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也跟上大家的腳步開始操作「定功率科目」之後,發現真的是非常有「操練」的效果,疲勞感非常明顯不說,常常連一次的90FTP 45分鐘都沒辦法完成,我目前最多可以完成30*2這種水準,而且中間的「緩和」心跳根本降不下來,果然我的「耐力」一項大有問題,搭配每週一次的LSD是必須的。


 


FTPLT


 


這個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全力騎乘30分鐘後,取後20分鐘的平均功率」,但是,為什麼是「後20分鐘」?因為前10分鐘還算是無氧區與爆發力的能力範圍,而後20分鐘就是一定得靠「有氧能力」了,而這個輸出功率在之後時間拉長至90分鐘後,因為疲勞下降10%的範圍來到 90% FTP是合理的(當然也因人而異)。而LT就以這後20分鐘的平均心跳為準。


 


FTPLT的重要性,在定功率訓練中會被凸顯,因為這決定你該做多少的輸出踩踏,以及心跳該拉到多少才算是到極限了,應該以LTV2MAX的範圍還可以忍受,超過就該停止了。


 


至於要不要除以105%?,我自己是覺得差那個5W10W不太有意義,踩踏的本身多少都會變動,而每天體能狀況都不一樣,定功率訓練也是以「區間」為單位。


 


為什麼是「定功率訓練」?


 


人體的機制,是隨著外在環境的壓力改變而給予身體改變,進而適應環境,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經常在FTP 90% 出力踩踏,身體會開始產生改變,讓這個輸出大小變得更容易且更有效率,如何變得「更容易」?當然就是FTP上升才會「更容易」。這也意味著競賽能力提升。


 


以定功率訓練做從TEMPOLT一直到V2MAX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種訓練方法,它讓身體適應接近極限的輸出大小,並且對其做出改變。對於沒有太多時間作日常訓練的人,可以說相當有用。畢竟,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有時間來個6小時的LSD


 


而比賽能力分級,就是看「有氧能力」的大小,FTP「可以算是」有氧能力的指標,增高FTP對於4小時內的比賽相當的有作用。


 


45*290*16*6*6


 


FTP 80%~120%,不管你採取哪一個強度區間與時間,你的「目的」很重要,也就是「比賽中所需要的輸出」,比如說FTP 90 90分鐘這個科目,就比較像是ITT頂風的模式。6分鐘FTP 120 的輸出,在逃脫單飛5公里時會很有用。如果是爆發力科目(如300公尺衝刺),比較像是半分鐘或是一分鐘全力衝刺終點線。


 


所以,為了某個比賽,針對性的加強某個區間與時間,是重要的,因為這關係到你比賽中進行的順不順利,比如說,從來沒練過120%的人,最後5公里要逃脫,不容易吧。


 



 


訓練以循序漸進為佳


 


既然「人體自己會做出反應」,那不是強度開越大越好?


 


如果說,一個FTP200W的人,持續輸出300W可以撐多久?5分鐘?不管幾分鐘,超過10分鐘以上絕對是難以為繼,而且這又變成訓練「無氧能力」,這跟你要提升FTP完全是兩回事。


 


目的很重要,方法要正確,道聽途說或是一昧的只想模仿別人,而不知其所以然,能進步實在是很僥倖。


 


 


深夜隨手寫寫,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在賽季開始之後,我的平均功率一直都沒有顯著增加,而體重還呈現略微回升的狀態,這也是今年只能拿下一個獎盃的原因之一。


 


於是乎,賽季結束後,冬訓開始之前,我花了一點時間檢討賽季中的訓練科目,我發現賽季中的訓練有一些問題:


 


第一,騎乘的里程數時數太少,欠缺單一長時間的騎乘科目,要知道,5小時的LSD不等於五天1小時的低強度騎乘


 


第二,高強度的科目不是沒有,但是訓練台科目普遍強度偏低


 


第三,爬升高度不夠,爬山越來越差


 


既然問題很清楚,那改變就要馬上開始,於是冬訓開始後,我每週一定有一次「確實」的LSD,並且導入高強度的訓練台科目,並且盡可能找一天去爬升超過1000m 的路程,最好是純爬坡。


 


做出改變,成效馬上出現,不僅體重下降,Avg Power and NP也漸漸上升,狀況有越來越理想的趨勢,接下來我還是想繼續堅持無聊的LSD


 


我發現,很多人騎來騎去,幾年間都不會進步,原因通常不是「看見體能極限的天花板」,而是囿於成見不願意改變,年復一年的重複無效的訓練科目,體能與體態當然是原地踏步。


 


況且,多數人面對自己一年來的訓練時程,有勇氣面對「這一年都白騎了」嗎?


