到!
感謝~~
============================分頁線=======================
抱歉遲至今日才回覆您的問題.
環島用XTC呀! 說真格的, 我是不太建議啦! 我的理由如下:
- XTC本來的用途應該是定位在競技性質, 較長的上管與較趴的騎乘姿勢都是屬於競賽的設定, 我自己的XTC都是用來參加”單日100~200公里之內”的賽事, 用登山車環島, 一般人少說要七、八天吧 (如果您是屬於神人等級, 那還請您原諒小弟的才疏識淺), 如果連續七、八天都使用這種姿勢騎車, 除非您是選手, 不然應該會腰酸背痛吧, 肩膀與手腕負擔也很大, 弄不好會受傷呢.
- 環島的騎乘大多都是省道而非腳踏車專用道(廢話), 較低的騎乘姿勢不利於觀察週遭車況, 安全性較差.
- 環島是出去玩不是參加職業自行車賽, 較低的騎乘姿勢只會讓你注意地上的白線, 而忘了要欣賞風景(我是因為累到靠北, 沒心情欣賞)
- XTC並無預留後貨架的螺絲孔, 所以大概只能裝那種固定在座管的後貨架吧! 但是那種貨架負重好像是比較小, 而且容易歪來歪去又會刮傷座管, 如果您的座管是碳纖材質就更不宜. 如果沒裝後貨架, 行李要放哪裡呢? 背著嗎? 肩膀的負擔已經很重了, 再加上背包會很不舒服吧!
- 沒預留後貨架螺絲孔, 當然也沒有後檔泥板螺絲孔囉, 下雨或遇上濕滑路面會噴的你背後髒兮兮的喔
- 如果您的前叉是高檔貨 (EX: FOX), 那當然也沒有前檔泥板螺絲孔, 沒有前檔泥板會噴的您的愛車都是泥巴, 身上也是.
- 如果您要騎Carbon板的車架去環島, 那我倒是很好奇您的駐車架要裝在哪裡? 還是您不打算裝駐車架? 嘿嘿! 我個人的觀點是不裝駐車架的人都是自找麻煩! 另外, 萬一在外面這麼久, 車子要是碰到或撞到甚至被偷怎麼辦?
嗯! 我環島時騎的是Yukon, 我的設定是:
1. 原廠Yukon車架(廢話!), 原廠爛前叉………
2. shimano XT輪組 (真的是好貨) + 1.5 防刺胎
3. 超軟矽膠坐墊
4. 全套XT套件
5. 前後檔泥板外加後貨架
6. O牌防水單車行李包, 真的100%防水.
老實說我覺得除了第四點之外, 其他都不錯, 全套XT只有虛榮兩字而已…..
如果您一定要騎XTC去環島的話, 我比較建議的設定是:
1. 使用1.5寬度的防刺輪胎, 千萬不要為了美觀或是其他奇怪的因素用巧克力胎, 除非您環島是沿著中央山脈走的.
2. 將龍頭加高與縮短, 可以提高騎乘姿勢.也不用花甚麼錢. 如果將把手改成蝴蝶把會更理想.
3. 如果還有一些錢, 可以把輪組換成XT等級以上或更高級的輪組, 或是用XT以上的花鼓也可以, 騎起來會比較快也比較爽. 不過用棘輪聲太大的輪組會被路邊的狗兒盯上, 請小心!
4. 前叉請使用有”線控鎖定”功能的產品, 安全與踩踏效率兼顧.
5. 坐墊我推薦fi’zi:k 的ALIANTE坐墊, 通常環島每日都會是長時間的騎乘, 一個好的坐墊也許不見得會讓你上天堂, 一個超硬的坐墊絕對讓你下地獄, 關於騎乘顛簸的問題, 我相信只要是鋁車都會這樣.
至於您提到換XS(14.5)車架尺寸的問題, 我相信以您的身高與跨高來看, 如果騎GIANT TCR的話是絕對沒問題的.但是您的身高172cm, 騎XS的XtC我是比較保留一點, 以跨高來看您還滿適合S size的 XTC車架, 如果嫌水平上管太長可以縮短龍頭與增高龍頭, 我跟您的身高相仿, 我也是騎XTC Team S號 (16”), 縮短龍頭與增高龍頭之後我倒是覺得剛剛好. 騎XS看起來會很像騎女孩子的車子……, 而且換車架也不便宜呀! 省一點升級公路車的東西比較好吧!
