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聯園-->寶山水庫-->北埔-->竹東-->介壽路口


  總路程:26.3 km


  騎乘時間:1小時34分


  均速:16.7 km/hr


  最大時速:48.7 km/hr


  參加人員:JD


    JD的總累積訓練路程:421.6 km


  心得跟上次一樣:寶山水庫真他媽的累。不過我一個人騎算是快很多,到達寶山水庫時均速到達14.7 km/hr,如果加上從園區回家的路程(約9公里,均速21km/hr),均速應該可以超過17.5 km/hr,距離我的目標18 km/hr不遠了,這一次只有休息兩次,所有的大上坡都是一次騎完,算是比上週進步一些,希望下次可以休息一次就好了。


  Shimano的輪組似乎有越轉越順的趨勢,每次的最大速度都出現在北埔往竹東的台三線的下坡,這次我也是讓車子自然下滑,結果比上次的最大速度還要快(48.7 km/hr),看來江湖傳言Shimano輪組的特性就是如此,真是好物一個。


  在竹東的上坡巴了一堆高級車,甚麼XTC....等等的,我也來不及看清楚所有的牌子,因為我騎太快了:D。哈哈哈!!!不曉得他們看到被Yukon海放是甚麼表情,反正我也不知道,因為都被我甩到後面”海放”當然看不到是甚麼表情啊!XD哈哈哈哈哈哈!!!!!!


  下回預告:12/6新竹市--->竹東台三線--->苗栗三灣--->竹東--->新竹市,約九十公里


       12/13~12/14南寮--->台北金山,台北金山--->南寮,約240公里


       12/20最後一次的寶山二水庫大挑戰,只落地休息一次!!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程:荷蘭村->公司 共9.6km


  耗時:40分鐘


  實際騎乘時間:38分鐘


  均速:15km/hr


  最大速度:31.3km


  似乎比之前的45分鐘與40分鐘的騎乘時間進步一些,不過我的目標是30分鐘騎到公司,換言之均速要達到19km/hr,這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努力。


  聯園的訓練台訓練份量要再加重一點:以往我是5分鐘(阻尼1)->5分鐘(阻尼3)->10分鐘(阻尼5)->5分鐘(阻尼1)->5分鐘(阻尼3)->20分鐘(阻尼5)->5分鐘(阻尼7)->2分鐘(阻尼5)->2分鐘(阻尼3)->1分鐘(阻尼1)。下次我要取消阻尼1的部分,變成5分鐘(阻尼3)->15分鐘(阻尼5)->5分鐘(阻尼3)->20分鐘(阻尼5)->10分鐘(阻尼7)->2分鐘(阻尼5)->2分鐘(阻尼3)->1分鐘(阻尼1)。這樣跟實際上踩大盤中最大盤的感覺比較接近。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線:聯園-->寶山水庫-->北埔-->竹東-->新竹市


  總路程:34.12 km


  總耗時:二小時四十分


  騎乘時間:兩小時0五分


  均速:16.2 km/hr


  最大時速:46.7 km/hr


  參加人員:JD,榮宗


  JD的總累積訓練路程:353.1 km


  俗話說:有上坡就有下坡,有下坡就有上坡。靠!!寶山水庫真是他媽的有夠累,才不過二十幾公里的路我們就休息了四次。換言之每一個大上坡我們都下來休息,跟我們一起騎的阿伯都海放我們,真是有夠丟臉,下次我要挑戰休息兩次就好。


  這次羅瑞因為睡過頭,阿宅又無故缺席,所以只剩下我跟榮宗兩個人,榮宗的體力有比一開始進步很多,我個人很看好他可以達到體能標準,這次在聯園到北埔的路程均速大約是13 km/hr,還是老話一句:比想像好,但差強人意。休息四次真的太多了,目標是:不落地完成,均速18km /hr。


  至於沒來的兩個人,請務必加強自我訓練的部分。畢竟我認為我們離可以輕鬆環島完成的體能標準,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最後附上照片: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單車運動正夯,單車族姿勢不正確,小心騎車騎出病!臨床發現,腳踏車運動風行以來,臨床陸續收治有肩頸與膝蓋下被酸痛、手腳麻木等患者,甚至有鐵馬族,騎車騎出腕隧道症候群,嚴重甚至造成尺神經病變、肌腱和足底筋膜發炎症狀,醫師呼籲,騎車時包括車架尺寸與姿勢高度等都要注意,才能成為健康的單車達人。(徐韻翔報導)



