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們家越來越多人要去或是已經去進大學去唸書了,舅舅我感到很是高興,沒幾年前還覺得各位跟底下這位小朋友一樣大,沒兩下就要長大成人了。

 _25182.jpg

我在唸大學的時候,我們家裡還沒有過大學生,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家會有8個,實在是可喜可賀,現在就讓我提供各位一些實際的經驗與看法,讓你們參考,我講的不一定就是對的,你也要習慣其實沒有人講的都一定是對的,也許你也不見得這樣想,所以你們參考看看就好,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好跟絕對正確的事情,只有你要不要想不想的問題而已。

 

各位已經是成人了,雖然你們申請信用卡還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不必獨立思考,在古代的日本,武士15歲就被視為成人,需要工作與擔任家長的任務,所以如果在這個年紀還不知道自己以後想要做什麼,這樣是不及格的。

 

人生在很多的時候,在當下看,很難判斷是好是壞,看起來好的事情,過了幾年回過來看也不見得有多好,而看起來很糟的事情則大多就真的很糟……….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的大學生涯,我覺得有三件事情我做的不錯,到今天都影響深遠,現在也分享給我的外甥們當參考。

 

第一件事情當然是「全力準備研究所」,我從大二就開始準備與規劃,哪些科目需要讀,哪些科目沒有用,哪些科目是重點,哪些科目特別難,這都是「早知道早好」的事情。孔子說: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也許你並不需要這麼做,這端看你未來的工作對於學歷重視的程度,在我的行業裡,沒有一張國立大學的碩士文憑,那幾乎等於是「傷殘人士」,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

 

我的某個上司曾經跟說:「你知道你的薪水可以請其他部門兩個小姐嗎?」,如果你想要脫離22K的悲慘命運,也許你現在應該想一想,怎麼樣才能讓你跟同儕間出現「差異化」?

 

但是,這也讓我付出了一些代價,我失去了我當時的女朋友,雖然現在看起來這也是好事一件…………..

 

我做對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幾乎不太使用翻譯課本」,你的教科書,大都是很普遍的在使用,坊間有許多針對這些課本的「翻譯本」,可以讓你突破語文的障礙,快速的瞭解課文的內容。

 

但是「語文障礙」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去克服的缺點,能夠看懂輕鬆看懂外文書,對你的人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即便是現在,我也仍然需要閱讀外文書籍與文章,來充實我職業上甚至是休閒活動上的專業知識。

 

況且,許多國立大學研究所的考試,甚至是國外的入學考試,看不懂英文題目,再會解題也是白搭。

 

而且,我可以跟你保證,你現在學的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有用,出了社會連一點屁用都沒有,但是英文絕對不同,能不能說好英文,關係著你的工作能力,也代表著許多的工作機會可以 選擇。

 

說不定有一天,你們能找到好的工作機會只有在國外,但是你只會說「Hello, thank you and goodbye」,那怎麼辦?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我不修輔系、雙學位與教育學程」,在我的年代,這幾樣東西都是很新奇很流行的玩意兒,好像你有兩個以上的學位,可以找到幾千個工作機會,而如果還有教育學程,當老師這輩子都不怕沒飯吃了。

 

但是事實是什麼呢?事實是你必須為了這些東西,付出很多的時間在應付課業上,而份量會多到讓你沒時間好好去想其他的事情,包括對於主修科目欠缺充分的瞭解與深刻的思考與體會

 

況且,你有可能延畢,也有可能讓主修成績低落,也有可能不能好好認識同學,建立你的人脈,也有可能沒辦法經營自己的感情生活,成為出了社會還沒談過戀愛的怪人,更有可能讓你在想考研究所的時候考的不理想。

 

「專注」能夠產生的力量,遠遠超乎你的想像,在這幾年把專業知識的部分磨練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步,將會是你未來競爭的本錢。面面俱到不是不可以,但是身心俱疲能夠學好什麼東西,這是讓我懷疑的。

 

而雙學位與教育學程對你的未來的工作有無幫助?這我不敢講,至少以我來看,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有10個學位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加分的,而如果你對於「教育」他人沒有熱忱與理想,那只是想混一口飯吃的老師,學生不是太可憐了嗎?

