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Allen_Li 兄提供的資訊,數據會說話也不會騙人


 


http://www.tour-magazin.de/services/qtr/epaper_4_2011/#/98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輕又強又不燒框.......嗯........,看起來比較像是廣告文宣吧。


 


Well,14xxg的輪子叫做「太重」,嫌一千四百克輪子太重的人,是不是要先檢討一下自己的腳力?又如果14xxg的輪子都驅不動的人,換上1050g的就騎起來「輕鬆沒煩惱」了?



廣告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相信「買了那個東西,就會變成那個樣子」,所以NIKE要找Michael Jordan代言,不是也同理?


 


而那些每天上網講「某某輪子如何如何」、「某某車架剛性一級棒」,你有看過這些人騎車的鳥樣嗎?


 


每天看一堆人寫「花鼓」如何如何,鋼絲勾頭還是直拉?編法1:1?1:2?2:3?5:5?框重多少多少?老實說,我不是專家,我只是愛玩,所以跟車隊的人還有車友借了一些有名氣的輪子來玩玩,從很貴的到非常貴的我都玩過,但是大都只有借個一兩天,除非特別差的東西,其他我印象都還好,原則上,如果上了車沒有突出的效果,不管理論有多好,爛貨就是爛貨,不是嗎?


 


至於XX輪組又輕又強?數據呢?剛性測試多少?空氣動力表現?除了重量其餘一律付之闕如,這麼強怎麼不見歐洲三大賽出現過?有些事,說多了就不美了。



或者,我們反過來問,要買碳纖板輪,目的是甚麼?是要騎的更快?如果是這樣,那第一個要加強的不是「體能」嗎?怎麼是先選「輪子」呢?當然,「腳力才是王道」的言論很反智,但是也是殘酷的事實,我誠心的建議,先以手邊的東西,能夠做到在「俱樂部聯賽不掉隊」,再來玩器材,樂趣會比較多。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承認,我有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沒在聽五月天,久到要認真想一下才知道上一次「有在聽」是甚麼時候。


 


什麼叫「有在聽」?就是有反覆的聽,認真的感受一下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與樂團呈現出的氛圍,還有整張專輯主題怎麼連貫與彼此呼應?上一張有這樣聽的專輯,是已經變成「歐吉桑」的Metallica2008出的Death Magnetic,所以,三年後「五月天」再度讓我自己掏錢買專輯---「第二人生」,我必須說,這張專輯給我很大的驚奇,主題扣的夠緊,有著自我批判與對人類社會的針砭,有我偏好的「搖滾樂團」的型,這沒有花上好一段時間,是沒辦法做出這樣的專輯的。


 


如果是以「國語專輯」而論,那我更想不起來上一張有在聽的專輯是哪張?花錢買專輯?.......自從認識了FTPMP3之後……………..,嗯,我承認這實在是不太好。


 


第一次聽到五月天,是角頭音樂「ㄞ國歌曲」裡的「軋車」,那是一張「合輯」,有好幾個樂團,沒記錯的話,我是買「錄音帶」的,而我所有的錄音帶早就因為發霉全部都丟掉了,那時候很喜歡亂買一些怪怪的專輯,是後來才知道這群人是師大附中的同學,但是知道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這些人很厲害,只覺得「學生幹嘛不務正業?」,抱歉,就算像我這種愛聽搖滾樂的都有這種偏見,社會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嚴重,但是因為角頭音樂這張合輯,我捧場了一張「第一張創作專輯」,但是除了對台語歌的部分印象深刻外,其餘跟我平常聽的東西相去甚遠,所以很快就被我當時的馬子據為己有了。


 


那時我念大學,最愛「Metallica」、「Mega Death」、「Def Leppard」還有「Led Zeppelin」,主修物理,成天打籃球,每天都幻想著可以靠科學研究改變世界、靠籃球把馬子,還有跟同學約好去美國看NBA and Metallica live,至於五月天,我並不是不聽,而且不聽是不可能的,每天電視、電台、KTV都在播,聽多了你也會唱「終結孤單」,去KTV你也可以來個兩句「逃離這個  瘋狂世界……」,五月天佔據了2000年前後的台灣流行音樂市場,他們拿了很多獎,而我只會注意金屬團體間的八卦傳言,完全遠離台灣主流音樂市場。


 


