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什麼牌子好了...........,因為跟那個牌子無關,是我自己選到不對的座墊,座墊本身很好坐,又輕又是人體工學,但是承重有限,因為座墊底部是用碳纖材質,所以重量都很輕,重量重的人切忌選用Carbon底的座墊,更不要去選碳纖座弓的版本給自己找麻煩,全碳纖的座墊騎起來的確會比較硬,但是剛強易折的道理是一體通用的,附帶一推,Fizik家的座墊雖然比較重,但是底部厚實,適合胖子騎乘。


             從「驗屍」來看,斷在鼻翼處,是衝刺時坐在最前方的點,形成最大力矩時斷掉的,所以下次衝刺時還是站起來抽車好了,加大POWER又可以保護座墊,一舉兩得。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器材:


         先說, 自從入手 C35-CL 後, 我已經在嫌 R1800 重......, 這樣下去還得了??


          公路車選手對器材的認識很重要, 不見得一定要懂到很細節, 但是對於使用特性一定要有所了解, 尤其是高價的神兵利器,花了十幾萬買一支不適合你的車架或輪組,那真是欲哭無淚啊。所以我也盡量去多試騎一些輪組,不過我發現,更快的方法是直接問車店老闆,目前為止我覺得馬克跟岳老闆都相當專業,推薦的東西都還沒落空的,這樣也比較快又省事,器材就交給他們顧就好了。


         今年年底打算購入C35-TU,明年考慮進Zipp404與CP-006,又或者考慮C50-TU,不過搞三支碳纖輪組在家還滿怪的,又不是一天到晚要比賽,還是考慮多敗一支C35-CL?


 




 


明年展望:


           明年目標就是 1.跟上主集團完賽。2.HAHAHE活動均速突破30km/hr。3. 登山賽不參加,登山活動限制在三個以下。4. 體重小於85kg。5. 北海岸100KM計時三小時半騎完回家。6. 極速超過60km/hr,維持五分鐘。7. 不要受傷,膝蓋保養好,不要摔車。8. 可以去義大利騎車。


            希望一切順利啊~~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說"季中檢討" , 但是隨著九月環府城大賽, 十月今年最後一次 HAHAHE比賽, 其實今年賽季已經漸漸進入尾聲, 我的賽季是以自行車騎士協會的比賽為主, HAHAHE為輔, 其他再穿插一些活動, 一來避免中間出現太長斷層造成鬆懈, 二來與車隊車友的聯繫感情也是非常重要, 畢竟車友不僅能在比賽中相互支援, 日常訓練也是驅動自己持續訓練與進步的關鍵, 更能增加人脈, 正所謂出外靠朋友真是一點也不錯啊~~~所以大致上, 一年的賽季大約是三月北海岸聯賽開始, 10月 HAHAHE最後一次活動結束(有時他們也會辦在12月初, 賽季延長), 雖然自行車騎士協會的最後正式的比賽是阿里山, 但是原則上我不參加登山賽( 因為爬坡就是很遜不知道要比甚麼?), 所以環府城大賽應該是本季最後一次高強度的賽事(真是萬幸啊), 所以想藉著季中檢討來審視一下上半年的成績,與訂定下半年的目標與計畫.


 


比賽成績:


          今年最大的驚奇莫過是HAHAHE七月花東鯉魚潭120K的賽事, 成績四小時08分, 均速直逼29km/hr, 比我原先設定的五小時以內快了五十多分鐘(這也表示我一點都不了解我自己), 這段台11線+193縣道的路線要翻三座山, 比去年底的 100K硬多了, 但是居然能比去年還少一小時以上, 我只能說訓練是有用的啊啊啊啊~~~~


           但是真要嚴格看, 第一名比我快了30分鐘, 所以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而且 HAHAHE算是比較一般的比賽, 我目前的目標還是擺在能夠在騎士協會的比賽跟住主集團, 以我最近夜騎的鳥樣看來........, 還是不要太勉強好了, 實力到哪裡就是哪裡, 硬來只會傷身體.