 


所以,這幾個月,我的體會是:


有成效的事情, 要堅持下去, 成效才會擴大


沒有成效的事情, 要勇於承認與面對, 並作出改變


 


大家共勉之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tw.myblog.yahoo.com/huang-jd/article?mid=3054&prev=3062&next=3050


 


前文「固定式訓練台定功率訓練科目與滾筒訓練台訓練科目」很多車友看了都躍躍欲試,不過實際操作之後,大家就會發現菁英組的不愧是菁英,因為根本正常人就是吃不下來。


 


訓練應該以「循序漸進」為佳,太硬的課表硬吃,不是吃不下來以後不練了,就是把自己搞受傷,這就成了反效果。


 


那先給「初級」的車友一些小小的改變,讓科目變得容易些:


1.    45*2 or 90*1:可以用30*2或是20*3來代替,先騎一兩週再慢慢加組數與時間,如 30*3 or 40*2 。


2.    6*6*6:這個可以從6*6*4或是6*6*3開始,也就是三~四組,瓦數也不需要一次就上120%FTP,105%也是還可以的。


3.    60*1:這個最困難,我建議一開始不要做超過15組,間隔2~3分鐘,慢慢加組數,可以的話減少休息時間。


 


慢慢適應,久了就做得到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還滿常遇到人家問這幾個類似的問題:「我打算買某某輪子(車架),但是又想買功率計,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當然,預算無限的人例外,買東西當然還是要排一下優先順序,不然老婆小孩要挨餓了。


 


這個問題問我,其實我不會直接給答案,我比較想先瞭解這個QBQ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不是BBQ….),其實人家問我任何問題,我都想知道QBQ,因為QBQ才是「真正的目的與動機」,只回答表面的問題,往往不能答中發問者的真正的需求。


 


表面上,這是一個「購買東西優先順序」的問題,但是真正的問題往往是:「我到底買哪個東西,可以騎的比以前快?」,當然,也有人是例外的…………


 


先不管那個例外好了,如果以大部分的QBQ來說,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輪子或車架比得上功率計來的更重要也更有用」,有什麼比得上把引擎練強,更直接也更有用的方式?「腳力就是王道」不是真理嗎?人家環法家登山王東進武嶺還不是騎個Zonda就把眾家高手電到翻掉。


 


但是功率計並不是買來就讓馬上搖身一變成為超人,而是在此之前,你要先能瞭解並接受「科學化訓練」的概念,如此一來,功率量測對你才產生意義,不然,花了幾萬塊錢讓車表多一個數據可以看,又怎麼樣?所以,請去把「自行車訓練聖經」看一看,然後我們再來煩腦功率計的事情。


 


但是不管是「科學化訓練」或是「土法煉鋼」,有一樣東西是更重要的,就是「承諾」與「自我要求」,養成持之以恆的訓練習慣,對自己的目標許下承諾,並努力實踐它,「自我要求」比什麼都重要,能徹底執行,別放過自己,別讓怠惰控制自己,也許你不會是最有天分的車手,但是你可以為你的練習量為榮。


 


成功的管理時間,合理的兼顧家庭/工作/興趣,戰勝自己的習性,更健康的身體,做任何事,就比其他人更靠近成功,練車練的好不好,也無所謂了。


 


你看到我練的是車,其實我練的是心。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依序為:日期/賽事/比賽分級


 


3/9 序幕賽-淡海團對計時賽-----N


3/10 淡水北海岸公路車賽50K----A


4/20-21 花東賽300K---B


5/26 玉山塔塔加登山賽71K-----C


6/8 宜蘭長埤湖繞圈賽----B


6/9 太平山登山賽23K----N


7/20 台南四草繞圈賽----B


7/21 環府城公路賽80K----B


8/3 彰濱繞圈賽----A


8/4 大雪山登山賽35K----N


9/8 阿里山登山賽62K----N


 


A級表示重點賽事,有競爭力的場子,B級表示志在參加,成績也重要,但是不能強求,C………嗯,可能不會去吧,登山賽到底去幹嘛的?N就表示一定不會去的。


 


兩個A級賽事間隔5個月,剛剛好夠來個發展一二期外加基礎期的訓練,合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啦,又要開砲了,我就是難相處,怎樣?


