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應該都有購買二手部品或是成車的經驗,自行車基本上很多東西單價都很高,如果不想用了,拿出來換一點現金,比囤貨的成本划算,新品不斷的上市,你手中的庫存品只會不斷的跌價。
不相信?舉例來說,某甲留著Shimano7800的大盤,想說自己哪天用得到,沒多久就出7900,你還在想才差一階,過了一年全部換成11速的天下,這時候手上的7800大盤,本來當初二手賣還可以賣個六七千,現在7900的都賣到五千元了,這個兩年的囤貨成本就超過2000元,划不划得來那就看個人的想法。
在我看來,不用的東西囤在家裡,最貴,最好它以「現金」的方式存在(或是股票基金也可以……),如果你很確定還要用,或者你很愛想要多搞幾個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那麼,要在二手市場撿便宜,其實也不外乎某些「原則」,說實在的,便宜又好的東西不多,出來就是「秒殺」,要能夠買進CP值夠高的物品,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
1.一定要對「物件」的價格與走勢,有精準的認識:
在二手市場買物品不比在店裡,有定價,然後有優惠折扣,這都是公定價,比來比去也差不多,二手市場的價格比較像是「股票市場」,供需之間會符合市場模型。
所以,當一個物件出現在你眼前時,能不能「秒收」,就是對於「價格」與「價格的走勢」要能夠精準的掌握才行。(這個原則也適用在貿易商)
比方說,一支某牌的碳纖車架現在出價50000元,那到底要不要收?
我想對於不少人來說,是不甚了然的,因為你可能並不想要一支這樣的車架,如果你想要,那你就應該要先去瞭解「新品的價格」是多少?然後「新品入手的價格」又會是多少?
這也只是個開始,最好你能夠知道「以前成交的二手品價格是多少」?而且假定前年成交的價格也是五萬,去年有過45000,那你用五萬購入,似乎就不算是「最便宜」。而且又過了一年,下一個世代的新車又出來了,在我的經驗裡,這個物件就「超過市場的估計」。
2. 要常常逛:
「秒殺」之所以稱為「秒」,就是因為被收走的時間是用秒在算的,你想買別人也想買,誰先看到就是誰的。最好一天到晚照三餐光顧……..
而且對於市場的成交價格,會比較「有感覺」,對於往後的交易會有好處。
3. 供需的時機要掌握:
當市場某個物件數量多的時候,價格就會下降,此時就是撿便宜的時候。
比如說某熱門品牌的自行車表頭有附贈碼表延伸座與心跳帶,那麼等到該產品上市時,就會有換機潮,接著就會有一堆心跳帶與延伸座會被丟出來拍賣,而過多又密集的供應就會導致比價效應,價格就會一落千丈。
這種效應也適用於某些品牌的成車輪組、變速器等配件,事實上這些單品都不便宜,但是市場上流通的量實在是太多,使得二手市場的價格低到不能再低,這一類的物件CP值都破表,值得注意。
又或者,目前各家的變速器都主打11速,此時「只能用10速」的輪組就有很高的CP值,性能不錯價格也會有很多的「破盤價」,賣家為了新品會急著脫手這類產品。
4. 二手物件的定價策略與風險:
如果是「稀有物品」,或是你很想要,又不想等,那就不在此列,強者我朋友說:「不等的最貴」,實在是有智慧。
基本上,買一個二手物品,買的除了物品本身以外,還要擔負「風險成本」,比如說:某些品牌轉手後就不保固,或者早就過了保固期,或者物件本身因為使用造成的瑕疵,這都是買家自己要注意的,不然花錢又傷心就划不來了。
也因此,落地用過的物品,即便是當季的新品,沒有到「定價的七折以下」我是不肯買的,主要是台灣的市場,入手一個東西在「定價的8折~9折」是常態,而落地之後,隨著時間的過去,買家擔負的風險也越高,脫漆、撞擊、生鏽瑕疵也慢慢出現。
什麼「九成新」、「騎不到500公里」、「車主很顧車」這一類的廣告詞都不需要理會,那是車主自己講的,汽車的里程都不見得是真的,何況是單車?
更何況,還有仿冒品充斥在二手市場中,花幾萬元買到白牌車架那就真的欲哭無淚
5. 高單價物品應該要「面交」
物品單價越高,風險也越高,面交是一個降低風險的作法,但是有沒有能力看出物品的瑕疵,那就是靠個人本事了,最好是請一個車店老闆幫你看,不過有這麼好心的車店老闆嗎?
其實,如果要買一個如20萬的成車這麼貴的東西,我認為最理想的方式,還是去車店購買,可以保固又有人能維修,為了便宜幾萬塊要冒20萬的風險,在我看來不是太值得。
6. 廠牌情結
我現在買任何物件,多少還是會考慮「二手品的價值」,因為說不定哪天就要拿出來變現…………
二手品要保值,那就必須是「大家都認識的廠牌」,而且是「有口皆碑」的好貨,比如說瞎貓、跑0這一類大家都認得的物件,這樣才比較容易成交,如果是品牌能見度不高,甚至是手編輪這一類很個人化的單品,二手市場會變得非常難脫手,沒有太多買家注意的物件,定價會變得相當困難,與其賣掉變現,不如留著用到產品壽命終了,還比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