騎單車成當下最「夯」的全民運動,但臨床上卻也發現單車運動傷害者有逐漸增多趨勢近來門診便陸續見到有肩頸痠、手腕麻木、膝蓋痛或下背痛的單車族病號,並且以年輕人居多,此外,腕隧道症候群,尺神經病變以及阿基里斯肌腱炎和足底筋膜炎等病症也不少。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仕福舉出,最近收治一位30歲個案,加入單車族行列幾個月時間,因為腳踏車坐墊位置不正確,調的過低,結果膝蓋受傷。『個案他很喜歡騎山路,他每次騎山路騎大概10分鐘左右,就開始造成膝蓋的疼痛,痛到沒辦法再騎就只好折返,下來休息不然就要考慮回家了,檢查起來他是膝蓋軟骨疼痛症候群,因為膝蓋的壓力太大,造成軟骨跟關節之間的壓力過大,導致發炎產生,經過藥物以及復健治療,他後來就有改善。』



醫師呼籲,騎腳踏車前一定要先做好從頭到腳的拉筋暖身運動,此外,腳踏車的尺寸和騎乘技巧,坐墊的調整都很重要,避免高人騎小車、拉傷腿後肌,或是坐墊太小,大腿磨破皮問題,此外,腳採踏板時,不可呈現外八字或內八字,以免足部發炎。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即將來到的環島旅行做準備(12/25出發),我們”Yukon四人組”這三週每週六都有一個on-road的訓練項目,加強我們的續航力,這三週的節目分別是 1.新竹到內灣往返(約50公里)2.新竹到北埔往返(約30公里) 3.新竹到竹圍往返(約110公里)。每週的訓練強度都逐漸增強,直到有人自願退出.....不!是直到成為絕對無敵為止。


  第一週的內灣行只是一小片蛋糕(A piece of cake),真的,很小一片,小到你可以忘了他的存在。雖然我們也騎了一個上午才騎完。。。。


  第二週的寶山水庫之行,因為Rory的嘔吐而中止,放到下一次的訓練課程。


  第三週的竹圍之旅超過100公里,算是有點Tough的課程,總共耗時九小時(含休息時間),實際騎乘五小時十一分,平均速度來到”差強人意”的十九公里,我原本預期這次可以達到平均速度>20km/hr,不過又比我當初規劃的15km/hr來得快。算是勉強及格吧。


  這次的訓練非常具有指標意義,一天100公里是我們環島的”基本里程數”,能夠在出發後九小時完成算是達到目標,以早上六點半出發來說,相當於下午三點半就完成100公里,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即時完成每一天的行程,但是,疲勞的程度也是有一點超過我的想像,雖然沒有整個報廢掉,但是起床時還是有一點痛苦,看來肌樂 + 大力丸 + 泡澡是必備的。


  接下來的課程只會越來越硬,大家的自主訓練要做好。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

SHIMANO變速器的分類等級 ~ SHIMANO套件 從入門到精通

一:什麼是SHIMANO套件?
SHIMANO的自行車部門主要生產自行車的變速,傳動,剎車等配件,我們一般統稱為套件,具體包括:
前撥鏈器(前撥),後撥鏈器(後撥),變速手柄(登山車有轉把),指撥,雙控手柄這幾種形式;
公路有手變(STI雙控手柄和指撥),前鏈輪(牙盤),後鏈輪(飛輪),鏈條,花鼓,剎車,以及相關的各種變速線&管,剎車線&管&油等等配件.