 


故事呢,跟腳踏車無關,但是單車討論版上很多這種咖,我認為01之所以落到目前稀稀落落的發言數量,跟這種咖不無關係,所以就放在單車543吧。


 


事情是這樣的,某日,我跟供應商的高層開會,結束會後大家閒聊起我的老東家,忽然這位長官就提起F君的名字,問我認不認識?


 


這位F君,不管是在海內外的供應商也好,或者是國內的IC DESIGN HOUSE也好,算得上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是我們這一行「大師級」的人物,而他本人相當謙虛低調,雖然在我的老東家也貴為主管,絲毫沒有架子可言,而我有幸,曾經在他的指導下工作過一陣子,是我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幾個Moment,獲益匪淺,當然,F君是老東家的「KEY MAN」,核心技術的掌握者,公司也不遺餘力的留住他。可以說,台灣在某方面的技術領先,他也是有所貢獻。


 


當然我是認識的,當下我還滿訝異,想不到連台灣以外的地方,都有人聽過他,提到他的名字,我常想,一個人努力的工作,在自己的行業裡有這種好名聲,能走到這一步,大概也不枉走這一遭了,我雖然不才,也心嚮往之。


 


於是我就在FB上寫下我的感嘆:「XX達人的威名,真的是名震海內外」,結果呢,當然難免朋友會來胡亂留言,這也沒辦法,也不過是好玩而已,大抵我都不會認真,但是某C君就留下了這段話:「沒有這個人,我在公司怎樣又怎樣的解了什麼問題,又寫了如何又如何了不起的10顆星知識文件。」,總之就是「他很了不起,其他人是屁」的這種網路嘴砲言論(忘了說,此君也很愛在01嘴砲一些543),然後接下來在FB上「分享」了他那了不起的知識文件的小貼紙,還把我標記上去,最好笑的是,他還真的不知道我說的就是還在我老東家當長官的F君。


 


當下我一把無名火起,想說「井底之蛙」也跑來我的版面撒野,馬上就動手開砲,我出言反譏:「走出公司大門,誰認識你?你的10顆星知識文件,拿出老東家來看還不是一文不值」。


 


我在想,一個人的自我膨脹真的是可以毫無限度,在C君的眼裡,我想老東家的CEO可能也是不過爾爾,誰有放在他的眼裡呢?而越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井底之蛙,反而越會無限的膨脹自己,所以我們會看到01上有人說什麼「我風櫃嘴3X分如何又如何」、「用40km/hr巡航?這不可能」這種可笑言論(我認得的某神人跟他的隊友可以用5xkm/hr一路輪車從台北輪到苗栗,但是這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


 


況且,說到製程開發,一開始當然某些製程也許是看了論文的嘗試,又或者是實驗結果的選擇,在當下有當下的考量與條件,不見得是單純的失誤或是犯錯,交由大量量產之後,才會看到某些後遺症,製程開發要大膽開創,才會創造出更大的可能(也可能是更大的災難……),而交給工廠單位量產之後,找出這些缺陷,是工廠生產工程師分內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什麼值得說嘴的?


 


我覺得,人「自我感覺良好」與「自我膨脹」無可厚非,因為要活的快樂,這兩樣心理狀態是「必備」,當然,一個人永遠覺得自己有所欠缺,成就動機會比較強,但是活的就不會那麼快樂,這種事情保持中庸就好。


 


但是,透過貶抑他人,來彰顯自己,這種行為就令人生厭,也徒然貽笑大方,尤其又是由一個井底之蛙口中說出,真是幼稚愚蠢又可笑,這種咖,在01隨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一個一個開砲,砲也砲不完,啥事都不用做每天窮生氣就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只願意在自己的格子上寫東西的原因之一,我希望這裡能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白丁麻煩請留在自己的版面自吹自擂就好,別跑來我這裡討打。我最痛恨這種傢伙,這種行為招了我的忌也踩了我的地雷,你跑來討戰就是算你白目。


 