 


訓練:


          到目前為止, 今年的訓練量已經突破 5000公里, 但是要再來一個5000公里, 我看是很有難度, 現在我每週的訓練量大約平均是150公里, 接下來我想盡量保持一週200~250公里, 直到賽季結束, 不過那要看我老婆的臉色吧~~


          每週二四夜騎是我最重要的訓練, 一來可以節食(不吃晚餐), 二來可以保持週間的訓練, 最近夜騎很精采, 有e-MA車隊的人加入, 強度大幅增加不少, 光是跟上領先集團就相當吃力, 最近就以這個當作目標吧.


           騎車的附帶好處, 就是瘦身, 以我這樣的胖子, 只要變瘦就會進步, 沒有太多複雜的道理在裡面, 以我現在9字頭的體重, 與其花時間去爬坡, 不如騎騎平地消耗熱量比較實際, 對膝蓋也好, 但是還是要爬坡訓練, 以應付比賽的強度, 今年還好就是膝蓋沒有甚麼大的狀況, 所以接下來的訓練還是以平地為主, 爬坡為輔, 按照現在體重下降的速度, 今年要擺脫9字頭有點難度, 放在明年吧, 雖然是慢了一點. 離我的目標 65kg也很遠, 我預期, 我的體重要在 80kg 以下才跟的住主集團, 75kg以下才有競爭力, 70kg左右才能參加登山賽, 按照這樣預期, 要到後年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老話一句: 你願意犧牲多少, 你就能多強.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一開始是預定拿 Dura-Ace C35-TU 當作決戰的輪組,但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先入手了這隻Dura-Ace C35-CL


坦白說,我起先對 C35-CL 這一類的高階鋁框輪組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不知道定位為何?如果要比賽,應該以碳纖管胎板輪為優先選項,如果是平常練習,拿便宜的OPEN胎輪組即可,高階鋁框介於其中,不上不下,買來不知道要拿來幹嘛?供起來嗎?


 


況且以我的體重與輸出,舉凡 C24-CL、Racing 0 與瞎貓這類1400g左右的低框輪組,騎乘感覺都偏軟(其實以我來說,跑系列少於等於五分的,我都覺得很軟),別人的「爬坡輪」對我而言難爬的要命,踩起來都是一樣的感覺:沈重、加速緩慢、反應遲鈍、速度拉不起來,還不如我原廠附的 DT-SWISS R1800輕快,對胖子來說,剛性真的比較重要啊啊啊啊~~


 


在達芬奇岳老闆的推薦下,換上了這隻 Dura-Ace C35-CL,平路與爬坡的效能相當令人驚豔,這隻Shimano家的高階鋁框輪組,重約1625g,框高35mm,使用扁鋼絲,空氣動力優勢明顯,而高框帶來的高剛性也是可以預期。


 


騎乘的第一印象是踩踏變輕鬆了,平地加速感與維持速度所花費的力氣,絕不是 R1800這種「中階輪組」可以比擬的,帳面上 C35-CL比R1800輕了250g,如果考慮Dura-Ace花鼓較的特性,輪框就少上200g,平路加速相當容易,踩踏輕快,毫不費力就可將速度拉上40km/hr,維持住速度也相當輕鬆,在團騎中輪車與逃脫都變得容易。我自己的平地極速也從原來的50km/hr提升到56km/hr。


 


而跟車隊的人團騎爬坡,從原本的一上坡就被海放,到可以咬住直到中段,也不會再「爆橋」,車友們都看到我「脫胎換骨」的表現,紛紛跟我尋價,人客啊,我不是車店老闆啊,C35-CL的高剛性並沒有因為較輕的重量而犧牲,相反的,又輕又硬的特性讓我覺得相當物超所值。下坡時的穩定度與安心度,也明顯遠遠優於低框輪組與同級高框輪組,以我的重量,「沒有任何過彎軟腳的跡象」。如果拿來長程騎行,如武嶺或是雙北這種路線,相當適合。


 



 


至於有人說C35看起來比較低調,我怎麼每次騎出去都被其他車友行注目禮?看起來大家都很識貨啊XD。而且,碳纖車+板輪看起來就是比較殺。


 



 


如果你是重量重、大輸出的騎士,如果你想找一支物有所值的全能型輪組,甚至是拿來比賽決戰,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Dura-Ace C35-CL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X的!!歡樂個屁啊!我一定是瘋了才跑來騎武嶺的!!