二: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名稱:
SHIMANO運動級別的登山車越野用套件,從低到高的名稱依次是:TOURNEY;ALTUS;Acera;ALIVIO;Deore;Deore LX;Deore XT;XTR;更低的C050,SIS之類民用變速不在此列,另外還有HONE(介於XT和LX之間,適用重型XC和AM);SAINT(介於XTR和XT之間,適用於AM和FR);適用于小輪車的DXR,capreo用的較少,也暫不探討。

SHIMANO運動級別公路車用套件,從低到高的名稱依次是:2200,SORA,TIAGRA,105,Ultegra,DURA-ACE;更低的用於民用的A050和SIS都不在此列。


三: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檔次定位

公路車:DURA-ACE是頂級競賽級,Ultegra稱為專業訓練級,105是專業入門級,TIAGRA是業餘級別,SORA是娛樂級,2200算是入門娛樂級。 這其中105是個分水嶺,105(含)以上都可稱之為專業級。

登山車:XTR是頂級競賽級,Deore XT是頂級訓練級,Deore LX是 專業訓練級,Deore是專業入門級,ALIVIO是頂級娛樂級,Acera和ALTUS都是娛樂級,TOURNEY算是入門娛樂級。Deore是個分水嶺,Deore(含)以上都可以稱為專業級。

以上的級別分法是比較含糊的,所謂娛樂就是特指非代步的騎行運動,下面再來精細分級


四:SHIMANO個等級套件的詳細區別

截至現在(2007年2月)SHIMANO各等級套件的型號為

登山車:TOURNEY;ALTUS;Acera(M340);ALIVIO(M410);Deore(M530 碟剎為M535);Deore LX(M580 碟剎為M585);Deore XT(M760 碟剎為M765);XTR(M970 碟剎為M975);另外還有HONE(M600;SAINT(M800)

公路車用套件:2200,SORA(3300),TIAGRA(4500),105(5600),Ultegra(6600),DURA-ACE(7800)

詳細比較只討論這些最新的型號,從每個零件的細節開始比較,看完了就會明白,各個等級到底差在哪里。

登山車: TOURNEY嚴格來說不算完整的一套套件,它的定位是入門運動 支持6/7速
Acera和ALTUS沒有顯著的區別,價格也相差很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同一層次,Acera主要配置8速,而Acera和ALTUS主要配置7速(其實他們都可以同時相容7速和8速),相對TOURNEY來說,增加了8速的支持, Acera的後撥連接銷其中有一個軸套上有氟塗層,阻力更小更耐磨些。

ALIVIO同為8速套件,現在的M410已經是很完整的套件,除了含有Acera的特性,相對Acera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使用了寬連接,有兩個連接銷採用了氟塗層
2.前撥使用了寬連接
3.變速手柄的形式從Acera和ALTUS的EZ FIRE PLUS變為了更高級的RAPIDFIRE PLUS
4.曲柄開始採用OCTALINK花鍵連接
5.這個等級的花鼓開始使用鋁快拆
6.配套的HG50飛輪鍍鉻

Deore 從Deore開始,全部採用了MEGA 9系統,全為9速了,Deore除了含有ALIVIO的特性,相對ALIVIO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導輪使用不銹鋼螺釘,鉻化鋼軸承,接片樞軸有O型環密封,並且開始採用低位標準型設計
2.花鼓軸擋採用超級拋光,軸碗採用滾筒拋光,雙層迷宮密封
3.9速HG飛輪 HG50-9採用鍍鎳鋼材質
4.M530和M535的手柄都採用了雙控手柄
5.前撥連接鋼鍍鋅,鏈罩為鋼鍍鉻
6.曲柄採用中空HOLLOW TECH一代技術曲柄,OCTALINK八角花鍵連接,不銹鋼螺絲。大齒片和中齒片為鋁材質,小齒片為鋼材質,曲柄臂為鋁材質
7.HG53鏈條使用灰色/棕色鋼材質

Deore LX 除了含有Deore的特性,相對Deore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材質更硬更薄些,相應的採用了靜電著色
2.花鼓軸碗採用非滾筒拋光
3.M580飛輪採用了珍珠白處理的鋼材質
4.HG73鏈條採用了灰色/灰色鋼材質
5.曲柄採用了一體式中軸和HOLLOW TECH II中空二代技術,曲柄臂為鍛造鋁材質

Deore XT 除了含有Deore LX的特性,相對Deore LX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採用密封軸承,接片樞軸雙O型環密封,導板樞軸也有O型環密封,4個連接銷全部有氟塗層,內外導板全部採用鋁材質。
2.曲柄臂採用高硬度鍛造鋁,大齒片採用7075鋁材質切削,中齒片和小齒片都是高硬鋁,螺釘全為鋁材質
3.飛輪採用合金支架