我再鄭重警告一次,井底之蛙要自吹自擂,我管不著,但是你跑來我的版面撒野,說你自己多厲害又多厲害,別人多鳥又多鳥,如果你覺得我接下來的回文很難聽或讓你很難堪,那就是剛好而已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台灣自行車節 Taiwan CUP登山王的比賽中,環法登山王ATHONY CHARTEAU使用的輪組,就是 Zonda,這個器材選擇引起了我的好奇,為什麼是Zonda呢?(見下圖,有圖為證,圖片引用自Moble01)


 




 


也許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理由,但是在Shamal, Eurus and Zonda之間,職業選手也不會排斥使用這中階輪組,可見得還是有一定的水準在。


 


 


好吧,按慣例,先看數據(資料引用自TOUR):




瞎貓:重量1449g (實秤), 前後輪剛性 47/44 N/mm, 轉動慣量 109 Joule


·         Eurus:,重量1518g, 剛性前後輪 50/45 N/mm, 轉動慣量 115 Joule


·         Zonda:重量1594g (註:官網標示重量,沒道理官網要標重的吧?TOUR應該是誤植,感謝建勳哥提醒), 前後輪剛性 50/49 N/mm, 轉動慣量 117 Joule


 


OK,數據就是這樣,排排站,什麼都清楚了,比剛性,Zonda勝出,比轉動慣量,瞎貓當然還是最贏,比ZONDA還少7%左右,空氣動力Zonda居然略勝一籌,,但是體重跟剛性還是要考慮進來,假如你的體重在7585公斤,最好選Eurus or Zonda,如果大於85公斤,你最好選ZONDA,小於75公斤,選擇瞎貓不錯。


 


以測試結果來說,ZONDA相當接近跑3分,所以我猜大概Shamal, Eurus and Zonda跟跑0/1/3差不多吧。


 


如果再把「售價」考慮進來,你就會知道你多花的一萬多塊是花在哪裡,值不值得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冬天就快到了,今年似乎冷的慢了些,但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氣溫下降到低於15度後,大概就不太適合出門騎車,尤其是夜騎,或是一些高強度的訓練,對氣管的傷害甚大,轉成室內訓練台,會是比較適合的方式。


另外如果要有家室的選手們,訓練台是你控制訓練時間與有效執行訓練的好幫手,所以訓練台上的科目,就變得相當重要。


很榮幸,跟兩位菁英組的凸字台常客請教訓練台的訓練科目,而兩位也不吝惜願意分享他們的訓練課表給各位參考(至於是哪幾位就讓我保留),希望能夠給眾多車友有益。


 


·         固定式訓練台定功率訓練:


·         既然是「定功率」,那想當然爾是要有功率計,或是有功率顯示的訓練台,而這兩個科目依靠FTP的測驗結果來決定出力的程度,同時,心跳監控是必須的,第一是安全,第二也知道體能狀態,視情況增減強度。


·          


·         1. 1*90分鐘課表


·         FTP 80%~94%之間出力踩踏。看個人能力。


·         一開始可以從1*45分鐘開始作。1*45分鐘算是一個階段,再來就直接跳1*90了。中間可以1*45(5)+1*45


·         90分鐘心跳一定愈踩愈高,大約30分鐘過後心跳會一直昇高。如果受不了撐不下去,應該也要1*60分鐘。因為是在訓練台,想要增加強度時只要加1轉,就屎人了。


·         1*90對長程耐力相當有效。


·          


2. 6分鐘間歇訓練


·         一開始是6分鐘用力à6分鐘休息,反覆六組。出力踩踏的範圍是FTP120%105。之後可以朝減少休息時間與漸增出力努力,也就是在訓練台上一樣多一檔。你就覺的會快屎人了。到極限的話是作6分鐘用力à3分鐘休息,反覆六組,出力是要命的FTP 120。而休息只要把心跳漸漸走回140bpm以下就好,但是也不要太低。



 


滾筒式訓練台訓練科目:


 


滾筒的這個科目,不需要知道功率,但是最好有回轉速與心跳表搭配,旁邊也要有一些安全裝置,避免你從滾筒上摔下來………


1*30衝刺訓練:很簡單,做30組,一組衝一分鐘休一分鐘,全力衝刺依個人能力與輪胎決定速度大小,我自己大概是用最後一檔用110轉衝刺,


但是,如果你有做過一次,你就會知道這個課表有多難吞下去,所以我建議衝一分鐘休息23分鐘,做20組,循序漸進,漸漸朝增加組數與縮短休息時間努力。


 