 

就現實面來說,我認識修「雙學位、輔系、教育學程」的人,混的都不怎麼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持否定的態度。

 

總而言之,大學時該想想未來該怎麼規劃,而不是只有傻傻的唸書而已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3607_10151848623027866_912671277_n

這幾天連假在家裡閒的發慌,跑去車店把小藍後變換成可容納30T的「肉腳救星」,拿回來的舊後變分解做一下清潔,分解之後發現上導輪轉動似乎阻力大了一點,拿一個新的7900後變比一下,果然是有些差異。

1238058_10151850601292866_1054999698_n  

 

其實這也很正常,小藍也兩歲了,雖然小藍比較少騎一點,但是零件總是有使用壽命,而後變導輪轉動的圈數一定是相當驚人,軸承結構又相對小很多,壽命相對比較短似乎也很合理。

 

原以為這樣的差異應該是「不明顯」才對,上了我的固定式訓練台(阻力也是固定的)之後,居然踩起來「感覺不一樣」,輕鬆了一點。

 

後來我想了一下,這應該也很合理,鍊條有沒有潤滑,在時速35公里的情況下(大約是200W的騎乘)差異會是5W,導輪的轉動阻力影響應該也不會低於這個數字,況且,導輪比車輪的軸承轉動的圈數多更多(跟BB更不用比),轉動阻力應該是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才是。

 1239970_10151855322217866_1456015267_n

我又想到如果小藍這樣就有差了,不知道小紅怎麼樣?小紅更老一點,里程數大概是快3萬,應該是狀況更糟,果不其然一拆下來就知道,轉動阻力差到不行,難怪每次騎小紅跟新的Rabobank都覺得差很多……..

 

至於要換什麼導輪?似乎從參考資料中可以知道,似乎導輪越大阻力越低,也許我可以試一下 13T的看看(感謝桶尼兄與權哥提供),但是導輪變大同時也壓縮導輪之間鍊條的空間,有沒有真的有幫助,試試看就知道了。

 

http://www.bikeradar.com/gear/article/friction-facts-bigger-pulleys-really-are-more-efficient-37615/

http://www.bikeradar.com/gallery/article/pro-bike-edvald-boasson-hagens-pinarello-dogma-k--36988?img=13

 

至於那種貴三三的陶瓷導輪,我想我是不會用的,每年都換誰受得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8876_621265854585392_401662338_n  

最近,我的貴人強者我朋友告訴我,似乎他陷入了某種「低潮」,忽然間,他踩不動他的固定科目「90% FTP 90min」與「 6*6min 105%FTP ,而且已經持續五個月了。

 

言談中,我感覺到他的焦慮,身為菁英組好手的他,對於進入RE30 有著許多的不確定,RE30這組爬坡高手相當多,他擔心進入了這組之後,優勢不再又陷入低潮,比賽恐怕要掉漆了。

 

我問了一些他訓練的狀況與方式,並且也參考一些其他人的意見,雖然這種「隔空抓藥」的方式恐怕也不見得準確,但是至少有一些面向,我認為是可以有討論的空間的。

 

一、缺乏休息週與冬訓基礎期

首先要引用一下「回轉向前」的這篇文:

http://www.cycliving.com/view_blog.asp?sn=256

中間的文不要看沒關係,第一張圖請用心體會,休息之於訓練相當的重要,人體有其循環運作的過程,如果無限制的一直操就會變強,那人人都會變成奧運冠軍了。

 

休息,不僅可以走更遠得路,還可以輸出更大的POWER,這是功率訓練最重要的原則之一:「達標」,如果明明是要踩 330W 6分鐘,卻踩三分鐘就掉出

300W以下,那這樣的訓練就不紮實效果也大打折扣,為了不讓疲勞影響我們的訓練,休息是必要的。

 

休息週,原則上我自己是每三週就穿插一週休息週,以WKO+PMC管理來講,就是把TSB(疲勞狀態)恢復到一定的程度,以迎接新的挑戰。

 

而每年的賽季末,降低強度的「冬訓基礎期」也很重要,這個期間LT以上的科目變少,TEMPO以下的時數大量增加,目的除了讓肌肉慢慢恢復彈性,也是擴大有氧耐力基底的好時機,使得能夠在春訓時的高強度,身心都能夠準備好。

 

二、心因性的疲勞

如果說,這樣的症頭說是OT的話,那被拉爆的隊友就太可憐了,但是踩不動也是一個事實,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我的看法是:這不是OT,至少生理上不明顯,但是心理上已經開始出現疲態,過多的重複,高強度的訓練,讓心理上出現厭煩的情形,心理影響生理的層面比較大,訓練動力下降的因素很多,這也是某種訊號,因為也許離OT「沒這麼遠」。