XTR除了含有Deore XT的特性,相對於XT的高級之處在於
1.XTR全新改款,M970多處大變動,詳見隨處可見的M970介紹,這裏就不重複了。
2.後撥的導輪和張力輪全部採用密封軸承,各連接都採用超硬冷鑄鋁,陽極電鍍著色
3.花鼓的檔和碗全部採用超級拋光,並且使用不銹鋼滾珠,花鼓殼使用高硬鋁,M970/975新改進後花鼓密封,新型4棘爪間隙更小,軸心使用鈦合金。
4.飛輪採用超硬合金支架,最大4片齒片為鈦合金
5.7701鏈條採用鍍鋅合金材質
6.曲柄採用超硬冷鑄鋁,大齒片和小齒片是7075鋁切削,中齒片為鈦合金符合材料,螺絲全部超硬鋁

公路車:2200的定位是入門的娛樂級,有平把元件和彎把元件,支援8速,不能算是完整的一套套件

SORA是娛樂級,同樣是8速的,除了含有2200的特性之外,相對2200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的多個鋼部件加上了珍珠白塗層,更耐磨
2.前撥內鏈結鍍鋅,更耐腐蝕
3.曲柄經過了拋光,有OCTALINK八角花鍵版本
4.前後花鼓都使用了橡膠密封

TIAGRA採用了9速變速,除了含有SORA的特性之外,相對SORA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採用了寬鏈結,支援9速,外鏈結鏈結銷進行了密封處理,保持潤滑,2個鏈結銷的襯套含有氟塗層
2.前撥採用了寬鏈結,支援9速,內鏈結鍍鉻
3.手變使用新的人體工程學設計,支持9速,視覺化檔位元顯示
4.夾器使用帶塗層軸承墊圈
5.使用了集成中軸結構(不是中空二代)
6.前後花鼓採用迷宮式接觸密封
7.配套的HG53鏈條支援9速,使用鉻化處理鏈結銷

從105開始,全部採用了10段變速,105除了含有TIAGRA的特性之外,相對TIAGRA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接片樞軸採用了O型環密封,內外導板都使用了鋁合金材質,更輕,更潤
2.前撥鏈結全部採用鋁合金材質,鏈條導板鍍鉻
3.手變支持10速
4.剎車塊採用了套裝式剎車塊固定座,即剎皮橡膠部分固定于金屬剎皮盒中,剎車皮更換更方便,而且剎車效果更好
5.牙盤中軸採用HOLLOW TECH II中空二代技術,鉻鉬合金鋼中軸,鑄鋁曲柄,鋁齒片
6.10速飛輪使用合金支架,鍍鎳鋼材質

ULTEGRA除了含有105的特性之外,相對105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採用了密封軸承,接片樞軸雙O型環密封,板體樞軸O型環密封,內外鏈結銷全部密封軸承,4個軸承全部氟塗層
2.前撥鏈結使用單套管密封軸承
3.架器採用冷鑄鋁,有軸承墊圈和插入式軸承
4.中軸採用鋁合金材質,齒片採用超硬鋁材質切削
5.飛輪更精細加工
6.鏈條使用鍍鋅合金

DURA-ACE除了含有ULTEGRA的特性,相對 ULTEGRA的高級之處在於
1.後撥張力輪和導輪都使用密封軸承,內外鏈結都使用超硬冷鑄鋁,所有鏈結銷全部密封+氟塗層,所有樞軸雙O型環密封
2.前撥內外鏈結全部使用超硬冷鑄鋁,內外導板都採用鍍鎳鋁材質
3.雙控手柄使用工程複合物接片,陽極電鍍手柄
4.架器採用超硬冷鑄鋁,所有轉點使用帶塗層和插入式軸承
5.曲柄使用加強型大型支架,陽極電鍍超硬冷鑄鋁曲柄臂,陽極電鍍超硬鋁切削加厚齒片,超硬鉻鉬鋼中軸
6.花鼓使用不銹鋼滾珠
7.飛輪片最大的4齒使用鈦合金鍍鎳材質
8.鏈條內外板全部鍍鋅,鏈條銷鉻化處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孟子處戰國离亂之世,列國君咸取利而不知義,故夫子至公之志屈不能伸。此則時也、命也、運也、數也!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原地空手動作:先做空手的投籃動作練習,當然要瞭解動作要領;這裡重點有四,五指自然張開、食指用力最多、手腕壓下快速投完籃手掌心是平坦