我老實說,我已經自己先行操作一個禮拜,只差沒從訓練台上掉下來,請各位小心服用。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年騎三次竹高團真的是很靠北的一件事,第一次獨推了兩百多公里,騎到晚上八點多才到高雄,第二次就比較好,除了有東北季風的加持外,又有兩個強力隊友掩護,下午六點不到就到了,第三次更機車,沒東北季風就算了,過台中還逆風,天氣又熱爆,難度相當高,而且過麥寮之後我又獨推了150公里,為了趕在高鐵退票期限前去退票(因為其他人全部不能在預定時間到達),我縮短休息時間死命的騎,還好比上次「只」晚了一個小時,算是可以接受。


 


竹高一日團全長300KM,可以說,沒有一點基本的訓練與體能,是難以完成的,尤其是在有限時的情況下,對於挑戰者,多少會造成壓力,一日300KM可以算是一個單車騎士里程碑,因為平常幾乎不可能騎這麼遠,對於體能的考驗,最真實也最嚴酷,練的好不好,看這300KM的騎乘,完全是毫無隱藏的實力展現。


 


但是除了體能之外,自行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訣竅與技巧,會在300KM當中,放大這些技巧的效果,這是短距離騎乘難以體會的。


 


那麼,為了之後想要挑戰的人,都能趕上最後一班930分的高鐵,這裡分享一點小訣竅給大家,讓大家可以更輕鬆的完成這300K的挑戰。



 


1.      維持輪車隊形:輪車可以節省體力,相信任何單車騎士都瞭解的原理,在這麼長的距離當中,有沒有幫忙頂風是差異非常多的,同樣速度下,有人幫忙頂風,心跳至少少跳10下,這10下的平均心跳,可能就是決定你是LSD或是乳酸堆積?但是要維持隊形,必須大家要有一定的默契,比較強的人可以頂久一點,弱的人就少一點,怎麼進怎麼退都建立在平日的默契之中,而實力差異太大,自己就要知道是「跟不住」的,如果強壯的人是少數,可能還可以,如果是你一個人跟其他人有落差,那你就要有落後獨推的心理準備。


 



 


2.      肝醣超補法:請在開始前一天,盡可能多吃一點米飯或是義大利麵,並減少油脂的攝取,肝醣超補法詳情可以上網查詢,開始的前兩日,盡量不要做高強度的騎乘,前一日最好直接休息,而前三日可以做一個長途的騎乘,有利於肝醣超補法的實施。


 


3.      補給:在這個過程當中,補給策略非常的重要,「定時補給」會是一個合理的作法,同時也可以延遲「撞牆期」的出現,在整個1215小時的過程中,每小時吃點易於消化的糖類補給品會相當好,我自己是帶能量包與Energy-in這種果膠類的補給品,每小時吃個半包,如果要有飽足感,那飯糰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我常看人家吃巧克力,尤其是士力架的那種,我自己是覺得除了高糖之外,還有很多的油脂,對於體力的回復上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中間會有一個午餐甚至是晚餐,老實說,我覺得嗑了那個便當下去雖然是吃飽了,但是體力馬上下降,因為身體要耗費能量去消化這些東西,反而是更累。


 


也有人會喝咖啡或是提神飲料,但是以這種長距離的騎乘來說,拉高心跳刺激到底是會提神還是更疲勞?我覺得見仁見智,我自己是只有在出發前喝杯熱咖啡而已。


 


至於最重要的水,除了該定時多喝之外,運動飲料固然是一個糖份的補給來源,但是市售的多半滲透壓大,濃度太濃,最好是稀釋一半的水,不然會越喝越渴,還有談到防抽筋的功能,我自己是覺得當你累到某種程度時,怎樣都是會抽筋的


 


而在最後的50KM,我建議可以開始補充BCAA,並且時間充裕的話,盡量放慢速度,修補肌肉。


 


4.      騎乘步調300KM最理想的騎法,就是以LSD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以最大心跳的65%~80%維持住,一來可以達到此行的目的「擴大有氧能力」,有效的燃燒脂肪,減少蛋白質消耗,二來避免過早爆炸,當你的心跳一直大於80%的話,你有提前爆炸的危機,這是值得注意的。


5.      器材(如果你有得選的話):盡量不要選擇鋁車騎乘,300KM下來,身體會告訴你鋁車的缺點在哪裡,尤其是G牌的TCR SL,疲勞會發生的非常早,任何人都一樣。


 