 

我的建議是:月底賽季完,休息二到三週,完全不碰車,然後進入冬訓期。

   

三、缺乏有系統的訓練計畫,訓練科目欠缺「針對性」

沒有人可以在所有的賽事獲勝,有的比賽是平路賽,有的是純登山,有的是繞圈賽,也有計時賽,除非你「不屬於這個級別」,不然的話能夠每站都優勝也滿奇怪的。

 

那麼「你能贏哪些比賽」就很重要,針對這些比賽去做準備,會比亂槍打鳥會更有效率,如果目標是純登山賽,那就要針對明年比賽的時間,去回推訓練的時程,並設定輸出功率的目標,這就叫訓練計畫。

 

舉例來說,如果是以「武嶺」作為目標,那麼「三小時的輸出功率」,就是你最重要的輸出指標,怎麼增加這個區域的輸出?要加強哪些能力?要練哪些科目?迴轉要設多少?要不要加強VO2MAX以上能力?訓練時間怎麼分配?什麼時候要實地測驗?多久測驗一次?這都是需要去安排的。

 

但是強者我朋友一直只練這兩項科目,這樣一來似乎沒有人能幫助他,觀察他如何操作這些科目,對他的目標有沒有幫助,以及是不是可以練一些新的科目,除了增加一些針對性之外,新鮮感也是很重要的。

 

四、有了功率計,請善用WKO+

買了功率計,除了使用功率當訓練指標外,同時讓WKO+幫助你監控自己的狀態,並且分析訓練狀況,才不枉你花了這麼多錢而只有多一個數字可以看。

 

在此之前,測驗出正確的FTP很重要,這將是操作科目的指標與疲勞計算的基準,請不要吝惜這30分鐘。

 

 

最後,我自己是覺得,雖然說強者我朋友的確是很強,也是車隊的指標人物,背負著許多人的期待,與對自己的期許,但是也請不要忘了,畢竟騎車是休閒活動,是讓他身體健康、釋放身心壓力,心態上放輕鬆一些,也是必要的。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大家的祝福,自從FB有「生日」這個功能後,忘記朋友生日好像就不會發生了……..

 

今年對我來說,是一個「改變」的年,不管是工作、家庭、人際關係、騎車都是,這些改變大都是在意料中或是規劃內,所以風風雨雨也許有,但是要說「衝擊」可以說一點也不會(對於其他人我就不敢講了……..)。

 

人生的無常才是常態,停滯不變 的生命跟死了沒兩樣。

 

這些改變之中,最令我高興的,莫過於我多了一個兒子,「有子萬事足」是我以前不能感受與理解的,現在可以說生命又走到一個新的階段,心境也似乎不同。

 571085828208

那麼,放眼明年,我心裡的願望,第一當然是兒子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第二是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家庭能夠和樂,第三是工作能夠順利,多賺一點錢讓家裡能夠更安穩。第四是人際關係能夠拓展,希望能夠有益於朋友們,也希望能多認識一點好朋友,不要再交到一些口蜜腹劍的小人了…….

 

最後,我的一個最「卑微」的願望,就是明年可以跟RM35主集團一起過牛山與舞鶴,而我今天會在「節食70%」這種很硬的課表當中度過。

 

也希望我的朋友們,平平安安、諸事順利、築夢踏實、家庭和樂,謝謝大家。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091_327026622865_1309879_n.jpg

 

親愛的老婆:

 

今天就是我們堂堂邁入第四年的結婚週年,雖然說,這個「日期」本身是有一些爭議,在國家的正式文件裡是登記的是民國9999日,但是當時因為怕人太多,所以真實登記的日期是前三天的96日,而宴客的時間是同一年的36日,總之呢,以正式文件生效日為準好了。

27091_327026627865_1095983_n.jpg

 

這三年,如果用「平順」來形容,那就完全不符合事實,但是硬說成「大風大浪」,好像又太誇張,生活中困難總是難免,但是怎麼一起走過這些風雨,也是一種回憶與浪漫。

 

(照片裡的胖子到底是誰………..

 s9L_5LOj15bW8mQ2W3anaA.jpg

今年我們多了一個兒子,人生似乎走到一個新的境界,以前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等到我有了孩子,我有了一個重要的人生目的:把孩子養大,現在我才瞭解,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重要,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有意義,這是沒有小孩的人不能懂的,就好像跟只會打三對三的人講快攻反擊速度的重要性,或是登山賽總是掉隊在那邊ITT的人講解無氧攻擊的選擇時機一樣。(這到底在胡言亂語什麼……