 


二、原地籃下擦板投籃:在籃下一步位置,依據投籃要領投擦板球;約略十至二十天,若動作較合理才可進一步晉升到中距離投籃,此階段每天需要多做球感20~30分鐘。擦板投籃練習的好處是,球多數會進,球員就可以專心「觀察」動作適當與否;另外,擦板投籃的瞄準點明確,對初學者有所助益降低困擾。


 


三、中距離投籃並攝影:在禁區線上的底線或罰球圈的虛線之距離,做原地投籃練習;此時是以投空心球為準,並以攝影機拍下動作(最好拍攝正面、左右兩側、背面等三種角度)。假若可以,在投籃攝影過程,教練站立於一旁一邊「解說」,提醒、糾正投籃者之投籃動作要領正確與否;最後,經過指導、修改後的動作練習,再繼續以攝影機拍下較合理或正確動作。此階段,每天最少投籃進30個以上(最好以兩邊底線、罰球圈之虛線等三點);此時需要統計命中率,但是,不需要做時間限制說一星期要練習幾天。此時另外重點是,投籃練習者,能「說出」每一個投籃不進的理由,這是一種回饋、互動,對初學者幫助很大;此練習,假若沒有達到連續五天都有六成以上命中率,則不能晉升下階段。最後此處建議,每兩天要看一次自己的投籃錄影帶約十分鐘;假設允許,拍下照片予以放大,然後把投籃動作的相片,擺在書桌前或臥室牆壁,讓他自己每天看,這是一種意象訓練。多數錯誤在手腕壓下緩慢,投完籃手指頭像雞爪。


 


四、近距離接球跳投:以移位一步為原則,做接球跳投;此處建議一樣以三點之位置練習,那是禁區線上的二邊底線、罰球圈的虛線點;此時,也提醒球員必須能夠說出每一個投籃不進的理由。此時建議,練習者假若沒有達到連續五天,都有六成以上命中率,則不能晉升下階段;此階段最好還要再攝影、拍乙次投籃動作,予以瞭解投籃動作的「定型與否」。當然,最好也是每兩天要看一次錄影帶約十分鐘,藉以強化動作技術的合理性;此處提醒的是,跳投的主要力量來源首要藉由「移位」的動力,其次是急停後的「」。因此,移位接球跳投幾乎沒有用到手臂之力;手臂她只需要將球,移至額頭前上方就以手腕與手指頭之力,輕輕壓下、彈出。記住,移位之力、急停墊之力以及手腕輕壓、手指頭輕彈等三種力量;最後提醒,那是跳起來就投,而不是跳起來、氣力放盡「才要投」。


 


五、運球兩步急停跳投:建議以處於3分線位置做運球兩到三步為原則,然後急停跳投;練習位置建議在球場兩邊45度投空心球練習,在球場兩邊20度則做擦板投籃練習。其餘要求比照前項,也建議要連續五天,都有四成以上命中率才可以晉級下階段;此處四大重點在於,運球要強而有力運球過程就需瞄籃急停收球要快速跳起來就投


 


六、各式運球過人急停跳投:在前述四點(球場二邊45度、二邊20度)各置放一「障礙物」,要求球員以各式運球模擬去過人後急停跳投;同樣要連續五天以上,都有五成以上命中率;此時時間允許的話,要增加投籃次數到投進100個。


 


七、防守下接球過人急停跳投:這項練習也包含有防守者的運球過人急停跳投,或者,比較直接的就去鬥牛實驗;此階段若單獨練習還是保持投進100個就好,然後做個「投籃意像清晰度量表」。這目的是檢查一下,就算閉上眼睛,也能清楚看到自己投籃動作;假如能夠如此,在您投籃者以後遭遇投籃不順時,就能夠藉由這項檢查,來瞭解自己的投籃動作。當然,實務操作上,假若能夠加上放鬆、集中精神訓練,球員以後的投籃將比較不會受外界干擾影響,也比較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瞄準點上;假若能經過此階段考驗能在四成以上命中率,可晉階下一回練習。