輪組我會建議使用重一點的高板輪,大的轉動慣量易於維持速度,並具有空氣動力的優勢,輪胎也盡量選擇高級胎,減少滾動阻力。


 


6.      事前訓練:前幾週甚至一個月前,每週至少做一次150KM以上的長距離平路LSD騎乘,讓身體習慣這種距離與步調。


 


7.      騎乘策略:我這三次騎乘中,雖然天氣風向與隊友狀況都不一,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一樣的,就是「里程關卡」。


 


首先是,每次我們鹿港過後到麥寮前,就開始有人掉隊了,這個距離,大概是100150公里,騎乘時間大約是4小時,這就是肝醣燃燒殆盡的時候,如果補給策略OK,撞牆期就會延後,但是,如果本來你跟其他人的實力有落差,到這裡你也是非掉不可,這時候不需要心急,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完成即可,切忌發力硬跟,一爆炸可是絕對無法回復的。


 


再來是中午過後,如果在麥寮這裡吃得太多,出發會相當痛苦,而且到這裡通常東北季風會毫無蹤影,這個午餐的補給一定不能吃太飽。


 


然後,過了200K的嘉義,到了台南景色會變得單調,請專注在騎車步調上,不要想東想西,如果有隊友跟隊友聊天進行也無妨,沿路車子非常少。


 


過了250K到達台南市區,進了小7休息通常就會開始恍神,練得好不好就是看這個點,練得好的人,過了台南還是可以一直拉速度,練得不好就GG了,我這次進台南市區就刻意縮短休息時間,避免乳酸太多跑進肌肉,吃了一包Energy-in補了水就趕快上路了,稍微慢騎之後,果然力量又恢復一些,一鼓作氣就攻入高雄市了。


 


300KM其實沒你想像的難,活用技巧會讓你更輕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說:有的人找藉口,有的人找出口,如果你目的是要去比賽,那個終點線是不會管你有什麼理由,輸了就是輸了,藉口去說給你媽聽吧。


 


當然,輸贏對我來說,不重要,因為贏了也不過贏個塑膠獎盃回來佔位置,我這把年紀還能有什麼想頭?人家要找選手也是找25歲以下的,練得再好,有用嗎?


 


人生也是這樣,誰管你有什麼理由,「我要騎車」「我要顧小孩」「我老婆會罵」「我要工作」,我們玩車的人就夾在這個中間,找到藉口不難,因為那真的是問題,但是,找到出口,就很難,都要兼顧,都要協調,都要互相理解支援。找到藉口,是情由可原,找到出口,才是真本事。


 


所以,我不會批評別人:「你為什麼不好好練車?」,因為你有你的難處,我都可以理解,我也不會覺得你是在找藉口偷懶。我認為,動輒批評隊友不好好練車的人,很苛刻,因為你不為他的人生負責,卻要他犧牲他不想犧牲,或是不該犧牲的人生「其餘」部分,但是這個「其餘」,可能是女友、家人、小孩、朋友、事業、健康…….等等等,構築完整人生的重要元素,他的人生不完整,你要怎麼賠償?


 


車手的「強」,在於「犧牲的量」,一開始可能是「下班時間」「假日時間」,接下來可能是「炸雞排」「甜食」,然後這些都犧牲掉了之後,就只能犧牲「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跟老婆談心的時間」「陪小孩作功課的時間」,甚至是「升官發財加薪的機會」,實質上的犧牲更是慘不忍睹,「結婚基金」「學習基金」「買房基金」都變成一台台貴三三車跟一對對高檔輪子,都犧牲掉之後,體能變強,人生卻空虛了,不完整了,怎麼辦?


 


但是,反過來說,我也不希望有人來批評我,「你為什麼一直在練車?」「你為什麼買一堆輪子?」「你為什麼搞一堆ISP?」,至少不要在公開場合,因為那是我的事,難道我工作收入多一點,老婆家人多體諒多理解我一點,是我對不起大家嗎?你做不到的事情,難道大家都做不到?我不負責你的人生,你倒是把我的人生當為己任了。


 


所以,「目的」很重要,你要釐清你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合不合理?有沒有達到?可不可能達到?沒有達到要怎樣達到?達到目的之後,你的人生是完整的還是有缺憾的?


 


把事情作對,比把事情做好來的重要,道理人人都懂,可惜搞起來都不是那樣,即便是你的人生也是一樣。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