沒多久,我念了研究所,踏上了我的「夢想之路」,可惜很遺憾,經過了真實的科學研究之後,我反而感到,長期我對這個「夢想」其實抱持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真正的物理學家(我是指,在美國那種科學家,而不是台灣這種論文產生器),薪水優渥但是一週工作很少低於100小時,沒有自己的生活,在科學與家庭之間只能擇一(這可是愛因斯坦說的),偶爾你發現了某個東西,但是就是有人會拿來用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上,你原以為你可以改變世界或拯救世界,其實人類根本無藥可救,或許,像是牛頓或是達爾文這種偉大的科學家「改變」了人類「對自然界的看法」,但是他們有「改變人類」嗎?沒有,原子彈照樣給它丟下去,人類就是這樣瘋狂的動物。況且,對於「世界」或是「國家」這種這麼大的概念,我其實比較關心自身與周遭親朋好友的事情。所以,我選擇放棄,但是我沒有後悔,我試過也玩過了,不是我的菜,就這樣。


 


2004年,我當完兵,去「沒什麼高科技」的「科技業」上班,領到薪水開心到不行,我就知道比起相對論,我比較愛錢,更愛花錢,後來事情越演越烈,LIVE一場都沒去看,最後一道防線籃球我也放棄,只能改騎腳踏車,騎車聽搖滾或金屬會相當的心浮氣躁,尤其是在爬風櫃嘴這種該死的上坡,所以我改聽「少女時代」這種韓國舞曲,雖然聽不懂她們在唱什麼,但年輕女生的聲音有助於我穩定心情(?)。反而是當年跟我約好的同學自己跑去美國,Metallica and NBA Live都有看到(幹!),據他越洋電話裡的說法,跟一群穿皮衣的兇狠飆車族聽完後,「人生可以直接結束也沒關係」,而我現在只想跟我老婆在一起多活幾年……..


 


會重新注意到「五月天」,是因為我的同學拿給我「3DNA」的電影票,看完電影後,片尾曲我聽到了強烈的自我批判與對現實的質疑,而「我相信搖滾就能萬歲」一語,讓我回憶起當年那個天真的自己與熱血的音樂,我沒有昨是今非的悔恨,但是當我又拿出「Def Leppard」來聽的時候,還是會想念以前的日子。沒多久,我同學又送我「諾亞方舟」的跨年演唱會的入場卷(有同學真好),這一次我老婆真是開心到不行,因為我從沒有帶她去過任何演唱會,第一次演唱會居然是跟五月天一起跨年,因為這場演唱會,暌違12年,我再度捧場一張「第二人生」專輯,但是,這一張就給我完全不同的印象,這是一張「真正」的搖滾專輯,內容言之有物,沒有芭樂的兒女情長,我聽到了我想聽的「搖滾精神」,演唱會當天,主唱聲嘶力竭的表現,十足是搖滾樂團主唱的一貫風格,型感「Form」非常好。


 


西元2012年,我35歲,這是我在2004年後的第二個人生,我的夢想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拯救世界的任務就交給別人好了。


 


所以,久違了,五月天。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知道這張照片裡的工具是幹什麼的嗎?不知道的話,很正常。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辦公室過年前有人在「零食區」放了兩包核桃,而且是連殼的那種,如果吃過這種東西的人就會知道,徒手把核桃殼打開是相當困難的,除非你有過人的手力。我自己徒手打開的成功率大約不到一半,其他人更低,有些人還用腳踩(OMG!!),所以這包核桃躺在零食區也超過兩個月也還沒被幹掉,其他諸如糖果餅乾很少一週內還有倖存的。


 


      然後,就在這禮拜五,我在核桃的包裝裡面發現這個小玩意,一開始我還在想誰把東西亂丟進核桃裡,後來忽然我就領悟到這是商家把「開核桃的小工具」放在包裝中,方便打開核桃的,然後呢?呼呼…………,核桃就被我吃完了。附帶一題,這個小玩意打開核桃的成功率是100%。


 


      故事很簡單,但是我一整個下午都在想這件事,有幾個點是我覺得還滿有趣的:


 


1.    核桃會放這麼久,就是因為它很難打開,在旁邊的花生就是很好打開,所以一下就吃完了。一般人遇到困難的東西,多半是以迴避問題的態度,而不傾向於直接解決問題,除非這個問題無可避免。(至少台灣人是這樣啦)


2.    會一直去吃核桃的人,我發現性格上都有偏向「執拗」的成分(包括我在內),而這些人平常解決問題的基本信念,都是「沒有解不了的問題」


3.    但是這群一直吃核桃的人,都會一直試圖用蠻力打開核桃,因為用蠻力雖然成功率不高,「但是還是會成功」,所以不會試圖找到一個100%或是至少較佳的方法去打開核桃,確實這些人平常解決問題很少會試圖找尋其他未知的方法,而這些人其中之一,就是我的主管…………..