           但是為什麼還是犯賤跑來騎,因為我也想要下面那張照片:



 



 


            這段從棲蘭-->武陵農場-->梨山-->大禹嶺-->武嶺的路程,奉勸沒一點基本腳力的人最好不要來騎,總長一百多公里,總爬升超過四千公尺,不是普通人可以騎的。像我這種胖子更是自不量力,下次我要低於80公斤再說。



 


         我們一行11個人坐到不知道是棲蘭哪裡就下車,開始本次自我虐待之旅。


 




 


       其實沿路風光明媚,但是我下背痛外加前一晚幾乎沒睡,到了南山只好上車先睡一下。


 



 


         這段路到武陵農場前爬坡又陡又長,能撐完算是很厲害,過了武陵農場後路就變平許多,正是我的拿手好戲。


 



 


          邊看風景邊騎,心情格外痛快,沒多久就到達梨山,梨山相當熱鬧,沿路都是賣水果的小販,坐在路邊補給,順便吃一顆水蜜桃。


 



 


           過了梨山騎了約莫十來公里,支援車追到我,為避免「夜騎武嶺」的下場,趕快上車,結果全隊都在車上,不過此時離武嶺只剩約20公里。到了大禹嶺,趁著大家午餐的時候,我趕快上攻武嶺,免得拖累大家,沒多久就看到黃色的護欄,原以為「只」剩下十公里,想不到最硬斗的就是這十公里,看到這黃色護欄,你要學會敬畏它啊!!


 




 


                就在半牽半騎死撐活撐之下,總算騎到合歡山,只剩下最後兩公里了,這時車友說:「用盡最後的意志力吧!!!」,意志力?這不是在武陵農場就用完的東西嗎?


 



 


            最後,就在我吃完最後一包補給,喝完最後一口水,總算死命的騎到武嶺牌樓,看到我死命抽車的樣子嗎?那是裝出來的。不管如何,大家都很高興可以騎完。






 


累到笑不出來。



 


          下山後,隨便在便利商店胡亂吃,似乎什麼都很好吃,回家後發現我爆瘦2公斤。


 



 


           這次最辛苦的就是我的車了,載著我這麼重的體重上來,不過還好有這支Dura-Ace C35-CL加持,不然真不知道要騎到什麼時候?


辛苦你了,終極兵器!!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情人間最親暱的舉動是甚麼?我說:是牽手。牽著手時,表示兩個人距離很近,有同樣的目標,朝同樣的目的前進,手牽起來的同時,心也聯繫在一起。


 


    所以,我常牽著你。


 


     牽手的時間,並不是無限的,人生無常又無奈,我們有限的人生塞滿太多東西,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並不多,如果你用心計較,你就會發現,其實牽手的時間,少的可憐。一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心痛。
 


       所以,我要一直牽著妳。


 


        也許我並不富有,我只有一棟房子,一輛機車,三台腳踏車,還有一點存款,卻有很多貸款,
跟世界上很多人相比,我還差得很遠。但是,我感到富足,因為妳是我唯一想擁有的全部。


 


       所以,牽著妳,我就擁有全世界。


 


       祝妳七夕情人節快樂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猜猜看,上下兩圖除了水壺外,有什麼不一樣?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zik Arione Versus



 


Fizik Antares Versus


 


        原本我的座墊是 FIZIK 的 Arione,是原車附的,雖然坐起來還算舒適,無奈超過30公里後小弟弟會麻,我爸說:「我寧願花錢,也不要吃虧。」,所以我只好花錢把兩台TCR ADV換成 Fizik Versus 系列,以確保家庭幸福。


       在網路上很少看到這兩張座墊,大概一來價值不斐,二來車店也很少販賣此款座墊,所以能見度不高。


        剛開始坐的時候,座骨一定會感受到它的硬調,要多坐幾次才會比較軟,這種中間凹下去的座墊都會有這種特性,因為本來要落在會陰的重量會分散給座骨,所以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跟其他直接開洞的座墊不同的地方,在於 Fizik Versus 強調是平均分散重量,所以座骨不會太痛,加上這種完整的座墊結構與 Fizik 厚實的座墊特性,適合重量級的車手,可以避免座墊被坐爆的窘境 (懷疑嗎?我就把 Specialized Romin 坐爆)。