 


八、500個投籃練習:經過以上步驟,您的投籃動作即將定型,穩定性也蠻高,此時球感練習可以降低到10至15分鐘,然後每天需要投進500個球;其中建議100個需處於有人防守情況下操作,200個是接球跳投,200個是運球過人急停跳投,如此以不同方式去練習,這都是「比賽狀況」下的情境。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慶祝本人31大壽, 敝人特別舉辦烤肉大會, 邀請我的室友們與同事們一同來共襄盛舉, 地點特選在我們家附近的小溪旁邊,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箭頭快攻:假如角色是2號得分後衛、3號小前鋒雙箭頭(lopper)球員,你必須在對手得分、我方抄截球、我方搶奪籃板球、對方違例、對方犯規等等情況,「衝刺到前場」的3分線45度準備接球打快攻;假如沒有機會接應傳球攻擊,你應該採取切走到對邊3分線45度或者,以捲曲切(curl cut)或前擠後退(back cut)在控球後衛可以傳導球瞬間,切出原來的3分線45度接球攻擊。切記:就算對方得分也可以打快攻,不要在對方得分後垂頭喪氣;你應該在對方得分後的洋洋得意、低頭回防(回去防守)瞬間,快跑接球殺個對手措手不及。


二、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每一個人接到球瞬間,應該持以三種威脅姿勢,也就是應該面框且可以「馬上投籃、馬上傳球、馬上下球」過人的姿勢因應任一狀況。記得:三種威脅就是最好的假動作;因為,如此一來對手根本不知道你要傳、還是要投、或者要下球過人。


 


三、有責任、擔當的攻擊:在球場上不能因為你是控球,就任意出手攻擊,不論是投籃或上籃與拋投皆然;你應該尋求有責任、並合理的攻擊時機。因為,控球權的取得是場上「五人通力合作防守」搶奪而來,你怎麼能夠那麼自私、自我、不負責任的隨意攻擊;所以,你的攻擊是有責任、有把握的。


四、分享籃球(share the ball):籃球隊既然是「隊上所有人」的總稱,尤其,球權的獲得也是大家通力合作而來;因此,假如情況允許,應該讓每個隊友都可以得球攻擊籃框機會。不能因為你是內線球員(或控球),接觸球的機會較多,就自私的攻擊;如此,這就不叫做團隊。尤其,當你「相信隊友」之後,你們球隊攻擊點增多,對手的防守就難以面面俱到、容易顧此失彼。


 


五、空間(space)原則:在全場對打的進攻過程,你必須保持和隊友之間距離在「五大步以上」空間;如此,防守方要掌握你們將比較困難。因為,假如你和隊友攻擊空間拉大,對手要幫忙的距離也會比較遠等等;當然,扣除幾個技戰術需要相互掩護等等狀況是例外。


六、換邊攻擊(ball reversal):比賽進攻過程,假如球在單邊(1/4場)持續傳導「超過四次」,由於多數已經把防守方聚集在單邊;所以,儘可能在第四次傳導球假如還不能獲得空檔以後,就利用傳或運球做換邊攻擊。如此,比較容易在弱邊(weak side)獲得較大空檔,獲得較大空間去攻擊對手。


 


七、多聯絡(communication):在球場上務必和隊友多做「口頭上聯絡」;這聯絡包括進攻時要採取什麼樣的小組技戰術、對手有沒有包夾、要隊友來接應傳導球、獲得空檔的要球、要隊友來掩護、要內線隊友在低位(low post)要球等等,以及防守時,進攻對手設立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左()擋、對手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切記:好的球隊,不論在進攻或防守,都需要不斷的聯絡、溝通;那是包括前一刻和隊友在場上的誤解,也要馬上溝通才是。溝通與聯絡可以隨時隨地;但是,溝通則最好在犯規、違例時討論較適當。


