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殘忍的故事:

 

我的某個前東家的某個部門經理,他有個不近人情的「內規」,就是他不准自己部門的人「內轉」。所謂的「內轉」,就是申請轉調其他部門,其實內轉的意義,是大型企業,為了讓人才有更多的歷練,並且留住優秀人才一個好的制度,只可惜在台灣這種「以和為貴」這種和稀泥經理人文化,情願放走人才也不願意面對自己管理上的失敗,比比皆是。

 

那不能內轉,又不願意待的人,只有「離職」一途,所以可以想見該部門的離職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但該主管「好官我自為之」,也就這樣幹了好幾年。

 

不過,忽然他罹患了癌症,手術過後的他深知自己無法再勝任原來的職務,換他要申請「內轉」,他的頂頭上司冷冷的回他:「公司不是讓你來養病的」,結果只能黯然離職。

 

告訴我這個故事的朋友,說:「我知道這麼說很沒有人性,但是看到現世報來得這麼快實在是很爽。」他一邊笑著一邊說,我的確很能感受到他的喜悅……….

 

故事說完了,看的人高不高興那我管不著,我只希望大家能夠能有多一點同理心、寬恕與愛去對待別人,這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

 

其實呢,以我來看,說不定「不准內轉」並不是他的意思,而是他上司的意思,只不過他不敢違抗上司,而到頭來上司也沒有給他特別待遇,所以我是認為有的上司某些沒人性的「潛規則」根本無須遵守也不必理會,大不了大家一拍兩散,自己還留得好名聲,也等於是給自己留條後路走。為了這種沒人性的老闆賠了名聲又折兵,划算嗎?

 

對我來說,「因果循環」從來就不是什麼神秘難解的宗教概念,而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罷了。就像故事裡的經理一樣,就算他不生病,未來也不見得有什麼好發展。

 

我一直很相信,你付出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差別只是 When, Where, What and How而已,你付出善意,最終你就會得到善意。你付出寬恕,最終你也會得到寬恕。如果你付出仇恨與憤怒,那絕對不會得到善意與寬恕。而整日只會抱怨與不滿的人,當然也只能得到抱怨而已。

 

所以,我不太相信「死刑」這種報復刑會給社會帶來安定與和諧,用暴力與報復可以得到安定與和諧,實在是大違「因果循環」的定律,我認為任何法律或是罰則的存在,不只是要讓守法的大多數人能夠得到益處,而是對於犯錯被處罰的人,也能夠記取教訓做出改變而得到益處,這樣所謂的法律或是罰則,才有存在的價值。否則的話,只是另一種暴力而已。

 

這幾年,我盡量小心的注意BLOG與其他網路媒介的文字與用詞,盡可能的不要抱怨與批評,除非實在是忍無可忍………..,不然你只會看到我寫「真棒」、「加油」這一類單詞,雖然我未必是這樣想的。「批評跟建議」就留給來找你想聽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批評與建議」才會發生效果,否則只是馬耳東風罷了。

 

另一個同理可證是:現在你對自己孩子關注的時間越少,你花在沙發上看電視發呆的時間,或是死命的發展個人興趣的時間,將會在往後他成長的路上連本帶利的還給他,而越晚還「債」的父母,運氣不好那個利息會大到你無法想像也無法償還。

 

我越來越不敢晚上練車,只敢早起趁孩子還在睡的時候踩個幾下,圖個身體健康,希望以後他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堂堂正正做人,我的「報應」就了結了。

P1040952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3  

這張是盤子哥摔車後的照片,從這驚鴻一瞥中,我們可以看到,盤子哥的鞋底板幾乎退到最後面。如此一來踏板軸心就會放在拇趾球下面,而不會放在腳趾下面。

 

這樣做的用意,在於:

1.減少拇指下方血管被壓迫,導致腳麻。

 

2.如果把踏板軸心放在腳趾下方,踩踏時腳趾需要用力,腳趾一用力就會導致阿基里斯腱緊繃,然後小腿會跟著收縮小腿一收縮,長距離比賽時,就會容易腳抽筋 

 

3.也是最重要的,減少踩踏的能量浪費

 

 

本文內容由小樹自轉車提供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歲的時候,就喜歡騎單車趴趴走了,後來有次發神經,跟朋友一起從家裡出發,騎到基隆、金山、淡水,這100K從早上六點騎到晚上八點才到家,實在是不堪的青春回憶……….