4.    所以以上三點推論一個結論:雖然大家都認知到做事情要「有系統有條理的找到一個最合理的方法」這個道理,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人「不是試圖迴避問題,就是一直用笨方法處理問題」,會試圖用新手法解問題的人,是屬於這個社會的「少數人」,這些人若不是很成功,就是社會的異議份子。在這個Case裡,剩下的一大堆核桃都被我幹掉了,所以有方法的人會有很大的機會得利。


5.    還沒發現小工具前,只能用蠻力打開核桃,所以核桃大多數都是被男生吃掉的,女生有吃到也是男生幫她打開的。


6.    因為用蠻力也真的很難打開核桃,所以那一群一直吃核桃的人也是「偶爾」吃一下而已,所以也沒有「執拗」到偏激的地步,如果真有這麼偏激,我就吃不到核桃了。所以「執拗」到很偏激的人也可能得利,也許不如「有方法」的人最後得利多,但是核桃最後被他幹完的機率會很大,所以「過度執拗」的人會是社會的蛀蟲,因為他不會管群體的最大利益是甚麼,而不惜破壞最大利益也只在乎自身的利益,所以亞當史密斯的經濟理論遇到這種人就會出現例外情形。


7.    最後,這個50人辦公室有一堆電腦、手機、剪刀…..等等的工具,又有一堆高學歷經歷豐富「還有蠻力」的一群人,如果以「打開核桃的能力」來說,全部都不如這個小工具,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是真理,總有一個機會會是你「發光發熱」的時候,而且我們不是每次都能靠「電腦」或是「手機」解決問題,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一模一樣是這個社會的最大敗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附上Garmin的連結:


http://connect.garmin.com/activity/146124907


 


基礎一期與二期一共貢獻出約10的進度,一小時的騎乘平均功率已經接近240W,而體重來到94kg,以冬季與過年來說,可以少上1公斤以上實在是可喜可賀。


 


過年前的300K果然威力驚人,疲勞的程度延續到56日,要不是天候的問題,這個基礎二期第三週的訓練就泡湯了,所以乾脆成為「OFF」週,而「超恢復」似乎也透過休息週後發生,過年後的第一次夜騎我覺得精力充沛,力量也夠,R1800輪子好像變輕了,在夜騎的領先集團裡我可以任意的攻擊、逃脫,而進入蓮花寺的上坡時,我也兩度後來居上一舉超越爬坡的同伴們,這一段的平均功率來到317W,均速也出現了破紀錄的14.8km/hr,當然,隊友的疲態應該是過年「吃太多」造成的,過年真的要小心啊。


 


爬坡的進步來自於1.體重的減少2.耐力增加3.力量訓練奏效,以全程來看,2.5W/kg比起之前的2.2W/kg實在是好太多了,而以蓮花寺的爬坡段來看,3.3W/kg是前所未有的,而以此推估大家的爬坡能力,方丈、阿強哥、安娜姐的爬坡能力應該在3.3W/kg3W/kg,但是這是應該受到過年的影響導致的。而由此再推估,要能在市民組俱樂部聯賽中爬坡段存活下來,至少平均功率/體重比要來到3.5W/kg,假設四月花東賽前我可以瘦到90kg,平均輸出功率也要來到315WOMG!!!)才有競爭力,所以,今年花東賽可以說BYE BYE了。我覺得今年比較可能的目標是:250W/85kg,或者270W/85kg這種身體素質,不過,「訓練目標必須對自己有壓力」。也許過了基礎三期我們可以再來檢驗一次這個目標合不合理。


 


基礎三期的恐怖之處,在於1.訓練時數是最多的2.強度增強,許多訓練科目心跳都要來到4區與5a區,而長距離練騎的科目變得很重要,因為要達到一週1415小時的訓練量,長距離練騎必須至少4小時,也就是破百公里才行,所以假日千萬不要給我下雨啊啊啊啊啊~~~


 


而本月開始會有TTT的團練行程,這也讓事情變得有趣許多,我還滿期待跟新隊友交流一番,也可以交到新朋友,還是乾脆拉來地獄騎士團呢?哈哈哈!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am Sky選手在車架上管,貼了一張鼓舞自己的貼紙,話的內容如下:

This is the line.

The Lin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Between failure and success

Between good and great

Between dreaming and Believing

Between convention and innovation

Between head and heart

It's a fine line

It challenges everything we do

And we ride it every day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上Garmin的連結:


http://connect.garmin.com/activity/143988838


 


            首先要感謝LuLu小姐號召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沒有她就不會成行。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有一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但是我想把它改成:「有一些事情,做過一次之後,再做鐵定要後悔」,所以,為了避免在悔恨中度過,So.......