八、卡位(box out)籃板球:由於多數時間,球隊都採取全場緊迫盯人;因此,各項權責劃分的很清楚,尤其包括防守籃板球,那需要全隊通力合作下去「卡位拼搶」,那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不是只是「內線球員」的事。


 


九、多取快打(early offense):由於籃球場的空間固定,因此,在「人數越少、攻擊越有利」情況,情況假如可以做快打,例如2對2或3對3等,應該毫不猶豫就攻擊對手;切莫墨守成規的、一定要五位隊友齊集、防守方擺好防守陣式才要開始攻擊,那就麻煩多多,那是包括機遇戰(early action)皆然。


十、機遇戰選擇:快打過程銜接機遇戰時,切傳、給了就走(give and go)、內線隊友已經到達低位的內外組合(in side out)、內線隊友恰好在高位(high post)的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持()球被壓迫而內線隊友在附近掩護變化(screen away)、換邊大角攻擊等,儘量還是以「小組技戰術」為原則是,較適當的機遇戰選擇。


 


十一、發球:在後場發球,最好由5號中鋒負責;在前場發球,最好由3號小前鋒負責。因為,球在後場時,2、3號得分後衛與小前鋒必須跑雙箭頭快攻,1號控球後衛要接應與傳導,4號大前鋒最好做掩護與策應,所以,最好由5號中鋒負責發後場球。而在前場時候,由於4號大前鋒、5號中鋒除了直接卡位要球進攻很有利之外,他們還需要協助做空手和空手掩護;而2號得分後衛既然是主力射手,讓他直接接球攻擊也比較適當;而控球後衛則需要做以防萬一的接應與組織,所以,讓3號小前鋒負責發前場球比較適當。以上是「人盡其材」的分工合作。


十二、罰球心態:罰球時候是最不受影響的一種投籃,尤其,她又是在靜止狀況,沒有防守者封阻(block shot),大家都在看你表演的情況;所以,罰球者應該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去執行罰球。


 


十三、不能隨意抄球:在對方運球過程需要做好對球施壓,那是阻運、威脅、嚇唬、撈球(dig)等等,讓運球者產生壓力;但是,你不能過於積極的想去撥、抄掉對方的運球,那是相當危險的事。因為,你只要一想要撥、抄球,你身體的重心會失掉,這就容易被順勢過人,你的防守就不及格了;尤其,在你的10次撥、抄球當中,約有3次會被裁判吹判犯規(還是對方球權),約有3次沒撥、抄到球(被對方過人),而約有4次撥、抄到球中,卻有2次是你撥出界,所以,還是對方的發球權。由此總結,當你在對手運球過程去撥抄球,10次裡有8次是不利的、還是對方的球權;加上你被過人後,隊友要「幫忙你防守」,你犯規後增加我方團隊犯規次數,提高對方上罰球線的機會,更甚,籃球本來的基本技術有所謂的阻運,當你去撥、抄球後,基本上就不能構成阻運等等,你去抄、撥對方的運球都是「不當的」。


十四、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好的轉換防守是集「五人力量」而成;她(轉換防守)包括最靠近持球者需要做好對球施壓的阻運(pressure the ball)、阻傳(deny the pass),最早退回後場的球員必須對對方箭頭阻絕(deny),然後,其他快速衝刺回後場球員是,先退回禁區再外展去阻絕就近空手進攻球員。假如,回防(回來防守)過程發現某地區有多位對手,或者空手進攻球員沒有人防守,你應該主動聯絡的大聲叫喊:這邊多人,幫忙!所以,由此顯示,當我方進攻隊友有人出手攻擊,每一位球員都「應該有事做」;球權轉換為對手瞬間,對球施壓或阻運、阻傳,還有的衝刺回去阻絕、衝刺回禁區先固守再外展去阻絕等事。


 


十五、不要隨意挑籃(finger roll):由於挑籃需要很高、很優異的球感,並且體力不好的情況,也容易發生跳不起來以致球是碰框而出;加上挑籃目標不如擦板上籃具體,如果再考慮身材不足、離籃框很遠,彈性不佳距離籃框更遠等等情況,多數的挑籃是難以如願的。所以,比賽中,學習很多NBA選手,腳踏實地的擦板上籃。