 28542.jpg

1175690_10151822542797866_1534494545_n.jpg

1236007_10151806187497866_980700525_n.jpg

我是一個富有的人,因為老天讓我遇到很棒的老婆,又給我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是千金難買的無價財富,遠勝過萬貫家財。

 

所以,不管是三年,或是三百年,還是   三兆年,我覺得我有信心,能夠跟你一直牽手走下去

 

klKJvcwe2WM67HrJ95VgUg.jpg2CkjvBCOUpGA7JxmzPTsFQ.jpgZ9WVTjefUHqggIzIK_PGVQ.jpg VdZBfWhDSZBa__YMSx_t4A.jpg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向以來,我的自行車都圍繞著「比賽」打轉,所有的騎乘與訓練準備,都是以比賽為目的,原因無他,我的習性是不喜歡漫無目標,有目標就會有計畫、有Schedule,這樣我才覺得踏實。

 

這沒有對錯的問題,有的人喜歡隨性,有的人不喜歡比賽,休閒活動本就是釋放身心壓力為主,怎麼去進行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爽不爽的差別。

 

也因此,我也很喜歡看人家PO自己的訓練紀錄,研究對方的生理特性,幾個練比較勤的車友,常常PO的話,我還會看一下最近是不是又進步了,看著大家有方法、有毅力的努力,實力慢慢的累積,讓我有「吾道不孤」的喜悅。

 

所以有時候我也會把別人分享給我的觀念,分享給其他人,雖然是「假會」又多嘴了一點,但是能有益於他人又何必吝嗇呢?

 

昨天就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同樣也是一位熱愛單車的前輩,他把目標設定在「百吻冷水坑」,藉由大量的練習來增進自己的實力,並且準備今年KOM的賽事。

 

準備的時間似乎說多不多,真要有什麼「爆發式」的改變,也不見得不可能,以這樣「硬斗」的賽事,應該比得上三大賽任何一個HC坡,長達4~5小時的登山賽程,重點式的加強「限定能力」與增加訓練強度,還有改變生活習慣與訓練方式,都有機會讓實力呈現不一樣的風貌,要爭冠也許是還差了一截,但是騎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也是很有機會的。

 

不過,我知道這位前輩車友有一個「超長行程」的騎車計畫,以訓練的角度來看,這種遠超過體能負荷的路線,對於騎車的實力可以說有害無益,即便是超低強度的LSD,操個8~10小時也算是很過份了,何況是遠超過這 個時間,又要付出肌力爬超多坡,對身體主要的危害有三點:

1.      大量的流失蛋白質與肌肉,並且有橫紋肌溶解的危機

2.      消耗血紅素

3.      傷害肝臟功能

 

超高負荷的騎乘,會打斷訓練的持續性,又很難短期恢復過來,在自己排定「重要賽事」(A級賽事)的發展期與顛峰期插入這種活動,無疑的是開了訓練計畫很大的一個玩笑。

 

理論歸理論,我試探性的丟出這個問題,想瞭解一下他真實的想法是什麼,結果是他的「先後順序」很清楚,對他來說,這個「超長行程」是一個重要的「體驗」,雖然說比賽也很重要,但是比賽也是一個「體驗」,而非目的。

 

我可以感受到,他是很單純的喜歡「騎車」這一件事,對他來說,上不上凸字台或是成績如何,都只是其次,大量的練習也只是為了「喜歡」兩個字而已。

 

不為了什麼,單純的喜歡一件事,就是這麼的美好。

 

28542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242929001667-7ivy7ez1zono-670-75

 

MON :Tempo 1HR (70RPM) + RR

 

重點:適度加入TT騎姿,目標1HR TT

 

 

TUE:重訓/核心

 

重點:核心肌訓練

 

 

WED:迴轉

 

重點:1. 高迴轉(120RPM)搭配超高迴轉(200RPM)

2. 單腳迴轉

 

 

THU:力訓 (40~50RPM)

 

重點:6分鐘低轉3.5區*8 (40~50RPM)

 

 

FRI:伸展

 

重點:1.腰部伸展 2. 肩部伸展 3. 大小腿伸展 4. 背部伸展

 

 

SAT:6HR EM

 

重點:重點中的重點,每週必練

 

 

SUN:3HR EM + LT 20min X 1

 

重點:視體能調整成RR

 

 

 

每週時數分配:

 