 


              一個人獨推超過200公里,我想不管是誰都會很累,而東北季風似乎過了嘉義就不管用了,所以如果還有類似的路線,我會先看有沒有跟我程度差不多的人一起參加輪車,而且至少要3個以上,一人平均輪個70~80公里還比較好一點。


 


             一開始出發後,當我首先通過了苗栗好望角的最高點時,我心裡就應該有譜了,但是我還是不死心,在苗栗與台中港這段頻頻把速度拉高,但是回頭看後方都沒有人願意跟來,我的心裡就涼了一大節,200km我一個人推是注定的了,所以過了台中港我把心一橫,索性開始全力狂奔,當時我預估到達左營高鐵站大約會在傍晚6~7點,這個時間太陽已經下山了,而台南到高雄的濱海公路實在是荒涼到不行,夜騎的心理壓力不小。


 


              而騎完之後的疲憊感絕對會影響後續3~5日的體能狀況,以我的情況來說,乳酸堆積不用講,我的腰部、大腿外側、膝蓋內側骨盆、跨股內側都持續幾天隱隱作痛,一直到回到台北的第四天才擺脫疼痛的陰影,也就是說,如果以訓練計畫的角度來看,這個訓練科目是很不值得的,因為後續的一週都無法操強度,也談不上「訓練」二字。幸好過年這週都受限於天候,所以我乾脆把這週訂為「休息恢復週」,下週直接進入「基礎三期」,也算是合情合理,而在俱樂部聯賽前可以達到「發展1期」,可以練到「間歇訓練」與「無氧耐力」,也算是OK。


 


             但是此行並不是全無收穫,第一是我從沒有過「獨自」騎上個近300km的距離,所以過了雲林之後,每一公里都算是我的個人記錄,第二是知道CP600的平均功率:175W,理論上我可以建立CP30到CP600的功率直線,並預測CP60、CP120、CP180、CP240的功率值,第三是基礎2期後我又瘦了半公斤,這才是我最開心的。


 


            總之,很難會有下一次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常常聽到Mavic SL 的大名,用過的人評價都是很正面:硬、耐用、好爬坡,但是我C24、0分、瞎貓都試過,就是沒試過這隻,剛好認識的車店有進,而我又一直很想找一支鋁框OPEN胎低框登山輪來玩玩,所以慷慨的阿強哥把它車上的那支借我夜騎的時候試試。


 


       我們來看一下規格:框高: 前22mm ,後25mm、幅條:前18,後20、重量:1485g (不含胎)


 


       約比C24、0分、瞎貓略重,所以也許剛性值得期待。


 


附上Garmin的連結:


http://connect.garmin.com/activity/142921111


 


        平均功率來到234W,均速來到29.1km/hr,當然,這天騎的是真的很「用力」,照理這個季節北風還滿大的,不過一路上都有紅魔鬼、強哥與阿志的護持,所以均速會拉高是正常的。


 


        如果看爬坡段的數值,如果我拿出300W左右的平均功率,一般可以到均速13km/hr左右,而用Mavic SL時,兩段爬坡分別是310W與295W,均速卻落在12.8km/hr與12.4km/hr,所以對我來說,使用Mavic SL爬坡並沒有出現優勢,但是也不到抽車後輪會磨到煞車的程度。


 


          而在平路段,雖然均速拉高,但是那是隊友的功勞,我跟在後面踩得相當吃力,而其中一段的獨推時,不要說是C35-CL,就算是R1800都比它來的容易維持速度,力量消失的沈重感讓我又想到R1700不堪的回憶,進入平路衝刺段更明顯,均速拉上40km/hr非常難以維持住,而體力耗盡的結果極速也只能推到51km/hr,平路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優勢。


 


         每次到這種時候,我就要再感謝一次達芬奇岳老闆給我推薦C35-CL,因為它不僅是在剛性上可以跟我超重的體重匹配,平路的優勢更是明顯,讓我剛換上就明顯可以跟上車隊的團練,好的車店老闆真的很重要。


 


         雖然寫這篇文章可能讓我的朋友很難賣輪子,但是用過了還是寫一下作為紀錄,Mavic SL是一支不適合我的輪子,雖是登山取向卻剛性不夠,平路表現中下,看來我是跟框高低於24的鋁框輪組無緣,體重低於85kg的人也許才OK。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一位夜騎的車友分享他最近一直爆胎的Root Cause,他騎一年多的輪子斷了一次鋼絲之後,拿去送修,結果裡面的高壓襯帶也動到,造成襯帶有縐折,結果內胎就從那邊一直蛇咬,換了新的襯帶後,就OK了。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新竹-->高雄,約300公里。


 


1/22:排乳酸輕鬆騎,40公里。


 


1/23:屏東東港-->墾丁-->東港,約160公里


 


1/24:Off


 


1/25:小格頭輕鬆騎,約50公里。


 


1/26:風櫃嘴+北海岸計時,約100公里。


 


1/27:平雙隧道口輕鬆騎,約60公里


 


1/28:KK*2爬兩趟約70公里,收工


 


1/29:已經騎800公里了,還要騎個屁啊啊啊啊啊啊啊~~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