哈! 廢話了那麼多, 還請您多海涵啊!
- Sep 02 Wed 2009 16:15
進化---XTC Team Frame 換裝
經過了許多的掙扎與考量, 終於還是把我的Xt-Yukon 進化為XTC Team, 畢竟以Yukon 車架來說, 目的上是屬於休閒騎乘, 搭配XT 套件與輪組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不過, 套句某車友在Mobile01說的: 這XT大盤怎麼看就只有虛榮而已) ,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把車架給換了, 而車架的選擇就當然選擇便宜又大碗的國產品牌---GIANT 的當家產品 XTC.
之前騎過一次06年的 XTC之後, 就念念不忘它強大的攻坡能力與剛性, 加上台北已經有了Merida的HFS3000, 所以XTC team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那為甚麼不選擇成車呢?只有一個理由, 就是我討厭碟煞, 事實上也不習慣碟煞的手感, 可是GIANT的XTC 成車清一色配碟煞, 加上塗裝也不如 XTC team好看, 所以也只能選這支車架.
這支 ROCKSHOX 的 REBA-SL前叉可以線控鎖定, 又相當輕, 只是鎖定時還會下沉1公分, 遇到較大的壓力時會自動解開, 使用上感覺比較不如 FOX的前叉 (廢話!!), 所以, 最後一塊拼圖應該就是 FOX 的線控前叉了
至於Yukon車架,我再找時間把它組起來當通勤車好了.
- Jul 29 Wed 2009 23:59
我對STONE 換公路車的建議
at 12:24am
根據許多專業人士的說法,公路車選Carbon是比較好的,路感不那麼強烈,硬度也夠。
但是保養也不容易,一旦摔過或是撞傷就有斷裂的危險,比起金屬車架脆弱蠻多的,
你也不想騎好幾萬的車結果兩下就斷了吧,
畢竟你又不是阿姆斯壯,車架斷了有人會自動奉上新車
(可是你是搖滾巨星.........那也難講!)
而且,換了公路車,要上卡踏嗎?那可是多增加30%的踩踏效率啊!
但是,上了卡踏,危險性就增加了,一旦發生事故,絕對是重傷,
看看最近的單車死亡車禍,出事的人不少是穿卡鞋的
不上卡踏,又何必換公路車呢?
是參加明年的環法錦標賽?還是禮拜天跟朋友出去打屁兼流汗呢?
本來我今年也想買ADV2,但是自從我上次在花蓮的120K巴了兩台T-MOBILE塗裝的ADV,
我的想法就變了,阿姆斯壯說過:車不重要,
當你連爬10公里的上坡時,GIANT救不了你,SHIMANO救不了你,RACE-ZERO救不了你,
唯一可以讓你爬完那個上坡的,是你強韌的雙腳與你堅強的意志。
所以,Stone,我衷心建議,換什麼車都可以,都沒差。因為『車不重要』
- Mar 24 Tue 2009 21:59
我的腳踏車
1. GIANT XT-YUKON(現正服役中)
車架 | Giant Yukon V |
前叉 | ?? |
前變速器 | Shimano XT 34.9 T-Swing |
後變速器 | Shimano XT Shadow |
變速控制桿-前 | Shimano XT rapidfire |
變速控制桿-後 | Shimano XT rapidfire |
煞車握把 | Shimano XT |
(前)齒盤曲柄 | Shimano XT 44-32-22 |
五通碗組 | attached |
(後)飛輪 | Shimano CS-M770 11-34 |
鍊條 | Shimano CN-HG73 |
煞車-前 | Shimano XT |
煞車-後 | Shimano XT |
車圈 or 輪組 | Shimano XT M770 |
前花鼓 | Shimano XT centerlock |
後花鼓 | Shimano XT centerlock |
外胎-前 | Maxxis 26*1.5 |
外胎-前 | Maxxis 26*1.5 |
手把 | ?? |
手把豎管 | ?? |
輔助手把 | ERGON |
車頭碗 | ?? |
座墊 | ?? |
座管 | ?? |
腳踏 | Willgo MR-1 |
2. MERIDA HFS-3000V (預計四月購入)
車架 | MATTS HFS XC Comp-V-single |
前叉 | Fox F80RL lockout |
前變速器 | Shimano XT 34.9 T-Swing |
後變速器 | Shimano XT Shadow |
變速控制桿-前 | Shimano XT rapidfire |
變速控制桿-後 | Shimano XT rapidfire |
煞車握把 | Avid Speed Dial 7 |
(前)齒盤曲柄 | Shimano XT 44-32-22 |
五通碗組 | attached |
(後)飛輪 | Shimano CS-M770 11-34 |
鍊條 | Shimano CN-HG73 |
煞車-前 | Avid Single Digit 7 |
煞車-後 | Avid Single Digit 7 |