基礎一期(9/9~10/6):11HR-12HR-13HR-8HR

基礎二期(10/7~11/3):12HR-13HR-14HR-8HR

基礎三期(11/4~12/2):12HR-13HR-14HR-8HR

基礎四期:視情況而定

 

今年計畫原則:打底、塑型、維持,再打底、再塑型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部落格正式搬遷至痞客邦,舊網址 Yahoo Blog:http://tw.myblog.yahoo.com/huang-jd 已無法留言與回覆

 

想與我聯繫或是討論,請在這裡留言,謝謝大家

 

Yoona-Eider-CF-kpop-4ever-32813590-1160-1596.jpg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連看了好幾部「堺雅人」的日劇,上一部的王牌大律師,誇張之餘劇情堪稱緊湊,這部目前風靡台日的「半澤直樹」應該會把堺雅人的演藝生涯推到顛峰,這告訴我們演員選擇劇本比片酬重要多了。

 9241454838_6dd6276435_z.jpg  

當「部下的功勞被上司佔為己有;上司的失敗是部下的責任」這麼經典的台詞出現時,不少人心裡在流血或是訕笑吧,畢竟大部分的上司並不是像曹操這樣的雄才大略,有著一般人的性格也是理所當然,而這也是人性的必然,只不過還沒當到「上司」的人就先罵一下自己的老闆吧。

 

對高級主管來說,除了要對抗來自下屬的「潛在競爭者」與「麻煩製造者」外,還有內部與外部的對手,要能穩如泰山,實屬不易,即便高層有靠山,也不知道那個「靠山」幾時會失事,所以「保護自己」就成了他們的行動準則,過錯推給下屬是「直覺反應」。

 

前五集的中心思想都圍繞在這句話,這麼「寫實」的劇情設定,構築的劇情其實是很虛幻的。

 

雖然說,把過錯推給下屬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像劇中的支部長幹得這麼大膽,又是濫權又是中飽私囊,還能聯合其他單位批鬥自己人,恐怕現實生活中也是少有,除非是公家機關這種萬年單位,要是私人公司能夠玩到這麼殘,這公司好像也沒有什麼好待,會賺錢才奇怪。

 

要跟上司鬥,尤其是中階主管像「半澤」這樣,底下還有兩三個忠心部屬,其實是有條件一搏,團結力量大,未必不能戰勝上司,這種戲碼在小型公司算是司空見慣,上司即便有人脈、有權力,下屬有專業有經驗又能掌握狀況,默默的挖幾個躲不掉的洞,或是用假消息誤導,更有甚者管制信息讓上司什麼都狀況外,讓公司的更高層認定「沒有能力掌握狀況,又頻頻出包」,這時候「頭銜」就只成為負擔跟負責的包袱,這也是越往高層走,越是如履薄冰的道理。

 

但是,要開戰,總是要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戰鬥的中心思想要先清楚,戰略才會正確。

 

大抵一家公司,如果高層出現像「支部長」這種敗類,就是公司衰敗的信號,欠缺有效內控與權責相符的正常流程的公司,就叫做「管理不善」,這種公司在賺錢的時候也許還看不出來,一旦進入「高原期」不再成長之後,公司治理就會分出高下(話說晶圓雙雄現在……..)。

 

所以,打這一仗,到底是榮華富貴的拼死一搏?還是莊子說的兩隻貓頭鷹在搶一隻死老鼠?這是開幹之前要先想一想的,如果你覺得閒著也是閒著,想要增添一些生活的情趣,那也就算了,但是要是在這種爛公司打這種經年累月的消耗戰,然後不管獲勝或是戰敗都一無所獲,那就是浪費自己的職業生涯與生命,值不值得?

 

再者,像半澤這樣,能夠收回這五億「幾乎完全不可能收回」的不良壞帳,能力、毅力、經驗、智謀與手腕,早就超乎一般行員能夠做到的程度,去哪裡都能出人頭地,有必要跟這種無良上司周旋經年?

 

能力這麼強,領導統御這麼成功,底下的人忠心不二,智計百出又武功高強,外加膽識過人又心狠手辣,真要比,大概跟曹操差不了多少,不要說行員,當內閣總理大臣也委屈他了。

 

所以日劇還是看看就好,當真要去跟上司纏鬥,先惦惦自己的斤兩再說。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YAHOO要關掉BLOG服務,我要搬去PIXNET,請舊雨新知多多關照啦

痞客邦網址
http://asruada0.pixnet.net/blog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