擷取

 

後來陸陸續續我又自己騎了好幾次,每次都騎好久又好熱,再不然就是下雨。

 

隨著時光慢慢演進,這個路線有新路開通,如:登輝大道、新台五線、野柳隧道、河濱自行車道,還有就是騎乘能力的上升,我一直在嘗試一些新的路線。

 

從動物園走,翻過軍功路後,經過動物園走106轉平雙隧道,下福隆然後往基隆方向前進。這條路是參加過「環大台北」後,就比較常走這段,走這裡就路程遠多了,回到家大概是200K,爬升大概1000m,唯一就是福隆到基隆這段路比較窄,大卡車略多,要多注意。

02

 

還有就是為了避開基隆市區迷宮般的路線與擁擠的車況(只要鬼遮眼轉錯一個彎一定就是迷路了),我到基隆火車站就轉往外木山,以前我會避開外木山,理由是外木山陡到很誇張,現在雖然談不上輕鬆,但是慢慢爬上去還沒什麼問題。

03

 

我也很愛走風櫃嘴下萬里,然後陽金回家,路線短一點,純爬山路線,早去就早回家。爬升大概是1400m左右。

 

風櫃嘴或是陽金這條路,從淡水往金山逆騎上來,平路操一操最後爬個山回家也是很有操練的效果。附帶一題的是,從淡水紅樹林站到陽金入口前的7-11,大約是40公里,拿來練個ITT也不錯。

 

唯獨要注意風櫃嘴與仰德大道下山路況常不佳,會有坑洞或是青苔,而山上容易下雨,要注意安全。

05

 

前一陣子則是很愛騎五分山+不厭亭,原則上這路線應該「先不厭亭,再五分山」,如果從瑞芳上九份,有時候車況很令人抓狂,反過來走則沒有這問題。

06

 

最近,我把這個路線改成一個新的嘗試,從動物園方向切過五分山,然後從瑞芳走到八堵接基隆外木山,然後從金山回淡水,轉上巴拉卡從仰德大道下來回家,這條路線大概是160K,爬升近2000m,整條路線夠長,爬升也夠,最重要的是:車不算多,整段有氧騎下來大概也要八小時吧?

07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詳情請見:單車時代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3778.html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為止,前三站在愛爾蘭的比賽業已結束,希望回到南義時可以擺脫濕淋淋的天氣(大概吧)。

 

第一站拿下TTT第一名,不意外的是以團隊戰力為主Green-edge,話說TTT要能騎的好,除了大量的練習與默契外,最好是成員能夠「平均的強」,這樣輪起來才會快。

SPTDW113_result

 

最令人傷心的就是Garmin 在這天雨路滑的TTT摔掉大將Daniel Martin,看來環義前途黯淡。

 Dan-Martin-Cycling---2014-011

而第二與第三戰的平地站則由Marcel Kittel (Giant-Shimano)掄元,兩個50衝刺積分吃下去的Kittel來勢洶洶,相信明天第四站的終點線也是他狙擊的目標,而連續兩站都被Kittel碾過的Ben SwiftElia Viviani,在第四站的終點線前,Sky Cannondale 會不會開出更厲害的列車來反制?值得大家觀察。

 

昨天的比賽很清楚,最後56公里,Cannondale非常強勢的在中央開出火車,兩旁分別是外側的Giant-Shimano與內側的Sky,三方拼命為主將守住有利的位置,一個U-TURN過後,中央的Cannondale一馬當先,Kittel的位置不算差,大概是第76個,等到最後要衝刺時後來居上,最後一秒才碾過Ben SwiftElia Viviani

 

如果Sky Cannondale明天沒有特別的想法去圍堵 Kittel,第四站恐怕還是Kittel 的囊中物吧……….

 giro-ditalia-2014-stage-3-marcel-kittel-giro

至於GC的部分, Michael Matthews預料還會穿一天的粉紅衫, 目前Uran 第八(+19”), 冏爺第14+21”),Quintana59+1’09”),J-ROD116+1’47”),也許要到第五站,第五站將會有一個三級坡與兩個四級坡,並且終點設在山上(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到時候看GC們是不是要創造一些秒差出來,還是保持體能繼續互盯?