車圈 or 輪組 | Mavic XM317 DISC |
前花鼓 | Shimano XT centerlock |
後花鼓 | Shimano XT centerlock |
外胎-前 | Schwalbe Rocket Ron 2.0 Fold |
外胎-前 | Schwalbe Rocket Ron 2.0 Fold |
手把 | FSA XC 180OS Flat 600 |
手把豎管 | FSA OS-XT 6 |
輔助手把 | Merida SuperLite |
車頭碗 | BB410 Neck |
座墊 | Fizik Aliante Delta |
座管 | FSA SL250 SB25 31.6 |
腳踏 | Shimano M520 |
3. GIANT XTC SE0 (預計2010年購入)
車架 | GIANT ALUXX SL 液壓成形車架 | |
前避震系統 | FOX F100 RLC T100 | |
傳動系統 | 齒輪 | SHIMANO M770 22X32X44T W/BB |
主軸 |
| |
飛輪 | SHIMANO M770 9S 11-34T | |
煞車系統 | 煞車組 | SHIMANO M775 |
變速系統 | 變速把手 | SHIMANO SL-M770 |
前/後變速器 | SHIMANO FD-M770/RD-M771 | |
速別 | 27速 | |
操控系統 | 車把手 | GIANT鋁合金31.8 |
車手豎桿 | GIANT鋁合金 | |
座墊系統 | 座墊桿 | GIANT CARBON 30.9X350 |
座墊 | VL1050U | |
轉動系統 | 腳踏 | WELLGO W01 |
輪組 | SHIMANO WH-M775 | |
花鼓 |
| |
輪圈 |
| |
外胎 | MICHELIN XC AT 60TPI 26X1.85 | |
|
|
|
大約重量,不含腳踏 | 10.8KG-S | |
顏色 | 黑/白紅 | |
- Feb 18 Wed 2009 15:52
摘自Moble01的 GIANT Xtc 車架評論
[本文]
在累積超過兩千公里的18"XtC騎乘,以及換成小一號車架(16"XtC)後的使用經驗後,這中間包括on road以及off road。
我慢慢確信了一件事,「Giant在2008年以後的XtC鋁車架」是輛很特殊的車,一台不怎麼適合「一般休閒使用者在平路騎乘」的車。
首先,就我平常在各車店、河濱等地所觀察到的,XtC幾乎是改裝「龍頭增高器」的比例最高的一款車。
論路上出現的機率,XtC並不是最多的,Iguana、Yukon、MTA510/520,甚至是冠軍一號系列,都比XtC常見,但其改裝「龍頭增高器」的比例都不會比XtC要高。
但這些為數不算特別多的XtC,卻有不少台都改了「龍頭增高器」。
這代表什麼?先賣個關子......從幾何上來看看,XtC的有效水平上管非常的長。
18"立管(457mm)的M size,有效水平上管是595mm
16"立管(406mm)的S size,有效水平上管是575mm
以「一般成車搭配350mm座管,實際可用高度250mm(100mm安全線)」、「座弓加上座墊厚度約50mm」來計算,大概可以得到這樣的數值,不換座管的情況下,M size的Saddle-BB最大值是757mm,S size則是706mm。
倒推回去,757mm大約是跨高85cm的人,大約是身高180的男性(或身高175的女性)的跨高。而706mm則是跨高79cm的合適Saddle-BB,這大約是170的男性或165的女性。
這還是沒有使用卡式踏板的情況。
這樣的結果反過來說就是,如果身高比這個算出來的數字高(例如175的男性,恐怕就不適合S size的XTC原車配備,除非用較長的座管),或是不想把座管拉到接近安全線,往往就會選擇大一號的車架,這樣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
「有效水平上管太長,身體過度往前延伸」
以一個身高175cm的男性來說,用上有效水平上管595mm,頭管長度又頗短的車架,再加上原廠搭配的100mm龍頭。除非本身有練過,不然很可能會覺得「手把好遠」。
最簡單的改進方法是換龍頭....但這個選項不知道為什麼較少見到,反而常見的是加裝龍頭增高器。
於是整台車的設定就非常詭異....簡單的說就是「長頸鹿」。
====
幾何是第一點,第二點則是車架的特性。(這邊講的XtC都是鋁合金車架版本,也就是SE2那款)
XtC是很不錯的MTB,力道反應直接(不管是加速還是路感),車身重量輕巧(大優點),強度也相當的夠(越野時感覺強烈)。但它非常的沒有舒適性,非常沒有。
稍微長距離的騎乘,XtC的顛簸以及其直接的力道,會給人一種如坐針氈的感受。
雖然說跟公路車不適合這樣比較,畢竟取向與材質都不同。但我真的覺得除了避震前叉之外,單就後三角傳來的回饋,TCR Advanced 3在舒適感上遠勝XtC。
就一台旅行車來說,在我幾經思考之下,我會放棄掉XtC,儘管我有一台18"車架閒置中,這篇文章會讓我很不好賣車,但我還是要寫出來。
====
這樣寫的話好像XtC一無可取?