        那會不會麻?其實如果你的姿勢一直維持坐在較前方位置,也就是鼻翼的部分,確實還是會麻的,但是跟原本的 Arione 比起來,改善很明顯,我會說,Fizik Versus 系列是適合我的。


       附帶一題,兩側皮製的部分是為了避免較寬的寬度,造成踩踏時與大腿的妨礙,算是相當細心的設計。


         老話一句,好的座墊也許不能讓你上天堂,壞的座墊一定讓你下地獄。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嗯~果然碳纖車加上高框版輪看起來就是比較殺,趕快把你的輪組換掉吧,不僅空氣動力效果絕佳,平地輕鬆維持高速,超高的剛性讓你爬坡不費力,下坡不軟腳,堪稱鋁框輪組的「神兵利器」。市面上能見度不高,「撞輪」機會極低。


 


Dura Ace 後花鼓 + 扁鋼絲



 


35mm 複合高框



 


Dura Ace 快拆



 


前花鼓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是一個趕流行的人,紅白機流行時,我三天就可以全破一張卡帶。籃球盛行的時候,我把籃球當成終身志業,早也打晚也打。網路連線遊戲萌芽,我的火牆術幾秒就可以燒死Diable。後來瘋自行車,剛好我的膝蓋也快廢了,趁機又換一個新運動,所以我也只是隨波逐流,不甘寂寞罷了。


       自行車運動比以前我玩的東西,有一個意外的好處,就是減肥,胖子應該多騎腳踏車,腳踏車是有氧運動,利於燃燒脂肪,低衝擊的特性可以保護你的腳踝與膝蓋。胖子不該去跑步打球,沒什麼好處,還沒瘦就先受傷。游泳?我沒看過幾個人游泳變瘦,騎車變瘦的人有一大堆,你只要一直騎,騎的夠多,想不瘦都很難。不過前提是要有正確的 Fitting,Fitting我不是專家,我認識一些車店都做的很不錯,不好的 Fitting與不正確的車架尺寸只會讓你殘廢,不好的車店讓你花大錢把自己搞殘廢。


       偏偏車店都想誆胖子的錢,原因無他,胖子都有錢,我是少數沒錢的胖子,所以我花錢不得不斤斤計較,我的朋友剩騎士劉大哥常說:「錢花在刀口上」,他是繞了一大圈,買了一票東西後的肺腑之言,自行車的缺點就是很花錢,尤其越到高階的產品越貴,效能與價錢成幾何級數正比,買到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花錢傷心不打緊,傷身體就糟糕。
       


         自行車其實是一個很Personal的東西,就如同你穿衣服一樣,一定要合身才舒適,切忌「人云亦云」,比如說,我們買衣服大概不會比照在伸展台上 Super Model,但是你的車卻有可能比照環法車手設定:小車架、長龍頭、大落差,結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還以為是自己的問題,其實坊間與公共論壇的東西常常是以「一般身材」的人為基準討論的,套用的重量級騎士時卻完全不是那回事,等到知道的時候,大筆銀子已經花下去了。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些明明體重都超過80公斤以上,踩踏輸出超大的人,卻選用跑0分或C24這種所謂的「爬坡輪」,以為對爬坡有助益,殊不知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要知道,輪組很挑人用,不同體重與踩踏的人,用同一組輪組的感覺不會一樣,況且如果以同樣訓練量來看,體重超過80公斤的騎士爬坡要爬贏70公斤以下的騎士,騎摩托車看看有沒有機會。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訓練經驗與器材使用心得,發表出來,一來替自己做個記錄,二來可以提供重量級騎士參考。



        不過,我衷心盼望,有一天我可以不要寫這個專欄,跟「一般身材」的人一起人云亦云就好。


 


PS. 這個附圖裡面的人不胖,但是她騎得很用力。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