 

我猜是後者,因為硬的還在後面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往年的慣例,這次的Giro d’Italia也會有TTT/ITT站,分別是第一站的BELFAST - BELFAST (TTT),第12站的BARBARESCO - BAROLO (ITT),與整人的第19站山地ITT BASSANO DEL GRAPPA - CIMA GRAPPA (CRESPANO DEL GRAPPA)

 

對於TTT最難的來說,還不只是配速與輪車而已,轉彎的數量越多,轉彎的難度越高,對於選線的正確與否,還有帶頭的人進出彎的速度,都會影響成績,一個彎如果慢個兩三秒,幾個彎下來差到半分鐘都有可能。

 

第一站的路線,我認為比較有挑戰性的是地圖中右邊第一個彎,除了高速直路後要轉彎外,路還變窄,高速外內外之後又有彎道,失誤的機率還不小。

TTT-1

 

C1

而第12站的ITT也不是「全平路」,先爬一個四級坡大概400公尺高的小山丘,坡度不算陡,接下來下滑500公尺接平路段,爬坡平路下坡三個願望在46公里之內一次滿足…….

 

這樣一來,使用計時車有優勢嗎?各隊的器材選擇會是一個焦點。

12-2

 12-1

19站的CIMA GRAPPA大概是跟宇老差不多一級坡,平均坡度8%,總長約20公里,完全是登山能力的展現,說不定,粉紅衫就會在19站大致底定。20-119-2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我們把今年Giro選手名單攤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去年的冠軍粉紅衫得主 Nibali 以及紅衫得主盤子哥都沒來,而康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拔掉過粉紅衫,怕會觸景傷情所以也沒有在選手名單上。

Cavendish-Nibali_2566045b

 

也因此,情況似乎對於去年GC榜上的23 Cadel Evans(以下稱冏爺)以及 Uran Uran大為有利。

nibali-evans 

 

冏爺這幾年的狀況一直保持不錯,即便不是冠軍,GC榜上也是常常看到他的名字,而今年BMC還多了一個大將Sanchez,基本上BMC陣容變化不大,幾個選手在2011冏爺拿黃衫時就在了,不過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最後幾站冏爺是獨自在領先群中,自己帶隊追趕史瑞克兄弟,縮小秒差並在TT站一口氣打垮 Andy,這種一騎當千的氣概,實在也是因為副將能力的問題,今年是不是可以在最後幾個山地戰能夠與Sanchez相互支援一下?進而穿上粉紅衫,著實令人期待。

pic436937303_205

 

當然預料年輕的Rigoberto Urán也會是冏爺強勁的對手,不過Uran今年才剛轉去OPQS,是不是能夠像在 Team Sky一樣,有強力的隊友支援下能有好的成績,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之一。

 

除了這兩人之外,名單中幾個名將也是很有競爭力,首先是義大利籍的 Ivan Basso,去年的山地積分,前三名都是義大利車手,足見義大利車手的爬坡能力與「主場優勢」有目共睹,而義大利本地的車迷,一定也很期待Basso能夠把金盃留在義大利。

RiderPicture

 

還有超級會爬坡的Joaquím RodríguezTeam Katusha)與 Quintana Movistar),如果GC群的時間拉不開,這兩人將會在最後的山路ITT對於GC們產生莫大的威脅。

 

在藥檢技術進步與生物護照實行的今天,J-Rod似乎是目前在功率數據上最會爬坡的選手,這次環義是不是能保持巔峰,相信是各隊經理傷腦筋的問題。

220px-Joaquim_Rodriguez

cycling-fra-tdf2013_tdf070_37080519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快的,春天的古典賽結束後,夏天的腳步逼近,三大賽就要來了,首先登場的照例是Giro d’Italia (環義),在當地時間的5/9第一站就揭開序幕。

 Giro

 

第一站將會在北愛爾蘭的BEL FAST舉行(真妙!),而頭三站都會在北愛爾蘭境內舉行,然後從南義出發往北義,北義的山路段多且崎嶇,可以預料15站以後,登山積分與GC排名之爭將會白熱化。

 

Giro d’Italia 圖:路線示意圖

MAP

 

圖:義大利地形圖

Italia

 

 

除了經典的Mount Zoncolan之外,去年因天候取消的PONTE DI LEGNO - VAL MARTELLO/MARTELLTAL 將會在休息日後的第16站再度登場,超級坡Passo_dello_Stelvio(標高2758m, 爬升1749m)絕對是各家登山好手必爭之地。

 

圖:Passo dello Stelvio

 

800px-Strada_Stelvio

 

本次有一站TTT,兩站ITT,第12站的BARBARESCO - BAROLO 是「混合地形」,不知道GIANT車隊會不會又把Propel拿來當作計時車?或者會不會有車隊在坡頂換成計時車?而整人的山路ITT將會在第19站壓軸登場,19.3km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4%的CIMA GRAPPA,該不會比完第19站比賽就結束了吧?