不,它是個非常棒的車子,在攻上坡時非常有利,每次的踩踏也有很直接的力道傳遞。強度良好也讓它可以給騎乘者非常直接且穩定的安定感。
但如果祇是鋪裝路面騎乘,甚至不爬坡的狀況下,XtC在速度、爬坡能力上完全不能跟公路車相比。在長途騎乘時的舒適性又極度不佳,甚至幾何設定讓騎乘者必須要用「很不休閒」的騎姿來駕馭它。
XtC是好車,車架做到了輕量跟強度俱佳的優點;但比它更適合鋪裝路面,比它更適合休閒騎乘的車子還有很多。
不必執著於它,真的。
- Nov 17 Mon 2008 09:42
腳踏車環島訓練日誌之一,二,三
為了即將來到的環島旅行做準備(12/25出發),我們”Yukon四人組”這三週每週六都有一個on-road的訓練項目,加強我們的續航力,這三週的節目分別是 1.新竹到內灣往返(約50公里)2.新竹到北埔往返(約30公里) 3.新竹到竹圍往返(約110公里)。每週的訓練強度都逐漸增強,直到有人自願退出.....不!是直到成為絕對無敵為止。
第一週的內灣行只是一小片蛋糕(A piece of cake),真的,很小一片,小到你可以忘了他的存在。雖然我們也騎了一個上午才騎完。。。。
第二週的寶山水庫之行,因為Rory的嘔吐而中止,放到下一次的訓練課程。
第三週的竹圍之旅超過100公里,算是有點Tough的課程,總共耗時九小時(含休息時間),實際騎乘五小時十一分,平均速度來到”差強人意”的十九公里,我原本預期這次可以達到平均速度>20km/hr,不過又比我當初規劃的15km/hr來得快。算是勉強及格吧。
這次的訓練非常具有指標意義,一天100公里是我們環島的”基本里程數”,能夠在出發後九小時完成算是達到目標,以早上六點半出發來說,相當於下午三點半就完成100公里,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即時完成每一天的行程,但是,疲勞的程度也是有一點超過我的想像,雖然沒有整個報廢掉,但是起床時還是有一點痛苦,看來肌樂 + 大力丸 + 泡澡是必備的。
接下來的課程只會越來越硬,大家的自主訓練要做好。
- Oct 19 Sun 2008 00:04
SHIMANO變速器的分類等級
轉貼
SHIMANO變速器的分類等級 ~ SHIMANO套件 從入門到精通
一:什麼是SHIMANO套件?
SHIMANO的自行車部門主要生產自行車的變速,傳動,剎車等配件,我們一般統稱為套件,具體包括:
前撥鏈器(前撥),後撥鏈器(後撥),變速手柄(登山車有轉把),指撥,雙控手柄這幾種形式;
公路有手變(STI雙控手柄和指撥),前鏈輪(牙盤),後鏈輪(飛輪),鏈條,花鼓,剎車,以及相關的各種變速線&管,剎車線&管&油等等配件.