十六、全場視野(court vision):籃球概念之一;意指球員在比賽進行中,對於球場的每一事物,視線上的掌握程度。例如持球時候,都能看到或掌握其他四位隊友蹤跡,如此你將可以簡單發現隊友空檔而傳球助攻;以及,看到或掌握五位對手行蹤,如此你將可以做好解讀防守,進而選擇適當的攻擊方式。從籃球教練討論,除了上述九位球員需掌握之外,儘可能都要求球員也能夠同時掌握邊線、中線、禁區線、罰球線、3分線、籃板、籃框與三位裁判等,這才是良好的全場視野。


 


十七、快攻中推進:在由守轉換為攻擊過程,不論是搶奪防守籃板球、抄截、對方失誤等等情況中,這種準備快攻中的推進,隊友之間最好採取「傳導球方式」;例如你即將搶到籃板球、你即將抄到球等之類隊員,必須在即將奪取球瞬間,就先觀察隊友位置、對手位置等等,然後儘量以傳導球去做推進。我們理由是,傳球絕對比運球還快;並且,多數人的運球能力不佳,採取運球推進容易掉球。加上偶爾裁判尺度較為寬鬆,一個打手犯規有可能不響哨,結果就會讓運球推進的球丟掉;尤其,以運球推進所耗費的體力,絕對比你做傳導球還大。所以,在種種弊多於利情況,你必須在快攻推進中儘量採取傳導球方式進行。


十八、結時間攻擊:所謂結時間攻擊就是指,24秒進攻權限即將結束時,像時間剩下3秒或5秒等等;此時,球隊的進攻儘量以控球後衛做「掩護變化」 (screen away)結束。而主打掩護變化的位置,建議在3分線圈頂區;此時內線4號大前鋒,就需主動移位去幫控球後衛做掩護。


 


十九、對球施壓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意思是,對持(運)球者施加壓力、干擾、威脅,進而影響持(運)球者投(上)籃、傳球或運球切入、運球前進等防守動作稱之。對球施壓動作依實際不同狀況,劃分為「四大類七種動作」,分別(一)進攻者接球還沒有運球,如何對球施壓;這分1、來得及貼身對球施壓與2、來不及一手之隔對球施壓二種。(二)接球者已經運球,如何對球施壓;這多是指遠距離運球情況。(三)持(運)球者準備傳球,如何對球施壓;也就是防守者要做好阻傳(deny the pass)。(四)持(運)球者準備攻擊投(上)籃,怎樣對球施壓等;這分類為1、來得及封阻、2、來不及封阻但來得及跟隨製造壓力、3、來不及封阻製造障礙等三種。


 


二十、阻絕:所謂阻絕就是對進攻方的空手球員,包含是空手走位的球員,然後想盡辦法不讓對手接獲傳球,稱之為阻絕(deny)。英文原意,deny是拒絕、否定、絕不之意;用到球場上就是,防守者絕不讓空手的進攻球員,輕易獲得傳球來攻擊。防守者不讓空手進攻球員接獲傳球來攻擊我,這是上上之策;假如被動不阻絕,讓這進攻的空手球員接獲傳球,此時防守球員就被動了。阻絕劃分為二線(two pass away)阻絕與三線(three pass away)阻絕之別。所謂二線阻絕意思是,防守對象距離持球者七大步以內,而且中間沒有任何一位進攻或防守者。二線阻絕的動作要領是雙腳彎曲成前弓後箭,富有彈性。三線阻絕是指,防守對象距離球七大步以上;防守姿勢是開放的投降姿勢,至少一腳站在禁區裡面。


 


二一、幫忙還原(help and recover):所謂幫忙還原防守,就是某防守者幫助被運球過人的隊友防守後,運球者在進攻受阻情況下將球傳導而出,此幫忙防守者迅速還原去防守原來防守對象稱之。幫忙還原防守有二個重要意義是,球比人重要、團隊防守重於個人。從實務討論,對手持「球」要得分了,防守者甲假如還緊貼空手球員有什麼作用?你防守者只顧「看緊」空手球員,而讓對手這運球切入、甚至去得分,這叫團隊防守嗎?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