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看了「自行車訓練聖經」之後,我的訓練都採取這個系統與觀念,過一段時間會把書再拿出來看一看,總是有一些新的體會,然後再針對今年的比賽結果與訓練方式,做一些必要的調整與改善,希望能在明年的時候可以達到新的目標。我摸索年餘,大概書上的內容才瞭解個六七分,說融會貫通也還沒有,也許再練個兩年看看吧。
不過,對我來說,比賽只是手段,重點還是健康,所以我的優先項目一向是體重減輕,至於輸出瓦數輸出尖峰我倒是不會太在意,只要不是輸出功率大幅掉下來就好,人瘦就帥一半,騎車好不好太在意會傷心的。
我常說:「因為我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所以我瞭解的也只是自己」,對於其他車友的提問,如果跟我身材相近騎乘風格也接近的,多半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參考,但是跟我差異很大的車手,或是級別遠高於我,大抵我都不會給什麼具體的建議,因為一來我沒有大量的數據可以佐證,二來對於菁英組以上的車手的訓練方式很陌生,就算是有些聽來的方式也常感到不可思議,畢竟沒有實地操作過,也沒看過誰有什麼成效。再者,到了某一級別的選手,需要的其實是完整有系統的訓練方式,以及針對競賽能力與重點賽事的強化,單以這一點來說,每個人的限定能力與需求就不一樣,當然,隨之而來的訓練方式就會不同。
「到底該怎麼練才會變強?」,真是一個大哉問,我相信絕沒有一個單一答案,可以獲得這麼複雜問題的解答,而且,沒有任何一個訓練系統可以保證所有人都成功,所以說,就算是寫什麼「聖經」的你也可以只是看看就好,按照你自己的感覺下去摸索,未必效果就比較差。
不過,我自己是不會這樣做,我比較相信科學訓練與系統化訓練這一套,因為我自己就是這套系統的實踐者,而我自己也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進步,競賽時也能凸顯優勢,所以我會一直操作這套系統下去。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當我跟不少車友討論這些東西的時候,接受度意外的低,甚至會有些言語上的摩擦。當然,遇到這種情形,或是這類車友,通常我就不會再給予意見,何必拿自己的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呢?
我就像是宋國的野人,偶爾看到了太陽可以取暖,就以為是什麼不得了的發現,其實,系統化與科學化訓練早在國外行之有年,不管是業餘車手或是職業車手早就是基本常識,是再平凡也不過的事情。
不過,說的殘酷一點,如果你騎了兩三年,練騎的路程也不少,卻還在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退步,然後還在相信自己的那一套土法煉鋼不願意改變,又一直困擾於自己的停滯,這不是愚蠢是什麼?
我還記得不知道哪位仁兄跟我吊書袋:「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實在很想給他吐槽:「你乾脆啥書都不要看了,放輕鬆點,比賽去給人家電就好,反正你永遠都會只會被電的」
總之,要土法煉鋼的人,你就這樣繼續練吧,沒事我先走,不等你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