二: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名稱:
SHIMANO運動級別的登山車越野用套件,從低到高的名稱依次是:TOURNEY;ALTUS;Acera;ALIVIO;Deore;Deore LX;Deore XT;XTR;更低的C050,SIS之類民用變速不在此列,另外還有HONE(介於XT和LX之間,適用重型XC和AM);SAINT(介於XTR和XT之間,適用於AM和FR);適用于小輪車的DXR,capreo用的較少,也暫不探討。
SHIMANO運動級別公路車用套件,從低到高的名稱依次是:2200,SORA,TIAGRA,105,Ultegra,DURA-ACE;更低的用於民用的A050和SIS都不在此列。
三: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檔次定位
公路車:DURA-ACE是頂級競賽級,Ultegra稱為專業訓練級,105是專業入門級,TIAGRA是業餘級別,SORA是娛樂級,2200算是入門娛樂級。 這其中105是個分水嶺,105(含)以上都可稱之為專業級。
登山車:XTR是頂級競賽級,Deore XT是頂級訓練級,Deore LX是 專業訓練級,Deore是專業入門級,ALIVIO是頂級娛樂級,Acera和ALTUS都是娛樂級,TOURNEY算是入門娛樂級。Deore是個分水嶺,Deore(含)以上都可以稱為專業級。
以上的級別分法是比較含糊的,所謂娛樂就是特指非代步的騎行運動,下面再來精細分級
四:SHIMANO個等級套件的詳細區別
截至現在(2007年2月)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型號為
登山車:TOURNEY;ALTUS;Acera(M340);ALIVIO(M410);Deore(M530 碟剎為M535);Deore LX(M580 碟剎為M585);Deore XT(M760 碟剎為M765);XTR(M970 碟剎為M975);另外還有HONE(M600;SAINT(M800)
公路車用套件:2200,SORA(3300),TIAGRA(4500),105(5600),Ultegra(6600),DURA-ACE(7800)
詳細比較只討論這些最新的型號,從每個零件的細節開始比較,看完了就會明白,各個等級到底差在哪里。
登山車: TOURNEY嚴格來說不算完整的一套套件,它的定位是入門運動 支持6/7速
Acera和ALTUS沒有顯著的區別,價格也相差很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同一層次,Acera主要配置8速,而Acera和ALTUS主要配置7速(其實他們都可以同時相容7速和8速),相對TOURNEY來說,增加了8速的支持, Acera的後撥連接銷其中有一個軸套上有氟塗層,阻力更小更耐磨些。
ALIVIO同為8速套件,現在的M410已經是很完整的套件,除了含有Acera的特性,相對Acera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使用了寬連接,有兩個連接銷採用了氟塗層
2.前撥使用了寬連接
3.變速手柄的形式從Acera和ALTUS的EZ FIRE PLUS變為了更高級的RAPIDFIRE PLUS
4.曲柄開始採用OCTALINK花鍵連接
5.這個等級的花鼓開始使用鋁快拆
6.配套的HG50飛輪鍍鉻
Deore 從Deore開始,全部採用了MEGA 9系統,全為9速了,Deore除了含有ALIVIO的特性,相對ALIVIO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導輪使用不銹鋼螺釘,鉻化鋼軸承,接片樞軸有O型環密封,並且開始採用低位標準型設計
2.花鼓軸擋採用超級拋光,軸碗採用滾筒拋光,雙層迷宮密封
3.9速HG飛輪 HG50-9採用鍍鎳鋼材質
4.M530和M535的手柄都採用了雙控手柄
5.前撥連接鋼鍍鋅,鏈罩為鋼鍍鉻
6.曲柄採用中空HOLLOW TECH一代技術曲柄,OCTALINK八角花鍵連接,不銹鋼螺絲。大齒片和中齒片為鋁材質,小齒片為鋼材質,曲柄臂為鋁材質
7.HG53鏈條使用灰色/棕色鋼材質
Deore LX 除了含有Deore的特性,相對Deore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材質更硬更薄些,相應的採用了靜電著色