希望今年義大利的天氣不錯,這樣一來比賽精彩可期。

 

(圖文與連結取自於官網: Giro d'Italia 2014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搭配功率計作自行車訓練,針對有氧區(包含LT*90%以下、TEMPOEM)與乳酸閾值LT以上的強度區域的科目,我自己的操作上略略有些不同,主要是我認為有氧區的訓練重點應當擺在「心率」上,心率是比「自主訓練強度」更絕對的指標。而LT以上的項目,重點在「表現」,應當以「功率的絕對值」來作為標的,對於訓練的效率,比較有幫助。

P2M  

 

有氧區的訓練操作:

在有氧區的操作,基本上我是以「限制最大心率」作為標的,以我自己來說,如果是要練 Sweet spot,那就是把心率限制在160bpm以下。如果是TEMPO,那就會限制到155bpmTEMPOEM的界線就是150bpm,而EM以下就會限制在145bpm以下。

 

要訂出這些區間,就用最大心率的限制下去操作長距離騎乘,你就會得到一個「平均功率AP」與「標準化功率NP」,外騎建議以NP為主,訓練台就以AP為主,每個小時要分開記錄,也可以觀察心率「脫勾」的時間點。

 

操作的時間,視你能夠訓練的時間而定,時間長,就以低心率的方式進行,時間短,那就把強度提高,比如說今天我可以騎6小時,那就應該以最大心率145來進行,如果只有兩小時,那就控制在155以下。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強度提升了,每天兩小時的訓練絕對無法讓你輕鬆的應付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賽事,自行車畢竟還是以有氧耐力為主的運動,每週至少一次的長時間訓練是必要的。

 

LT以上的強度區間操作:

LT以上的區間LTVO2MAXACNP,重點在表現 Performance,就是「你能壓榨出多少能量」,是對應實戰中的需求。所以應該以「功率值」做為基準。

 

使用自覺強度或是心率並不是不好,不過一般人對於RPE的感覺,普遍是「不準」,而心率的反應與踩踏出力的對應,起碼有半分鐘到一分鐘的的延遲,強度一不小心就過頭,效率上是比較差。

 

比方說練AC 1min*13, 30sec*13ACTarget370W,假定說做到第10次,POWER就掉到320W以下,那可以先考慮「間隔休息時間」加長,直到實在是再也踩不出320W以上,那就收工。等到整套無氧科目AC 1min*13, 30sec*13都可以完成,那麼在休息週過後,進入下一次的訓練週期時,間休可以縮短,並且略略增加輸出TARGET(抖~),因為這表示你的身體可以適應這樣的輸出,所以應該PUSH更高的表現。

 

關於訓練週期與表現的文章,可以參考:對的時間作對的事

 

所以基本上LT以上的強度區間,「往死裡騎」可以說一點也不錯,把強度一路PUSH到極限才會有所提升。這是因應賽季的需要,把輸出調整到定位。

 

但是,如果放到一整年,甚至好幾年的訓練上來看,一昧的「往死裡騎」,只會導致實力逐年下降,詳情請參閱拙作:如果我們都作乳酸閥、SST、無氧訓練的話會怎樣?

SRM9000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bceb78bfce75feca07c7ded7ce2da3 

 

我們可以從分析PRO的踩踏,如上圖得知,一個好的踩踏模式,基本上還是以90度,也就是下踩的力道主導,而後半週(大於180)的部分幾乎是不出力。

 

那麼,穿卡鞋的作用何在?

 

以下是我能夠找到最理想的答案:

 

 1.增加效率:我想這是確定的,尤其是高迴轉(>>120RPM) 時,不是卡鞋無法順利的通過死點

 

2.可以把踏板施加於腳掌的壓力,擺在正確位置

 

3.讓腳踝可以用正確的擺動幅度來平衡膝蓋位置

 

4.矯正膝蓋耐外側壓力,或者說讓膝蓋可以習慣固定的內外壓力比

 

5.讓膝蓋可以維持在正確的角度範圍 :這很重要,卡鞋會形成封閉的膝蓋軌跡,這對於膝蓋附近肌力的建立,還有臏骨與半月軟骨的磨損程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6.腳踝角度可以固定下來

 

7.正確使用比目魚肌

 

 

資料提供:小樹自轉車

 

 

8Ydky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