2.花鼓軸碗採用非滾筒拋光
3.M580飛輪採用了珍珠白處理的鋼材質
4.HG73鏈條採用了灰色/灰色鋼材質
5.曲柄採用了一體式中軸和HOLLOW TECH II中空二代技術,曲柄臂為鍛造鋁材質
Deore XT 除了含有Deore LX的特性,相對Deore LX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採用密封軸承,接片樞軸雙O型環密封,導板樞軸也有O型環密封,4個連接銷全部有氟塗層,內外導板全部採用鋁材質。
2.曲柄臂採用高硬度鍛造鋁,大齒片採用7075鋁材質切削,中齒片和小齒片都是高硬鋁,螺釘全為鋁材質
3.飛輪採用合金支架
XTR除了含有Deore XT的特性,相對於XT的高級之處在於
1.XTR全新改款,M970多處大變動,詳見隨處可見的M970介紹,這裏就不重複了。
2.後撥的導輪和張力輪全部採用密封軸承,各連接都採用超硬冷鑄鋁,陽極電鍍著色
3.花鼓的檔和碗全部採用超級拋光,並且使用不銹鋼滾珠,花鼓殼使用高硬鋁,M970/975新改進後花鼓密封,新型4棘爪間隙更小,軸心使用鈦合金。
4.飛輪採用超硬合金支架,最大4片齒片為鈦合金
5.7701鏈條採用鍍鋅合金材質
6.曲柄採用超硬冷鑄鋁,大齒片和小齒片是7075鋁切削,中齒片為鈦合金符合材料,螺絲全部超硬鋁
公路車:2200的定位是入門的娛樂級,有平把元件和彎把元件,支援8速,不能算是完整的一套套件
SORA是娛樂級,同樣是8速的,除了含有2200的特性之外,相對2200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的多個鋼部件加上了珍珠白塗層,更耐磨
2.前撥內鏈結鍍鋅,更耐腐蝕
3.曲柄經過了拋光,有OCTALINK八角花鍵版本
4.前後花鼓都使用了橡膠密封
TIAGRA採用了9速變速,除了含有SORA的特性之外,相對SORA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採用了寬鏈結,支援9速,外鏈結鏈結銷進行了密封處理,保持潤滑,2個鏈結銷的襯套含有氟塗層
2.前撥採用了寬鏈結,支援9速,內鏈結鍍鉻
3.手變使用新的人體工程學設計,支持9速,視覺化檔位元顯示
4.夾器使用帶塗層軸承墊圈
5.使用了集成中軸結構(不是中空二代)
6.前後花鼓採用迷宮式接觸密封
7.配套的HG53鏈條支援9速,使用鉻化處理鏈結銷
從105開始,全部採用了10段變速,105除了含有TIAGRA的特性之外,相對TIAGRA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接片樞軸採用了O型環密封,內外導板都使用了鋁合金材質,更輕,更潤
2.前撥鏈結全部採用鋁合金材質,鏈條導板鍍鉻
3.手變支持10速
4.剎車塊採用了套裝式剎車塊固定座,即剎皮橡膠部分固定于金屬剎皮盒中,剎車皮更換更方便,而且剎車效果更好
5.牙盤中軸採用HOLLOW TECH II中空二代技術,鉻鉬合金鋼中軸,鑄鋁曲柄,鋁齒片
6.10速飛輪使用合金支架,鍍鎳鋼材質
ULTEGRA除了含有105的特性之外,相對105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採用了密封軸承,接片樞軸雙O型環密封,板體樞軸O型環密封,內外鏈結銷全部密封軸承,4個軸承全部氟塗層
2.前撥鏈結使用單套管密封軸承
3.架器採用冷鑄鋁,有軸承墊圈和插入式軸承
4.中軸採用鋁合金材質,齒片採用超硬鋁材質切削
5.飛輪更精細加工
6.鏈條使用鍍鋅合金
DURA-ACE除了含有ULTEGRA的特性,相對 ULTEGRA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和導輪都使用密封軸承,內外鏈結都使用超硬冷鑄鋁,所有鏈結銷全部密封+氟塗層,所有樞軸雙O型環密封
2.前撥內外鏈結全部使用超硬冷鑄鋁,內外導板都採用鍍鎳鋁材質
3.雙控手柄使用工程複合物接片,陽極電鍍手柄
4.架器採用超硬冷鑄鋁,所有轉點使用帶塗層和插入式軸承
5.曲柄使用加強型大型支架,陽極電鍍超硬冷鑄鋁曲柄臂,陽極電鍍超硬鋁切削加厚齒片,超硬鉻鉬鋼中軸
6.花鼓使用不銹鋼滾珠
7.飛輪片最大的4齒使用鈦合金鍍鎳材質
8.鏈條內外板全部鍍鋅,鏈條銷鉻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